当前位置:首页 >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教学设计1 人教版高品质版
17.4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相关课程标准的陈述
3.4.2理解欧姆定律。
2.教材分析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是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年级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的第四节内容。本节课重视科学方法研究,重视解题的方法过程。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体验方法、学习方法。教学内容的编排是根据上节实验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定律以及数学表达式,无形中降低了难度。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掌握电阻在串并联电路中的规律以及应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
3.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开始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仍需具体形象的知识来支持。学生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学习,已经掌握了欧姆定律的公式和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的特点。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特点,结合欧姆定律总结出欧姆定律在电路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1.通过例题分析,熟练掌握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2.通过电路分析,准确理解串并联电路总电阻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欧姆定律的理解。
难点:串并联电路总电阻的计算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评价任务】
1.目标1设计的评价任务:
学生通过对例题的分析,掌握串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特点,熟练掌握欧姆定律的应用。 评价实施:检测题检测。 2.目标2设计的评价任务:
引导学生对电路进行分析,推导出串并联电路总电阻的计算方法。 评价实施:检测题检测。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 教与学活动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导入语:欧姆定律是电学的基本定律之一,应用非常广泛。实际电路虽然比较复杂,但是往往可以简化为串联电路或并联电路,再利导入环节 用欧姆定律来解决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的问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观看。 1.通过例题分析,熟练掌握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2.通过电路分析,准确理解串并联电路总电阻的计算方法。 (一)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带着下列物理概念看课本P83-84页内容,勾画知识点并记忆,可查资料但要独立完成. 等效电阻 在电路中,如果一个电阻的效果和几个电阻在同一电路中的效果相同,可以认为这个电阻是几个电阻的等效电阻。这个概念可以结合“合力与分力的关系”对照理解。 电阻在电路中的作用即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这里的“等效”可以理解为在同一个电路中,即电源电压相同,电阻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相同,电路中的电流大小相同。 (二)自学检测反馈 先学要求:7分钟完成自学检测题,让5个小组的的同学到黑板前展环节 示,书写成绩和题目成绩记入小组量化,要求书写认真、规范,下面同学交换学案,小组长组织成员用红笔将错误画出,准备更正。 1.有两个电阻阻值分别为6Ω和9Ω,串联后接到某电源上,两电阻中的电流之比为_________,两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为_________。如把这两个电阻改为并联后接到原电路中,那么两电阻中的电流之比为__________,两个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为__________。 2.某段导体两端的电压为3V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6A,则该导体的电阻为______Ω;当导体两端的电压减小一半时,则该导体的电阻为______Ω。 3.把R1=15Ω和R2=5Ω的两电阻并联后接在电源上,通过R1的电流是0.4A,R2两端的电压为___V,干路中的总电流为______A。 评价要点 学生认真阅读学习目标,能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生全部了解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通过学案自学知道等效电阻的含义。 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认真自学课本。通过自学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特点,学会利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 学生根据自学情况独立完成自学检测练习题。 (一)展示交流,统一答案 先交换学案,然后更正。选取4个小组同学分别展1个题目,下面同学提出修改和补充建议,老师要做出及时评价,2分钟时间让学教师引导学生一(二)串联、并联电路中等效电阻与各分电阻的关系 步一步,通过串并(1)串联电路 联电路电流和电R1和R2串联,因此通过它们的电流相同,设R1两端电压为U1,R2压规律,结合欧姆定律推导出总电两端电压为U2,则有阻的计算方法。 后教 环节 ,综合以上 推导,可以得到有串联电路总电阻和分电阻的关系: , 学生认真分析,理推论: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即。串联解、掌握,并通过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大。 练习题巩固。 (2)并联电路等效电阻电路R和R1、R2并联的效果相同,可以认为R是其等效电阻。 推论: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倒数的和。即1/R总=1/R1+1/R2.并联电路中,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小。 1.一只灯泡两端的电压是3V,能正常发光,此时的电阻是6Ω。如果把这只灯泡接到电压为9V的电源上,电路中应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灯泡才能正常发光? 2.学校照明电路的总电阻,当( ) A.全校电灯开关都闭合时最大 B.全校电灯开关都闭合时最小 C.全校电灯开关都断开时最小 D.全校电灯少用时最小 3. 电阻R1和R2并联在某电源上,且R1>R2,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学生先独立完成训练题目,然后校A.R1两端的电压大于R2两端的电压 B.R1中的电流等于R2中的电流 对答案。在小组内训练C.R1中的电流大于R2中的电流 D.R1中的电流小于R2中的电流 讨论解决疑难问环节 4. 一个20Ω的电阻,接在由4节干电池串联的电源上,要测这个电题,再有疑问请教老师。 阻中的电流和两端的电压,电流表,电压表选的量程应为( ) A.0~0.6A,0~3V B.0~0.6A,0~15V C.0~3A,0~3V D.0~3A,0~15V 5. 为了使一只电阻为10Ω、正常工作的电压为6V的电灯接在24V的电源上能正常工作,那么电路中必须( ) A.串联一只30Ω的电阻 B.串联一只10Ω的电阻 C.并联一只30Ω的电阻 D.并联一只10Ω的电阻 生用红笔更正,提出先学中未解决的疑惑,小组或全班讨论解决。
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新的物理量——电阻,电阻的单位及换算。重点学习了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学习了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
附:板书设计
17.4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1.串联电路电阻特点: R总=R1+R2
2.并联电路电阻特点: 1/R总=1/R1+1/R2
【教学反思】
附件1:教学目标叙写解读
1.学习目标的设计要基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和学情三方面的分析。
2.学习目标的设计要把课程标准分四步细化分解,找到本节课的核心目标。即:学段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但由于初中物理阶段,学段目标即学期目标,因此两者合二为一。 学段目标(学期目标) 单元目标 课时目标(核心目标) 掌握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3.4.2理解欧姆定律。 3.4.2理解欧姆定律。 推导电阻串联和并联总电阻的计算方法。 3.核心目标的分解
第一步:分析陈述方式、句型结构和关键词。
1. 理解欧姆定律。 陈述方式:认知性目标
句型结构:行为条件(学习环境)+行为动词(行为表现)+核心概念(关键词)
行为条件是“通过例题分析”;行为动词为“掌握”;核心概念(关键词)为:“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属于概念性知识。
2.总电阻的计算方法。 陈述方式:认知性目标
句型结构:行为条件(学习环境)+行为动词(行为表现)+核心概念(关键词)
行为条件是“通过电路分析”;行为动词为“推导”;核心概念(关键词)为:“总电阻的计算方法”,属于事实性知识。
第二步:分析关键词,构建概念图。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