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伦理案例分析
案例2
荣事达的自律宣言
1[⑦]
零缺陷管理和倡导相互尊重、互相平等、互惠互利、共同发展、诚信至上、文明经营、以义生利、以德兴企的“和商”理念,是荣事达十几年经营成果的结晶,现已成为全体员工的群体意识。
1.以和为贵的“和商理念” 1997年5月,荣事达集团在国内一些大报上以整版广告的形式推出了《荣事达企业竞争自律宣言》,据称这是中国第一部“自律宣言”。 在荣事达的企业文化中,“和商”是整个企业管理的精神基石。他们将此概括为四句话:“相互尊重,互相平等;互惠互利,共同发展;诚信至上,文明经营;以义生利,以德兴企。”荣事达副总经理李洪峰说,“和商”是中国商人生意经的精髓,是所谓“和气生财”、“买卖不成仁义在”、“义利并重以义生利”,一个“和”字,浸透了中国商业文化的原汁原味。 荣事达在企业发展的早期,先借的是“百花”牌子,后来又借上海的“水仙”牌子,于是有了“上海水仙”和“合肥水仙”两种称谓。那时候
1[⑦]
改编自苏勇、陈小平主编,《管理伦理学教学案例精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73-182页。
洗衣机属卖方市场,各地的营销商都来找陈荣珍要洗衣机,陈荣珍说:“我没有像销路不错的厂子那样摆起架子拒人于千里之外,我有一个原则,即使无法多给,也要少给,不能给人家吃闭门羹。”这样与许多商家建立了融洽关系。几年之后,“合肥水仙”卖得好过“上海水仙”,居然许多华东地区的顾客也提出要“合肥产的”。陈荣珍决定不再借牌,而要自己创牌。他说:“我当时的信心除了对自己企业的自信,更多的是来自多年友好往来的营销商们的鼓舞,他们听说我要创牌子,纷纷表示大力支持。”荣事达洗衣机出来后,果然被商家们放在好位置进行推销,新牌子一下子叫响市场。
2.同行交恶引发“自律宣言”
海尔与新飞的“上海滩大战”是较为典型的恶性竞争事件。据上海媒体报道,某年3月海尔销售人员发放印刷品,声称新飞冰箱原材料就地购买,暗示其生产技术不过关,售后服务跟不上,产品积压30万台云云,在上海市场的许多大商场里公开散发,新飞对此提出抗议。海尔的答复是,“海尔散发的歪曲事实的宣传单页”纯属招聘工作人员的个人行为,公司不能代其受过。两家交恶,欲对簿公堂。
1999年6月,在济南市人民商场,某家电企
业的员工曾和“小鸭”公司员工发生过殴打事件,而在南京,也发生过类似事件。许多恶性竞争事件的主角都是如雷贯耳的国产名牌。
当前最让企业感到痛苦的就是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之后爆发的恶性竞争。 自荣事达自律宣言之后,“自律”开始成为商家的“口头禅”。2000年7月,中国VCD行业刚刚经过遍体鳞伤的价格大战,各企业坐在一起第一件事就是商量搞出一个“自律宣言”。
思考题:
1.结合案例谈谈你对管理伦理的认识。
2.请谈谈自律与他律的关系、行业自律与合谋的关系。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