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寇准》精讲精练(含答案)
答案与提示
1.D(意思是“谢罪”)
2.B(①为“才”,①表示“竟然”。A都表示“拉”;C都表示“相互”;D都表示“将要”)
3.C(A中表示“接见提问”;B表示“推迟日期”;D表示“如影随形,如回声应答”,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都不一样)
4.D(排除①①①)
5.D(太宗是因为寇准和张逊之争才降罪于寇准) 译文
寇准,字平仲,是华州下邽人。父亲寇相,后晋开运年间,应征聘任魏王府记室参军。寇准少年时英俊豪迈,通晓《春秋》三传。十九岁时,考中进士。太宗录取进士,大多在殿前平台上接见提问,年轻的考生往往不被录取。有人教寇准增报年龄,寇准回答说:“我刚要踏上仕途,难道可以欺骗君主吗?”后来考中进士,授职大理评事,先后做归州巴东知县、大名府成安知县。每当要百姓在限定时间内纳税服役时,寇准不曾立即发出公文,只是列出县中应服役纳税百姓的姓名贴在县衙门口,老百姓没有人敢超过期限的。经多次升迁任殿中丞、郓州通判。又应召参加学士院考试,被授官为右正言、直史馆,担任三司度支推官,改任盐铁判官。正逢太宗下诏要百官对朝政提出看法,寇准因而极力陈说政事的利害得失,太宗更加器重他。升任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寇
5
准曾经有一次在殿中奏事,说话不合太宗心意,太宗生气起身,寇准就拉住太宗的衣服,请太宗重新坐下,事情决定后他才退下。太宗因此夸奖他,说:“我得到寇准,就好比唐太宗得到魏征一样。”
太宗淳化二年春天,天大旱,太宗召集亲近大臣们询问处理朝政有否不当的地方,大家都回答说出现旱情是因为天命。寇准回答说:“《尚书·洪范》所说的天道与人事之间,应该好比如影随形、如响应声,出现大旱灾就是证明施用刑法有不公正的地方。”太宗生气,起身进入宫中。过了一会儿,太宗召见寇准问他施刑不公平的地方在哪里,寇准回答说:“请把二府大臣一起召来,我就说这事。”太宗下诏召二府大臣进来,寇准才说道:“不久前祖吉、王淮都因违法接受贿赂,祖吉接受的贿赂少而被诛杀,王淮因为是参知政事王沔的弟弟,偷盗自己主管的财物达到千万,却仅仅处以杖刑,还恢复了他的官职,这不是不公正又是什么呢?”太宗向王沔询问这件事,王沔叩头谢罪,太宗于是狠狠地斥责了王沔,并由此知道寇准是一位可用之才。于是任命寇准为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任同知枢密院事。
寇准多次在太宗面前和知院张逊为一些事情争论。有一天,寇准和温仲舒一起走,路上遇见一个疯子迎着他们的马头呼喊万岁,判左金吾王宾和张逊平素很要好,张逊唆使王宾把这件事上奏太宗。寇准提出温仲舒来证明自己无罪,张逊却让王宾单独向太宗报告,张逊使用的措辞十分严厉,并且两人互相指斥对方的短处,太宗发怒,贬谪张逊,寇准也被罢去同知枢密院事出任知青州。
太宗对待寇准很好,寇准走后,太宗想念他,常常感到很不快乐。太宗问身边的人说:“寇准在青州快乐吗?”身边人回答说:“寇准得到一个好州郡为官,应
6
该是不苦的。”过了几天,太宗就又问同样的问题。太宗身边的大臣揣摩太宗的用意将要重新召回重用寇准,因此回答说:“陛下思念寇准没有一会儿忘记,听说寇准每日纵酒作乐,不知他是否也思念陛下?”太宗默然无语。第二年太宗召回寇准任命他为参知政事。
7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