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初二物理: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的教案
初二物理: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
系》的教案
编辑寄语:本教案是我对整节课或本课时需要达到的目标进行的归总,希望对老师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2.使学生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流过它的电流。
3.使学生会使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归纳物理规律的能力。
2、使学生领悟用控制变量来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3、体会使用图象研究物理问题的优越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2.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注意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生在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的过程
第 1 页
2.难点:科学实验探究的进行,对实验数据、信息的处理和综合
【教学用具】
教师演示实验:干电池组、2.5V和6.5V小灯泡各一只,导线若干、开关一只,实物投影仪。
学生分组实验:电流表、电压表、干电池组、滑动变阻器、定值电阻(R1=5和R2=10)、开关、导线若干。以上器材为一组,每四人准备一组器材。(若学校条件允许,可将干电池组换成学生电源,实验效果会更好。) 【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欧姆定律的实验是探索性实验,其设计是本节的难点。因为初中物理不从理论上解释欧姆定律,所以对学生而言欧姆定律的建立完全领依赖实验探究的结果。同时,欧姆定律的实验研究在本章中是作为物理学常用研究方法的典型范例出现的。它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也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和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基础,因此是初中电学的重点知识。通过本节教学,可使学生对即将要学习的欧姆定律更好的理解。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是分析和研究各种电路的关键。着重介绍了研究三个物理量之间变化关系的方法。先引导学生得出电流与电压和电阻有关,再通过实验来研究。 本节从开头引入课题后,就提出物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教学时应重视研究方法的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懂得欧姆定
第 2 页
律的研究是在如下科学方法的指导下进行的。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物理量中,先要确定研究对象的物理量(如I),然后逐一研究这个物理量和另一物理量的关系。研究时,要假定除这两个物理量外的其他物理量不变,然后将这些单一的关系综合起来。应该在常用方法的传授过程中,先将研究的思路和方案确定,然后再进行电路图的设计、电学器材的选择等内容的教学。
研究方法和步骤确定以后,实验电路不宜直接给出,而应启发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研究方法自己设计电路图,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表格,并指导学生进行实物接线。接线时,要强调电路图和实物图一一对应。进行具体操作时,最好选用0 50的滑动变阻器。开始时应将滑动变阻器调到最大值,然后减小变阻器的阻值,使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加,电压值最好取整数,并成整数倍增加。在保持电压不变时,电阻值变化应成倍数地增加,但由于存在变阻器自身电阻和电源内电阻,需将阻值调大一些。进行定量实验前,也可先作些定性研究。取得数据后,要教会学生如何分析数据。分析时,也可由学生自行研究。
对于探究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的实验,探究过程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讨论。通过多媒体及时展示学生讨论、设计的方案,使学生间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扩大每个学生的知识面。设计实验有一定难度,教师应及时充当优秀学生
第 3 页
的角色参与设计和讨论,以便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本实验要改变电阻两端电压的方法至少有两种,一是改变电池的个数,二是利用滑动变阻器,应尽可能让学生通过讨论自己得出。进行实验时,可让学生按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并非一定要统一要求。在分析表格数据得结论时,应让学生多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完整,不规范没关系,可在充分肯定其合理性的同时继续找学生补充,最后总结出规范的结论,得出欧姆定律的具体内容。
本节教材的探究过程,是从两个量相乘或相除是否等于第三个量出发设计的,从所测数据间的关系能够比较得出结论,引导学生总结出:电阻一定,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两端电压成正比的结论。
第二次实验时,换的电阻让其成倍数增加,电阻两端的电压调至与第一次相同,然后分析表一、二就可得出:电压一定,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的结论,为欧姆定律的得出做好铺垫。
同时今年教材增加了U-I关系图象,让学生学会运用图象进行分析,但由于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故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此,教师应从坐标轴的建立与划分入手,使学生理解U-I关系图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第 4 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