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语文考前必读技巧
高考语文考前必读技巧
一、心态要稳
考场上保持心态平稳的关键,是不要奢求自己每一道题都会。尽己所能,将所有能够做的题做对就行了。自己不会做的题,别人也不一定就能做对,考场上不妨多给自己一些宽慰。错一两道题其实无所谓,问题是不能因此而患得患失、急躁不安。考试节奏也不要一味加快、快而不稳。
二、把握答题规律
语文试题从表述上看,没有看不懂的,也很少是自己根本就不会做的。因而建议考生拿到试卷,看清题目要求,按顺序一道一道做,不必首先浏览全卷,更不必先看作文题是什么,因为一旦看了题目,潜意识里就开始把它当作负担,很难集中精神一一突破前面那些选择题、主观题。特别是如果作文题出乎自己的意料,或是感觉难写的时候,那就不仅是分散精力的问题了,甚至会影响整个语文考试的情绪。等到我们把前面的题目答完后,再集中思维考虑作文,那该是更有把握的。
但是要注意,当我们一道一道按顺序答题的时候,一要注意保证做一道对一道,二要注意用最快的速度争取时间。
若碰到自己没有把握的题,要借助题目本身所给的条件进一步推测判断,特别是阅读题,题目的顺序是精心安排的,往往具有一定的联系,可以从上面的题目中找到一些提示;也可以从本题所给的多个选项中进行比较和排除,以加强自己对题目的理解。
关于答卷的时间安排,建议
单项选择题用50分钟左右答完,二卷主观试题用40分钟左右答完,作文用50分钟左右答完,争取留下10分钟左右的检查时间。这种时间安排,你可以在最近的模拟考试中实际试验一下,然后形成自己的规律。
三、各大题操作要领和时间分配
第Ⅰ卷 (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第一大题 语言知识题(12分,每小题3分)
选择题题型稳定,平时训练也多,基本套路考生是熟悉的,在审题清楚的前提下,一般用8分钟左右为宜,一时不能确定的,留待作文之后再答,但要做好标记,避免漏答。
第二大题科学类文章阅读(自然科学类或社会科学类)(5~7题) (9分,每小题3分)
本题主要考察考生领悟新知的能力,文段变化较大,但命题模式特别是设置误区的套路很少变化。考生如能在平时的训练中熟知命题者的套路,则可大大减少答题时间。此大题应在9~10分钟内完成。
第三大题 文言文阅读(8~10题,9分,每小题3分)(12分)
材料多为短小的传记,记述的是传主的为官、为人、事君、待人接物之道,考生应首先对此心中有数。解答时可先扫读前2题,大致清楚要考察那些词句;较细致的阅读第3题,以作为理解文段的参考;然后阅读文段,解答问题,可以加快速度,减少失误。此大题用时宜在10分钟左右。
第Ⅱ卷 (共11小题,120分。)
第四大题包括3道小题(11~13题)(18分)
第11题 文言文翻译(10分)该题应首先把握住原文中的考查点:哪几个关键词、什么句式等,然后采用直译,直译不通则适当意译。
第12题古诗词鉴赏(8分)该题可先读题干,带着问题读材料,一时不能完全理解,可以考虑这首诗的类型,借助同类型作品尤其是教材中出现的作品加以分析。
第13题名篇名句默写(5分)该题用时最多2分钟,即使有一两句写不出,也不可因小失大。 整个第四大题用时宜在10~15分钟。
1
第五大题 现代文阅读(14~17题)(22分)
解答此题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先读材料,自己对材料进行分析归纳,再看题做题;另一种是先通读题目,再读文段。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前者不易受到题目的误导,但用时较多;后者解题较快,但易被题干中的陷阱误导。采用何种方式,应因人而异,并在平时训练中摸索比较,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完成此大题用时宜在10~15分钟。
第六大题 语言运用题(18~20题)(15分)
该大题可能包括扩写、压缩、仿写、改错、根据要求写段落或句子等,都是平时联系较多的。在考场上关键是要审清题干要求,避免偏差。
此大题用时10分钟左右。 第七大题 作文(21题)(60分)
作文时高考试卷中分值最大的一道题,对考生的总分有较大影响,首先要在战略上避免一些习见的错误。
语言知识题类 1、语音题
注意常见多音字,形似字的读音。侧重两个方面:一是容易读错的字,包括形近而音不同的字和声旁已不代表读音的字,如“狙击”中的“狙”,不能读声旁,而应读“jū”;二是多音多义字,音随义移,如“气喘吁吁”的“吁”读“xū”,“呼吁”中的“吁”读“yù”。从高考既往的命题来看,有两个特点,一是注半边字的音大多错;二是比较生僻字的读音一般没错。这不是规律,但在拿不准选项时可参考这两个特点。
考前把近三年各地高考语音题再看一遍,相关读音资料有针对性地浏览一次。 3、实词理解题
对词义的理解,有相同语素又有不相同语素的词语,重点是分析理解不相同语素,可以通过组词来理解,也可以找出反义词来理解,还可以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理解。语素都不相同的词语,重点从用法方面考虑。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注意采用排除的方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
高考题的选句有三个,一般只要准确辨别两个句子的近义词,即可得出答案。据此,在辨别时要避难就易,先确定一个最有把握的,排除两个选项。在两个选项的两组近义词中再确定一个有把握的,即可得出答案。在考场中辨别近义词,最常用的方法是:1、分析相异语素;2、辨明语境(辨明语境的褒贬、搭配、语义的侧重点等);3、凭语感判断。
2、成语运用题
高考成语命题时,往往从六个方面设置误点。第一,曲解词义,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误用褒贬,要体会成语的感情色彩;第三,用错对象,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第四,自相矛盾;第五,搭配不当;第六,用词重复。
3、病句辨析题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做这类题目,考生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有多重否定或还有反问的句子,要将否定换成肯定来理解。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见词语题。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
在辨别病句时,遇到有下列特征的语句要进行专项检查:1、有并列项的语句(检查搭配不当);2、包含肯定与否定两面性的语句(检查意义上的关联);3、有“通过、由于、经过、对、对于”等虚词的(检查是否将主语掩盖或误用虚词);4、包含“和”与多个“的”及数量词的语句(检查歧义);5、包含否
2
定词的,尤其是多重否定词的(检查语意是否恰当);6、有关联词语的语句(检查关联词是否成套运用或上下句是否适用这种关联词语)。
4、语言连贯题
先从语句形式方面考虑,要求话题一致,陈述对象一致,叙述角度一致,上下文句式保持基本一致,与上下文思路保持连贯。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语言风格要前后一致。
5、标点符号题
标点符号题不会太难,与书面表达综合考可能性大,但由于标点符号用法多且灵活,在解答时一定要根据具体的语句及语句间的关系来明确标点的用法。标点的常考点为:1、引号内最后一个点号的处理;2、句内括号与句外括号,尤其是句内括号里最后一个点号的处理;3、顿号和逗号(并列项到底用顿号还是逗号要根据并列项的特点及在句子中的语法地位来确定);4、冒号要管到最近的一个句号;5、有疑问词但无疑问语气的要用句号或逗号。6、“某某说”在句子中不同位置的标法。7、感叹句与疑问句倒装,叹号与问号不随感叹词与疑问词走,仍在句末。
2010年高考作文规范
(一)从卷面看,卷面整洁,书写工整,结构合理,是最起码要求。
首先说卷面和书写。虽然卷面、书写等都只是形式问题,但就如同我们看人一样,第一印象永远是外貌;外貌清纯可爱、英俊漂亮才让人眼前一亮。同时,卷面整洁,书写工整,向阅卷教师表现出自己的认真态度,对高考的真正尊重,不至于考场吃亏。敷衍了事,书写潦草,卷面不干净,作文肯定很难获得理想的分数。
其次说段落与结构。合理划分段落使之形成完美的结构,以利于教师阅卷。特别是中间部分要学会运用几种基本结构模式加以分解,可采用并列式、对照式,甚至递进式,有助于文章结构的完美。2009年湖北卷优秀作文《站在车站的门口》中间部分2段和4段形成的并列式结构: 站在车站的门口
车站,一个不断上演着离别与欢聚的舞台。这幕离别与欢聚之戏的主人翁总是在不断的变化,不变的是,这是同一个站台。
戏剧的主人翁在变,有一天,我就成了这部戏里的主角。一个春寒料峭的日子,一个满是喜气和生机的季节,同时,在我眼里,又是一个失意的季节。一天,爸妈一大早就起床忙里忙外地收拾东西。还处在梦乡与现实的过渡地带的我,忽然依稀听到了一丝啜泣。我睁开朦胧睡眼,发现在昏暗灯光下亲爱的母亲的脸,挂着一些泪水,写着一脸忧伤。我爬到母亲怀里,问她怎么了,她没有说话。倒是一向沉默少言的父亲开口了:我们今天要到外省去打工,一年可能才回一次……我当时就哭了,因为不想爸妈离开。但是这些都于事无补。奶奶拉着满脸泪痕的我,站在车站的门口,和妈妈、爸爸道别。然后便目送他们踏上汽车。汽车缓缓启动,渐渐地成了点,渐渐地消失在大雾的清晨,只留下泣不成声的我和奶奶站在车站的门口……从此,车站便停留在了我的记忆里。我时不时的会站在车站的门口,愿远去的车能带去我对母亲父亲的祝福,愿回来的车能为我捎来父亲母亲的音讯。我会站在车站的门口,继续着我离别与期待欢聚的车站之戏。 叶子绿了又黄,黄了就掉,掉了之后又长。这个世界一直在变,而站台的戏却没变,它依然在上演着。变了的,依然只是主人翁。
十多年前送别的我成了如今远去的人,十多年前远去的父母成了如今送别的人。每一次返校的清晨,母亲总是会像当年远去一样的早早起床,为我收拾行李,为我准备早餐,一切完毕后便送我到车站,来继续这部没有结局的戏。千叮咛万嘱咐:好好学习,注意身体,多吃饭,少喝冷水……总有说不完道不尽的“唠叨”,一种让人心田温暖的唠叨。车走了,透过窗,虽然外面光线暗,但我却分明看到了母亲眼里的不舍,以及泪汪汪的眼眶。离去了,便是无限的不舍与怀念;待到归来时,眼中是一种欣喜若狂的兴奋。但眼睛不管是在离去还是归来时总是湿湿的。
3
站在车站的门口,祝愿远去的人一路平安;站在车站的门口,等待思念的人平安归来。我的心里有一个车站,一个不断上演离别与欢聚的车站。我会一直站在车站的门口,去送别,去祝福,去等待,去欢聚。 (二)从内容看,审题准确,立意正确,反复点题,是合格作文的标准。
绝大多数考生,考场作文不吃亏就行。即起评分正负2分为合理范围,应训练考生写合格作文。 合格作文原则:审题准确,立意正确,反复点题。
1、审题。审题是写好作文的关键。2008年是“材料+题目+要求”,2009年是“题目+填充内容+要求”,作文备考必须树立“三审”制度——审材料,审题目(或话题),审要求。让学生明确作文题一定要认真去审读,首先看看材料提供的有哪些角度,自己最熟悉、认识最清楚、材料最充分、最有感悟的是哪个角度;其次看题目(或话题)和材料是什么关系,哪些生活材料能证明题目(或话题);最后看具体要求,结合什么,试题方向,文体要求,字数等。
2、立意。立意的高下常能决定了作文优劣。立意应有起码的方向,我归纳为“向上”与“向善”两个方面。“向上”就是积极努力,有梦想,有追求,相信未来的美好;“向善”则是心胸开阔,用善心去看待一切,心存感激,追求真善美。即使立意不高远,见解不独到,思想不深刻,但能中规中矩。
3、点题。作文点题其实就是考生要反复使用自己选中的关键词或者整篇文章的中心句。多点一点关键词、中心句,标题要点题,开头要点题,结尾要点题,中间分述部分也要点题。这样,既可以检查自己写作中有没有偏离关键点或题旨,又能让阅卷教师在任何状态下都不至于误读你的核心词和中心句,从而打出令人满意的分数来。例如2009年满分作文《站在十八岁的门口》共10次点到关键词“十八岁”,上例《站在车站的门口》也是连续数次甚至数十次点题。
名师预测2010年高考作文
为了保持高考作文的选拔性,纠正盲目猜题的不良风气,2010年高考作文命题会呈现稳中有变的趋势。稳是前提,变是趋势。具体来说,我们应该关注三大新趋势:
一、内容:关注生活。调研近三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常考的角度如下: 人生哲理,如冷热、远近、曲伸等; 人生观、价值观,如生命、奉献、幸福等;
人与自然,如环保、自然对人的启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 学会认识,如认识自己、自然、人生、社会等; 理性分析,如感性和理性、人性、理智、自我等; 传统美德,如礼貌、孝顺、谦逊等; 现实生活,如贫富、生存、奋斗、坚持等; 道德法律,如公德、反腐倡廉、平等等; 集体观念,如团结、合作等;
心理健康,如自卑、承受力、孤独等;
人文关怀,如老人、残疾人、乞丐、农民工等; 为人处世,如宽容、帮助、表现自我等; 读书做人,如成熟、情操、品位等。
这些角度,常考常新,2010年将会更加关注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有理可论。 二、题型:稳中求变。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话题作文将会淡化,材料作文、命题作文相对稳定。虽然各地命题存在一定的延续性,但命题形式上u201c稳中求变u201d是今后的命题趋势,如长期以话题作文出现的省市,应该关注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写作;长期以命题作文出现的省市,则应加强材料作文的指导;而连续几年都用材料作文进行考查的省市,则多关注命题作文。
三、要求:限制增加。针对近年来高考四不像作文和胡编乱造、缺少生动记叙、缺乏深刻推理等系列问题的出现,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中增加了感情真实内容丰富等要求。为了从根本上整治文体不明的现象,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