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广西中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广西中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12 9:12:15

A. 政府政策鼓励支持 C. 实业救国开始兴起

B. 列强放松对华侵略 D. 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19. 当人们质疑罗斯福推出完全不利于经济增长的所得税方案以实施社会保障计划时,罗斯

福说:“这些税从来不是一个经济学问题,它们始终都是政治问题.”罗斯福这一论断是基于新政( ) A. 推动了政府机构改革 C. 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B. 开启资本主义新模式 D. 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20. 中国古代礼俗,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称“丁忧”.明清两代对官员“丁忧”之制

执行非常严格,如果一个官员因为贪恋手中权力,父母死了隐匿不报,一旦被告发立刻削职为民,而且在士人阶层中成为人所不齿的败类.这一现象表明( ) A. 西周形成的礼乐制度影响深远 B. 古代法制深受儒家伦理纲常的影响 C. 历代王朝都以孝廉为选官标准 D. 明清时期道德与法律开始融为一体

21. 宋代学者研究儒家经典,往往撇开旧注,自抒新意,有很大胆的见解,虽经典本身,也

有人怀疑。这一现象表明( ) A. 商品经济勃兴带动文化繁荣 C. 民族矛盾尖锐影响学术风气

B. 私学教育发展培养思辨精神 D. 程朱理学推动儒学实现复兴

22. 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理学

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新思想系统”( ) A. 脱离了儒学思想的范畴 C. 反映了市民阶层的诉求

B. 推动了当时的社会转型 D. 源自“西学东渐”的盛行

23. 在近代中国,改名成为一种时尚,如胡适原学名胡洪骍,他在上海因听人讲解达尔文的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进化论原理,而在1910年改名为胡适;诗人柳亚子初名慰高,号安如,因仰慕法国思想家卢梭,改字人权,号亚卢,意为亚洲之卢梭,后觉不够谦逊,改为亚子。上述材料反映了( ) A. 西方启蒙思想深入人心 C. 有识之士追求民主进步

B. 改名已趋向政治化 D.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4. 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提出“此时的宇宙被描述成运动中的物质,受到充满宇

宙的无形的力的控制,无论是地面还是天空,这些力可用数学方式表现出来。中世纪那幅封闭的、仅限于地面并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图景被淘汰了,代之而起的是无限的、受普遍法则制约的新宇宙,地球现在被看作其中的一颗行屋。”材料中的“普遍法则” A. 为资产阶级构建了“理性王国” C. 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

B. 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方式 D. 打破了“自然界无跳跃”的原则

25. “他们响应卢梭‘回归自然’的主张,将现实的‘丑’和大自然的‘美’来对比,极力

讴歌大自然的神奇和壮美。大自然在他们眼中是无所不在的神,是精神的避难所,因此常常作为精神的某种象征而出现,寄托着作家对现实的诅咒和对自由的憧憬。”下列作品与此观点相似的是( )

二、材料解析题(26、27题必做,28—30题任选其一选做。共52.0分)

26.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官学教育“科举嚣张,富贵熏心,亦遂以朝廷之势利,一变其本领。”公元1179年朱熹重修白鹿洞书院并指出:“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辞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 ……书院讲学形式活泼,主讲人不限于本院讲师,还可别请名师做临时主讲或作专题讲授;听讲者不限于本院生徒,四方学士都可前来。

——摘编自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19世纪哥廷根大学数学教授)克莱因特别提倡“走一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在他长年的积极努力之下,哥廷根大学的整个自然科学终于脱离了哲学领域,并先后成立了数学、天文、物理、化学、技术和机械学院。……1898年,哥廷根大学与工业界之间的成功谈判,导致了“哥廷根应用数学与应用物理学促进协会”的建立。……从而成为当时唯一的一所发生了科学重心从人文社会科学向自然科学转移的大学。

——李工真著《德意志现代化进程与德意志知识界》

材料三 京师大学堂(北大前身)原本是晚清供官吏进修的机构,1917年蔡元培从欧洲留学归来就职北京大学校长后使其摆脱了“官员预科学校”基调,设置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语言文学三大部分,聘用大量学贯中西的教师。北大改革的成功部分由于新教师质量高,部分也由于京师大学堂时代便有的师生讨论学术问题的传统……北大在“五四运动”中所起的作用,明显标志着高等教育与国家命运之间的关系。

——费正清等著《剑桥中华民国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宋代白鹿洞书院和德国哥廷根大学办学理念的异同。(12分)

(2)根据材料一,指出北京大学办学理念发生的变化。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13分)

27.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的世界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于2009年出版了《中国大趋势》一书,近年来在中国各界引起热评。作者根据大量的新闻报道和自己的亲身经历,描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并归纳为“中国现代化社会八大支柱”的“中国模式”。具体如下:

1.解放思想:这是中国社会变革中第一个也是最重要支柱。

2.“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结合:支撑中国新社会长治久安最重要、最微妙,也是最关键的力量平衡。

3.“规划森林”,让“树木”自由生长:允许多样化的存在,为中国生存与发展迈出了关键一步。

4.“摸着石头过河”:冒着一定风险通过反复尝试探索未来道路,“实事求是”,从实践中学习。这就是邓小平的格言。

5.艺术与学术的萌动:中国当今精神文明得以加强的表现。 6.融入世界:中国积极参与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各领域活动。

7.自由与公平:20世纪70年代末,在中国开始的改革开放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良好的借鉴。

8.从奥运金牌到若贝尔奖:正是中国未来经济竞争力的预演。 根据材料并结合有关史实,评析材料内容。

(要求:1.对约翰·奈斯比特的“八大支柱”以史实加以概括论证。2.请你对约翰·奈斯比特“八大支柱”之外的缺失进行增补,并加以说明。)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A. 政府政策鼓励支持 C. 实业救国开始兴起 B. 列强放松对华侵略 D. 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19. 当人们质疑罗斯福推出完全不利于经济增长的所得税方案以实施社会保障计划时,罗斯福说:“这些税从来不是一个经济学问题,它们始终都是政治问题.”罗斯福这一论断是基于新政( ) A. 推动了政府机构改革 C. 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B. 开启资本主义新模式 D. 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20. 中国古代礼俗,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称“丁忧”.明清两代对官员“丁忧”之制执行非常严格,如果一个官员因为贪恋手中权力,父母死了隐匿不报,一旦被告发立刻削职为民,而且在士人阶层中成为人所不齿的败类.这一现象表明( ) A. 西周形成的礼乐制度影响深远 B. 古代法制深受儒家伦理纲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