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洪灾演练脚本
行实验室诊断并到新城沟小学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处理。
流调组演示:
李春淑:流调组在开展调查前要准备甲肝相关技术方案及调查表,进入疫点新城沟小学后开展调查,询问校医核实疫情,调查学校基本情况及周围环境,建立病例定义查找病例、调查首发病例查明传染源及传播方式、调查密切接触者确定疫情波及的范围。
演示:陆忠玲、韩喜文通过询问校医、调查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陆忠玲:新城沟小学是寄宿制小学校,全校有26名教职员工,220名学生,60名住宿生,校内自备食堂,校门口有很多无证食品流动摊点,厕所为旱厕,粪便未进行无害化处理。经过调查发病2名学生均系三年级住宿生,根据病例定义排查其他学生及学生家长、老师均未发现异常。首发病例王明在发生水灾前十五天去看望过患肝炎病的叔叔,另一名患病学生与首发病例同住一个宿舍,生活上有密切接触。通过初步调查结果分析,我们排除了水源污染的可能,本次甲肝发病是日常生活密切接触所致。
李春淑:疫点处理的目的在于切实管理好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蔓延,经过疫情控制组几位专家讨论后对学校提出以下控制方案。
演示:陆忠玲向校方提出控制方案,并指导学校落实各项措施。 1、学校建立“ 日疫情\报告制度,加强每日晨检及因病缺课追查工作,及时掌握新发病例情况并及时上报。
9
2、两名患病学生全部住院隔离治疗,对学校厕所和患者的排泄物、污染物进行严格消毒。
3、密切接触者(同班级、同宿舍)由医院和校医进行医学观察,同时全校应急接种。
4、清理门口无证食品流动摊点。
5、对全校师生开展肝炎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学生做好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不互用餐具、水杯、毛巾、脸盆。
疫区消毒处理组演示:
张建:疫区消毒处理组对发生甲肝病例的班级、家庭、宿舍、食堂、厕所进行终末消毒,填写终末消毒记录. 同时指导学校做好日常消毒工作。
演示开始(许林、马瑞)
对发病班级的终末消毒:物体表面、桌椅、墙壁、地面: 用浓度为500mg/L的有效氯喷雾或喷洒,作用30分钟。用量:土质地面200~300mL/m2、土质墙200mL/m2、水泥地面100mL/m2。对上述各种墙壁的喷洒消毒剂溶液不宜超过其吸液量。
健康教育组演示:
演示(王兴强、刘海燕):向学生发放预防甲肝等肠道传染病宣传单。
预防接种组演示: 组 长:谷秋花 组 员:高存香、张玉娥
谷秋花:预防接种组在接到甲肝疫情报告后、迅速组织人员赶到
10
村卫生所开展免疫球蛋白或甲肝疫苗应急接种工作,首先了解学生总人数、密切接触者人数,排除有禁忌症的学生,最后确定应接种人数,然后,按先密切接触者后为全村村民进行接种。应急接种的接种率应达到?%。
演示(高存香、张玉娥):各成员按照安全注射程序为学生进行疫苗接种。
李春淑:疫点内各项措施均已落实,还需定期随访,密切关注疫情动态。若出现暴发,须按暴发疫情进行初始报告和阶段报告,直到所有病例全部治愈,最后一个病人痊愈后45天没有新发病例,方可终止甲肝暴发疫情,并写出甲肝疫情结案调查报告。
旁白(刘海燕):甲型肝炎是以粪- 口途径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易在集体单位造成暴发流行。疫情的迅速报告和早期综合性防治措施的落实,是控制甲肝疫情蔓延的关键性措施之一。此次甲肝疫情发现及时、处理得当,目前为止,没有出现暴发疫情,体现了我县传染病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及应对突发事件应急能力。
演示:全体队员重新集合,站成两排,旁白完后各组整理物品离开现场,演练结束。
旁白(刘海燕):经过疾控几天的工作,我们汇总各方面的数据,对我们采取的措施进行效果评估,以利于提高效率、改进措施、总结经验更好地指导工作。
目前我们对村里生活饮用水的保护是成功的,水质一直在监控中,能够达到饮用水标准。
从腹泻病人门诊就诊率和腹泻病人的粪便阳检率分析,目前我们
11
采取的措施是有效的,学校的甲肝疫情目前没有蔓涎,没有出现肠道传染病的暴发。
从疫情监测报告看,从二代发病率、疫点的处理、疫点间的联系、消毒前后比较等,评价我们的消毒是到位的,是有成效的。
县疾控中心与各方面的专家在处理结束后,对灾后的传染病疫情进行评估,提出进一步的防控要求,加强灾后的杀虫、灭鼠工作。做好鼠情监测,保证灾民回迁后相应的传染病不会发生。
最后对整个灾后的处理进行总结。
(注:黑色字为解说员旁白和各组人员讲解,红色字为演示过程。)
1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