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蛋鸡啄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蛋鸡啄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作者:李海
来源:《现代畜牧科技》2016年第06期
摘要:随着蛋鸡养殖业不断朝集约化、密集化发展,导致饲养密度过高,从而在鸡群中容易出现啄癖,即相互啄羽、啄趾、啄肛、啄蛋等。蛋鸡发生啄癖后,不仅会导致体表着羽较差,增加体热散失,还会浪费日粮,降低饲料转化率。本文主要概述该病的发生原因、治疗以及预防措施,供参考。
关键词:蛋鸡;啄癖;病因分析;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6)06-0167-01 1 病因分析
营养因素:蛋鸡日粮中某些营养物质比例不合理;含有过少的粗纤维,缺乏矿物质或者维生素,摄取食盐较少,添加过高比例的玉米,以及放置过少的水槽、食槽,使其出现抢水争食等情况,都能够发生啄癖。另外,蛋鸡饲喂全价颗粒日粮,相比于粉料,更容易发生啄癖。 饲养密度:蛋鸡一般采取网上或者漏缝地板平养,每平方米适宜饲养雏鸡10~12只,育成鸡5~6只,产蛋鸡3~4只。如果鸡群数量过多或者饲养密度过大,且没有进行分隔,就非常容易使鸡群出现争斗现象,从而引起啄癖。
环境因素:舍内温度过高,湿度过大,且通风较差,往往会使舍内含有较高水平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硫化氢和氨气等,使鸡群健康受到影响。尤其是温度过高时,会影响鸡体散热,容易导致其烦躁不安,从而出现啄癖。另外,光照强度过大也会使鸡过于兴奋性,从而也容易引起啄癖,这也是鸡群采取自然光照时容易在中午出现啄癖的主要原因。
应激因素:鸡群在进行转群、上笼、免疫接种过程中,由于需要抓鸡而导致鸡群过于紧张,使其感到恐惧,还会影响其采食和饮水,从而使鸡群发生应激反应,容易出现争斗现象,从而发生啄癖。
疾病因素:蛋鸡患有体外寄生虫病时,如螨虫、羽虱病等,由于寄生虫会刺激局部皮肤产生瘙痒,从而容易发生自啄,有时还会出现其他蛋鸡也对其进行啄食,只要皮肤被啄后出血,就会进一步加剧啄癖,往往会使被啄蛋鸡只能进行淘汰后者直接发生死亡。另外,初产鸡在开产时会有些发生泄殖腔出血的现象,从而导致其他蛋鸡进行啄食,或者鸡蛋体积过大,使其在产蛋过程中用力努责,往往导致泄殖腔外翻,严重时甚至会发生脱肛,此时就非常容易导致其他蛋鸡对其进行啄食,进而被淘汰或者发生死亡。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