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9届《优化方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2 第26讲
第26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Ⅱ) 2.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Ⅱ) 3.人脑的高级功能(Ⅰ)
反射和反射弧
1.神经元 (1)神经元结构
(2)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2.反射
(1)类型:依据有无大脑皮层参与,将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如看见山楂流唾液)和非条件反射(如吃到山楂流唾液)。 (2)结构基础:反射弧。 3.反射弧
(必修3 P17思考与讨论改编)关于反射与反射弧,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2个神经元完成 B.缩手反射和膝跳反射其中枢均位于脊髓
C.感受器是传入神经纤维的树突,效应器为传出神经所支配的肌肉和腺体 D.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 答案:C
考向1 反射及其类型的判断
1.(2018·湖北罗田一中月考)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望梅止渴、排尿反射都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才能完成
B.一些反射可以形成也可以消失,比如学生听到铃声后急速赶往教室 C.条件反射一定需要神经中枢参与,非条件反射则不一定 D.高级中枢控制的反射一定是条件反射
解析:选B。望梅止渴是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才能完成,但排尿反射是非条件反射,无需大脑皮层的参与也能完成,A错误;条件反射可以形成也可以消失,如学生听到铃声后急速赶往教室,B正确;无论是条件反射还是非条件反射,都需要在神经中枢的参与下才能完成,C错误;脑中的神经中枢都是高级中枢,但其中的一些神经中枢控制的反射如下丘脑中的呼吸中枢控制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D错误。
反射类型的速判法
一看是不是“先天性”:如果是先天性的(即生来就形成的)则为非条件反射,如果是后天性的则为条件反射。
二看是否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如果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则为条件反射,否则为非条件反射。 考向2 反射弧的结构及功能
2.(2018·福建永安一中检测)现象Ⅰ:小明的手指不小心碰到一个很烫的物品后将手缩回;现象Ⅱ:小明伸手拿别人的物品时被口头拒绝而将手缩回。两个现象中的缩手反应比较见下表,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比较项目 反射弧的完整性 是否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参与反射的神经元数量 与缩手相关的肌细胞数量 现象Ⅰ 不完整 可以不要 多 多 现象Ⅱ 完整 一定需要 少 少 解析:选B。两个现象中的缩手反应的反射弧都是完整的,否则不能完成缩手反应;现象Ⅰ
的神经中枢在脊髓,现象Ⅱ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故B正确;现象Ⅰ中参与反射的神经元数量少,现象Ⅱ中参与反射的神经元数量多;两现象中与缩手相关的肌细胞数量应相当。 3.(2018·河北保定高三模拟)下图是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①②③表示反射弧中的部分结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②是位于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
B.发生反射活动时,兴奋传导的方向是①→②→③ C.给b点一个足够强的刺激,不会发生反射 D.b点刺激适当增强,反射强度基本不变 答案:A
反射发生的条件与反射弧结构的判断
(1)反射发生的条件:完整的反射弧、适宜的刺激。 (2)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
①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判断:有神经节(图中C)的是传入神经。 ②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的结构判断:图示中与“传出神经。
③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兴奋的产生、传导和传递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
”相连的为
(1)传导形式:电信号,也称神经冲动。 (2)传导过程
血液中K浓度急性降低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膝跳反射难以发生,其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血液中K浓度急性降低导致细胞内大量的K外流,使细胞的静息膜电位绝对值增大 (3)传导特点:双向传导,即图中a←b→c。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如图)
+
+
+
①在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②在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必修3 P17图2—1改编)如图依次表示蛙坐骨神经受到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1可表示甲电极处兴奋、乙电极处不兴奋 B.图2可表示甲电极处兴奋、乙电极处不兴奋 C.图3可表示甲电极处兴奋、乙电极处不兴奋
D.甲电极处从静息、产生兴奋到恢复静息状态可依次用图1、2、3表示 答案:C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突触结构与类型
①结构: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 ②主要类型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