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4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广西省贵港市语文七年级(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
子。看它有东西吃,也是种快乐。”
③我觉得这实在是很好的教子素材。“别那么独,让它吃!”天下的父母,若都把这个故事借过来教育自己的子女,孩子的教养一定不会差。
④前些日子坐火车,四个铺位的软卧包厢,除了我们三个人,还有一个空着。车开动不久,老人说,咱们早点儿休息吧。是啊,这几天玩累了,我们倒头便睡。车过嘉兴,上来一位女士,轻轻敲门,见包厢里黑着灯,她便借着走廊里的灯光,放妥行李,整理好床铺,然后关好门,蹑手蹑脚上了自己的上铺。直到躺下,她都没有开灯,哪怕是自己的床头灯。 ⑤而那时,也就是晚上7点多,列车里还播放着音乐。
⑥一夜无话。早上列车员来换车票,通知她该下车了,她便窸窸窣窣地整理。起初,我认为她是在收拾自己的行囊,哪料,她是叠被子。出了无数趟门,坐了无数次车,阅了无数的人,哪里见过这个被子还需要叠的?只见她耐心地把被子舒展开,换了好几种方式,终于叠成昨晚展开之前的模样。然后,她还把两个枕头的每个角都抻平了,抻舒展了,那“唰啊”的抻枕头的声音听着真悦耳。
⑦她下车的那一站是山东德州。不管她是不是德州人,因为她,这个地方一下子变得亲切起来。你说还需要知道女士姓什么叫什么吗?教养就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 1)本文写了哪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赏析文章第⑥段中的画线句子。 3)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4)请谈谈你对“教养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的认识。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生是一场场目送 陈柏清
①我还记得人生的第一场目送。那年我六岁,一个暖意融融的春日,母亲坐在从邻居那里借来的小毛驴车上,围着家里那床大红花的被子。毛驴车驶过院外的桃花树,一阵风来,粉红的桃花瓣纷纷飘落,落在她的灰白头发和新穿的淡青色碎花衬衫上。她只是挥着手,脸因为瘦削而越发显得笑得夸张,可她就那样笑着离开我们的视线,再也没有回来。目送者站在自家院子的土墙旁,看着母亲渐行渐远,无奈地抽泣。一个六岁的孩子无法主宰自己,更无法主宰别人的命运。
②第二次目送,我是作为被送者,十七岁,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离开,离开小镇,离开县城,到省城求学。清晨赶火车,夏末秋初的凉风中,乌瓦红砖的小站在晨曦中朦胧,长长的铁轨从远方来,又延伸到远方去。我拖着行李挤上车,站在过道上向窗外看去时,看见父亲寻找的目光,孤单的身影。垂下头时眼泪已滴在行李箱上,列车启动,哐当哐当声中,越来越远的是故乡和父亲,还有曾十二万分盼着离开的家,如今都因离别而蒙上了暖色调,就像渐起的朝阳,暖橘。
③人生最大意义的那次目送,发生在六年后。我要嫁到远方去,独自一人出发。行李已先行托运,只随身携带一个小包。早春二月,天才蒙蒙亮,我赶早车,父亲早起送我,他站在简陋的门楼下,黑漆的大门半掩在他身后,启明星在遥远的天际寂寞闪烁。我摇摇手,“爸爸,回去吧。”爸爸“嗯”了一声,我回头看不清他的表情。于是我转过头来一直走去。街上空寂无人,父亲的目光在孤单中无限地拉长。...
心里稍稍有了酸涩,又觉无聊。多年的独立让我知道,我从来不是那个有点事儿就可以哭哭啼啼耍情绪的孩子,我的情绪给谁看呢?那天早晨,我坐上车,车在晨曦微明中驶出小城,我不知父亲站在门口目送了我多久。那是意义重大却简约的目送。
④生命里最无法忘怀的目送,发生在去年。父亲走了。幼年时目送母亲,她笑着在桃花纷落的春日离开。这一次目送父亲,却在深冷的浓秋。父亲躺在玻璃棺里,似乎在一个梦境中微皱着眉,慢慢沉落下去,只剩下无数不知所措的白色百合。痛苦像铅海,又重又黑,深不见底,压制了撕心裂肺的哭喊。我只有沉默,似乎才能表达一切。我目送了生我养我的两个人的离开,目送自己真正意义上的孑然一身的到来。
⑤目送便是离别,即使有时它也意味着出发,可对另一方仍是离别。
⑥人生不过是一场场目送,成长或衰败。你是目送者,或者被目送。 (《思维与智慧》)
1)本文按______顺序,以______为线索行文。 2)下面对本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六岁那年春日里,“我”在自家院子的土墙旁目送笑着离开的母亲,“我”内心有几分喜悦。 B.十七岁时的夏末秋初的清晨,父亲在小站目送“我”离家到省城求学,“我”虽热切盼望离开,但又略带伤感。
C.六年后的早春二月,天蒙蒙亮时,父亲在简陋的门楼下目送“我”远嫁他乡,“我”稍稍有了酸涩,又觉无聊。
D.去年深秋,“我”目送父亲的离世,“我”内心痛苦沉重。 3)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4)按要求赏析下面的语句。
(1)街上空寂无人,父亲的目光在孤单中无限地拉长。(加点的词语可否删去?为什么?) ...(2)痛苦像铅海,又重又黑,深不见底,压制了撕心裂肺的哭喊。(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5)本文以《人生是一场场目送》为题有何妙处? 七、作文
13.当女娲将小人儿造出来后,面对这远古洪荒的场景,此时此刻这些小人儿除了欢呼雀跃外,还有着怎样的言行举止?他们会对女娲母亲说些什么?请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写一个100字左右的片段。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D 3.D 4.A 5.B
二、名句名篇默写
6.(1)来日绮窗前,(2)君向潇湘我向秦。(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诗歌鉴赏
7.1)英勇善战的守边将军外族入侵的军队
2)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突出了时间的久远。
3)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借古代名将讽刺当今边将的无能,语意含蓄,情感深沉。诗中充满关心国家安危的爱国激情。 四、综合性学习
8. 将“甚至”改为“而且”。 “冗长繁琐”和“拖拖拉拉”语义重复,删掉其一。 五、文言文阅读
9.1)(1)通“悦”,愉快 (2)老师传授的知识 (3)忍受 (4)好的方面,优点
2)(1)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点做别人的老师了。”(2)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3)B
4)示例:从“饭蔬食饮水……于我如浮云”一则中,我读到一个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孔子,他宁愿过着清贫的生活也不愿贪图不义之财,他的这种品质具有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学习。 10.1)(1)称赞,赞许(2)效法
2)第一次是问陈元方父亲在太丘为官时是如何赢得称赞的,第二次是问自己和陈元方父亲究竟谁效法谁。
3)陈元方借周公和孔子没有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父亲并不存在谁效法谁的问题,既表达了对袁公的尊重,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顾全了双方的面子。 六、现代文阅读
11.1)①郭德纲(老郭)阻拦儿子驱赶喜鹊并教育他(儿子不让喜鹊吃柿子,郭德纲阻拦并教育他);②一位女士上车后不影响旅客休息,晨起后认真整理床铺。
2)运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写出作者的出乎意料,表现那位女士的良好数养。 3)结构上:照应题目,总结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升华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有良好教养的人的高度赞美。
4)示例:名字是一个人的代名词,拥有良好教养,是对这个人的最高评价,正所谓名副其实。 12.1) 时间 目送 2) A
3) 环境描写。描写夏末秋初清晨的凉风、小站、铁轨,点明了目送的地点及环境,渲染了伤感的氛围,烘托了“我”既热切盼望离开,又略带伤感的心情。
4) (1)不能删去。“无限地”强调了父亲深情凝望女儿远嫁他乡背影的时间之长,突出父亲目送“我”时内心的不舍与难以释怀的落寞。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痛苦”比喻成“又重又黑、深不见底的铅海”,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目送父亲离世时的悲痛之情。
5) 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揭示文章的主旨;点明叙事线索,表明“我”由目送经历中生发出的人生感悟;把人生比作一场场目送,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七、作文
13.(示例)孩子:您是谁? 女娲;我是创造你的神。 孩子:那我该怎么称呼您? 女娲:你可以叫我妈妈。 孩子:妈妈,我是谁?
女娲:你是我创造的生命,是我的骄傲,也是我亲爱的孩子。 孩子:那我也是神吗?
女娲:不是,你以后就叫作人吧。
孩子:好啊,我是人,那只有我一个人存在吗?
女娲:不会,我还会创造出很多生命,都是你的弟弟、妹妹,你要爱护他们。 孩子:我知道了,妈妈。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