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灾害题目大全 - 图文
C若已骨折,不要轻易移动,应等待救援 D尽力向外抽拉身体 (答案:ABC)
9人埋在废墟中怎么才能躲避烟尘? A用电风扇吹开烟尘
B用衣服、毛巾等裹住头部 C奋力呼救
D用手帕等捂住口鼻、闭上眼睛 (答案:BD)
17我国西南地区的川、滇、黔交界地区易形成以地震、泥石流、滑坡为主的灾害系统。造成该地区灾害系统的原因有:
A该地区地震频发,山体断裂发育,岩石破坏严重 B干湿季分明,多暴雨,促使滑坡、泥石流突发
C人类活动大肆砍伐森林是该地区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D滑坡导致地壳产生强烈的振动,产生地震,加上多暴雨,进而形成泥石流 (答案:AB)
19地震预报包括:
A长期预报 B中期预报 C短期预报 D临时预报 (答案:ABCD)
21怎样使房屋抗震? A正确选择建筑场地 B合理的结构选型 C可靠的建筑材料质量 D保证施工质量 (答案:ABCD)
22当山体崩滑时如何逃生? A可躲避在结实的障碍物下 B向垂直于滚石前进的方向跑 C顺着滚石的方向往山下跑
D来不及逃离时抱紧身边的大树 (答案:ABD)
猜名词:
1、在地球的发展演化过程中,由各种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所形成的灾害性地质事件称为(地质灾害)。
2、建筑物、山体、路面、矿井在自然力非人为的情况下,出现陷落下坠的自然现象叫(塌方)。
3、烈度相同各点的连线叫什么?(等震线)
4、某种地质过程使地质环境恶化,并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称之为灾害,但是仅仅使得环境恶化,并没有破环人类生命财产或影响生产、生活环境的称之为(灾变)。 5、牛魔王与孙悟空大战时往往会看到地面裂开的现象,然而现在,在自然或人为情况下也会发生,请问在现在这种现象在地质灾害中的专有名称是(地裂缝)。
6、它是火山喷发后期的一种自然现象,当地下的高温将地下水加温到一定压力后,水和蒸
气就会从喷口处冲出,压力降低后便停止喷出,进入下一个过程,请问这个现象叫(间歇泉)。 7、根据一确定的地质灾害危险点、隐患点,由国土资源部门填制简易额度卡片,统称为(明白卡)
8、目前我国很多地方正在形成和正在发育一种在中国古代称之为瀚海的地貌,请问这个形成过程叫做什么?(土地沙漠化)
9、活断层的端点、拐点、交汇点、分枝点、和错列点被称为活断层的锁固段或互锁段,这些点的岩体强度很大,能积累很高的应变能,所以也被称为(控震源)。 反向名词解释:
1、滑坡前缘出现横向及纵向裂缝,前缘土体出现隆起现象;滑体后缘裂缝急剧加宽加长,新裂缝不断产生,滑坡体后部快速下座,四周岩土体出现松动和小型塌滑现象;滑带岩土体因摩擦错动出现声响,并从裂缝中冒出气或水;在滑坡前缘坡角处,有堵塞的泉水复活或泉水、井水突然干涸;动物出现惊恐异常现象;滑坡体上的观测点明显位移;滑坡前缘出现鼓丘;房屋倾斜、开裂和出现醉汉林、马刀树等。 答案:滑坡
2、沟内有轰鸣声,主河流水上涨和正常流水突然中断。动植物异常,如猪、狗、牛、羊、鸡惊恐不安,不入睡,老鼠乱窜,植物形态发生变化,树林枯萎或歪斜等现象。如发现上述的一些征兆,尤其是发现山体出现裂缝,则可能存在发生崩塌、滑坡的隐患,长期降雨或暴雨则可能诱发泥石流。 答案:泥石流
3、崩塌的前缘不断发生掉块、坠落、小崩小塌的现象;崩塌的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不时偶然听到岩石的撕裂摩擦声;出现热、气、地下水异常;动物出现异常。 答案:崩塌
填空:
1、我国山地面积广,易产生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西南山区)。 2、滑坡按滑动面特征划分为(顺层滑坡)、(切层滑坡)。
3、根据火山喷发的规模和危害程度分为(爆炸式火山)和(宁静式火山)。 4、火山喷发时射出的岩石碎块称为(火山碎屑物)。 5、《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地质灾害险情和地质灾害灾情按危害程度和规模大小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
6、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地震叫(诱发地震)。 7、请问下面是(减灾系统工程)结构框架图。
监 测 灾害预评估 防 灾 预 报 规划与指挥 抗 灾 救 灾 损失评估 恢复与重建 科学技术 立法与教育 基金与保险
8、在土中含有很高的NaCl、KCl、CaCl2、MgCl2等成分,具有很大的溶解度和强烈的吸湿性,这类土称为(盐渍土)。
9、从岩爆的产生条件来看,高储能体的存在及其应力接近于岩体的(极限强度)才能产生岩爆。
10、根据火山活动情况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11、郯庐地震带的郯和庐分别指的是(郯城)、(庐江) 12、地震按其发生的原因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
13、饱水砂土的地基因地震的振动而失效的现象被称为(砂土液化或振动液化)。 1、唐山大地震发生的时间是 1976 震级是 7.9 2、全球主要地震带有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海岭地震带。 3、汶川地震发生的时间是 2008年5月12号震级是8.0 4、地震的三要素:振幅、频谱、持时 5、地震活动性三要素:时间、空间、强度 6、地震砂土液化产生的必要条件:松砂、饱水、动荷
7、国家实行地质灾害预报制度,预报范围包括灾害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成灾范围、影响程度等。
8、2003年11月19日中国国务院第29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3年11月24日温家宝总理签发国务院第394号令,予以公布,自2004年3月1日起施行。 9、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的5月12日为“防灾减灾日”。 10、抗震设计的三原则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11、地震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倍
12、我国地震工作方针是(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
判断题:
1、最具威力、最壮观的火山爆发常常发生在板块碰撞的俯冲带。(对)
2、地震作为主灾,还可能诱发火灾、海啸、滑坡和疫病蔓延(对)。
3、震级和烈度都表示震源释放出来的能量多少,能量越大,震级越大,烈度也越大(错)。 4、土地冻融属于地质灾害(对)。
5、在煤矿井里禁止明火,主要是为了防止煤层燃烧。(错) 6、地方病(如甲状腺肿)也是地质灾害的一个灾种。(对) 7、宁静式火山喷发的熔岩以酸性物质(流纹岩)为主。(错)
8、地震后为了尽快获救应该不停的呼救,以便救护人员能够尽快发现(错)。 9、抽汲地下水和采掘固体矿产都会引起地面沉降(对) 10、地热害是地质灾害(对)
11、地震发生后最先到达地面的是横波。(错) 12、土地盐碱化是一种快速变化的地质灾害(错)。 13、岩爆、突泥、坑道突水都属于地质灾害的范畴。(对) 14、《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是国务院在2005年颁布的。(错) 15、据记载,南北两极从未发生过地震。(对)
16、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不应当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错) 17、环太平洋火山带,南起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脉。(对)
18、滑坡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其运动工程中保持相对的完整状态。(对) 19、泥石流具有直进性和脉动性。(对)
20、泥石流不具有宾汉体的性质,但具有运动的阻塞特性。(错) 21、活断层是指更新世以来的活动断层。(错)
22、地震烈度是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由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来衡量。(错) 1. 灾害是指一切对自然生态环境、人类社会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破坏性影响的自然事件或社会事件。(√ ) 2. 人在遭遇突发事件时,若懂得灾害自救的常识,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及时地采取自救行为保护自己或能成功逃离现场,常能获救,避免可能出现的伤亡。( √)
4. 观摩灾难片影视节目对提高防灾救灾意识有积极意义。(√ )
5. 地震主震结束后,学校组织学生疏散时,要有秩序,还要以书包等保护头部。(√ ) 6. 被埋压在废墟中时,有条件时可敲击水管求救。(√ ) 7. 灾后的防疫工作对于减轻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
8. 在山谷中发现溪水突然混浊时,应警惕山洪暴发的危险,赶快逃离山谷。(√ ) 9. 山洪暴发时若在山上来不及逃走,可用绳子将身体绑在大树上。( √ )
10. 若山坡上明显出现裂缝,并有加宽、加长的现象,这意味着可能发生滑坡。( √) 13. 日本阪神7.2级大地震发生于1995年1月17日。(√ )
14. 1998年特大洪涝灾害发生于我国的长江、松花江、淮河流域。( ×) 15. 2010年4月14日,在青海省玉树县发生的强烈地震震级为里氏7.5级。( ×) 38. 泥石流属企业财产保险综合险的保险责任。(√ ) 39. 地震中,被困高层的人员应到阳台上尽力呼救。×
40. 暴雨期间在户外积水中行走时,要贴近建筑物,防止跌入地井、地坑等。√ 41. 遭遇洪水时,应呆在地势高的地方,等待救援。√ 42. 地震时要保持镇定,注意收听广播获得最新消息。√ 暴雨引起屋内进水,应立即切断电源,防止积水带电伤人。√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