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浅谈家庭暴力的成因危害及预防措施

浅谈家庭暴力的成因危害及预防措施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14 8:40:47

浅谈家庭暴力的成因危害及预防措施

[摘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构成社会有机体的基础。家庭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与安定。而家庭暴力的产生直接造成了家庭的不和谐,它不仅使家庭成员在精神和身体上遭受巨大伤害,而且还引发各种犯罪事件,给社会的稳定发展带来极大的隐患,严重阻碍了和谐社会的发展。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关键而又特殊时期,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遭受暴力,都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它不仅影响着家庭的和睦,还关系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国内外许多研究也表明,家庭暴力对孩子日后的情绪、行为问题有影响。目击或亲历家庭暴力的婴儿或儿童,更容易出现某些发展障碍,如易受惊、渐增的恐惧和攻击性。

[关键词] 家庭暴力 和谐社会 合法权益 预防措施

一、家庭暴力的概念

家庭暴力如同社会肌体的毒瘤,毒害着人与人之间原本可以真情交往的亲密关系。家庭暴力是一个为世界许多国家所关注的问题,它不仅给受害人造成严重的身心摧残,而且还可能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到底何为家庭暴力呢?2001年11月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明确规定为: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持续性,经常性的家庭暴力,构成虐待。家庭暴力是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行为,不仅发生在夫妻之间,还可以发生在父母子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祖孙之间。

二、家庭暴力的主要原因

(一)封建意识根深蒂固

我国从古就有“男尊女卑”的思想意识,男权统治更是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他们要求女子“三从四德”,遵守“三纲五常”,这就将女性不平等地置于男性的统治之下。当今社会的大男子主义,要求妻子对其言听计从,无论是家中大大小小的事务,他们都要求妻子听自己发号施令。如果妻子与其意见不一或是反对,便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以此招来家庭暴力的伤害。对于孩子,一些家长性格粗鲁,脾气暴燥,有的家长自己文化素质低,认为“棒棍底下出人才”,没有文明语言,教育方法,孩子表现有一点不如意,动不动就打骂,形成习惯,以为自己打自己的孩子不犯法。

(二)意识观念的转变

1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些人在各种各样的文化、观念、思想的冲击中,迷失了自我,迷失了方向。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婚姻观发生了严重的变化,有的甚至出现脱轨现象:“婚外情”、包“二奶”、养“小三”的事情时有发生。这种出轨现象,直接导致夫妻间感情的破裂,矛盾的升级。这种情况下,丈夫会以各种方式表达对妻子的不满,甚至逼迫其离婚,如若妻子反抗,便会招来家庭暴力

(三)工作压力过大

随着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愈加激烈, 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为了城里的一套房,为了加薪, 为了不被日益高标准的岗位所淘汰, 夫妻一方或双方不得不付出大部分的时间与精力,与此同时对家庭付出或照顾的减少便不可避免。一个家庭的和谐是需要夫妻双方用心经营的,当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而愈加尖锐时, 家暴便很有可能发生。

(四)经济收入不平等

不可否认,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男性仍然占主导地位,并且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女性下岗的问题也十分严重,这样使越来越多的女性困在家中,她们无经济收入也无经济地位,只能依附于丈夫,这样很可能成为丈夫随心所欲施暴的对象。

(五)受害者的容忍

心理因素是家庭暴力加剧的最重要原因,受害者有“家丑不可外扬”的心态,使家庭暴力存在了较大的隐蔽性。一些受害人往往顾及面子,不愿求助于社会,多采取容忍的态度,即使希望有关部门干预,也只想通过教育来制止丈夫的施暴行为,不愿丈夫受法律制裁,这反而导致家庭暴力的逐步升级。

(六)立法不健全,执法力度不够

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的反家庭暴力的法律。虽然在《宪法》《刑法》《妇女权益保护法》《婚姻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中都有关于保护妇女权益的相关规定,但对家庭暴力的内涵界定过于笼统,对何种程度的暴力给予何种处罚缺乏具体明确的规定,可操作性差。如新修改的《妇女权益保障法》中明确规定“禁止对妇女的家庭暴力”,但却未对家庭暴力做出进一步的明确界定;虽然明确了政府职能部门在反家庭暴力方面的职责,但却只是纲要性规定。虽然新婚姻法首次对“家庭暴力”的概念做出了明确规定,但在其司法解释中,对家庭暴力的损害赔偿案件立案条件的规定仍使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处于不利位置,难以维护妇女的正当权益。

三、家庭暴力带来的危害

(一)给妇女带来的危害

侵害妇女的人身权利,直接导致家庭破裂。家庭暴力让妇女的身体、身心健康,人格

2

尊严甚至生命安全受到极大的威胁,给其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使其长期生活在抑郁和恐惧之中,人身权利受到严重侵犯。当妻子无法忍受丈夫的暴力时,便彻底的对家庭失去了信心,就会以提出离婚或是离家出走来进行反抗,有的甚至以暴抗暴,直接导致刑事案件的发生,致使家庭的破裂和毁灭。

(二)对未成年人的危害

家庭暴力对未成年的身心健康伤害极大,造成心理阴影,从而导致犯罪增多。经常发生家庭暴力的家庭,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有着极为严重的影响。家庭暴力导致家庭的破裂,让他们失去家庭的温暖,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特别是直接对其施暴时,更容易使其心灵受到伤害,产生紧张、恐惧的心理。有的会影响其情绪,让他们感觉孤独、自卑,影响其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的会使他们离家出走、学业荒废;有的甚至让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造成人生的毁灭。

(三)影响婚姻家庭稳定

对于感情基础牢固或不牢固的婚姻都有严重的破坏作用。在许多解体的家庭中,常能发现由于家庭暴力催化导致这样结果的例子: 在一些不稳定的婚姻家庭中,有可能弥合感情的夫妇也会因家庭暴力使受害者与施暴者更加离心离德,促使受害者寻找另外的精神寄托而与他人产生婚外情,最终毁掉原来的婚姻家庭。夫妻感情是维系婚姻和谐、家庭稳定的基础,家暴是对夫妻感情的直接破坏,丧失感情基础的婚姻家庭何谈稳定。

(四)诱发违法犯罪

家庭暴力引发违法犯罪的事例并不罕见,有一些受害者生活在长期的暴力阴影之下无法解脱,绝望之中选择了“以暴抗暴”的极端方式。据调查,在某省女子监狱1000 多名服刑女犯中,其中100多人因为杀夫入狱,其中一部分杀夫是因不堪忍受暴力的虐待而选择铤而走险的犯罪方式。有少数未成年子女由于长期生活在暴力环境之中选择了杀死父母的极端行为,如浙江省某学校高中生因母亲对自己学习成绩不满长期责怪打骂怨恨,手持榔头将亲生母亲杀死。

(五)妨碍社会的安定团结

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的家庭构建和谐的社会,社会的安定团结来源于家庭的安定团结,没有安定和谐的家庭,何谈安定团结的社会。家庭暴力造成家庭悲剧,导致家庭破裂,扰乱社会秩序,妨碍社会的安定团结。从某种意义上讲,也直接间接地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四、预防家庭暴力的措施

(一)加强舆论宣传教育

媒体舆论的力量是强大的社会应该加强广泛宣传借助各种渠道包括报刊、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大众传媒的广泛宣传以及各级政府执法部门的强势介入让社会公众深刻地意识到

3

家庭暴力不仅会损害夫妻感情和婚姻的稳定殃及子女的健康成长、影响自己的公众形象、而且家庭暴力属于犯罪,从而增强人们防止家庭暴力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二)建立良好的家庭沟通机制

我们首先必须意识到包括夫妻冲突在内的家庭成员之间的适度冲突是正常的不可避免的,但这不等于说家庭暴力就是合理的,双方发生冲突之后,应该细心反省,了解双方冲突的过程,相互检讨,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协商解决分歧的合适途径 努力做到使彼此心悦诚服 这样的沟通和互动机制有利于夫妻双方运用自己的理智,冷静地处理彼此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对于防止暴力的发生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三)充分发挥居民社区的干预功能

社区是家庭暴力的主要发生地,是保护人身权利的第一道防线,社区能及时了解家庭矛盾的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调解,把家庭矛盾消除在萌芽阶段,社区调节既能起到化解矛盾,又能节约司法资源,而一旦调解不成,可以及时介绍受害妇女到相应的部门求救,并为受害人提供相应的证人证言建立防范家庭暴力的社会综合体制。

(四)加强受害者的维权意识

分析家庭暴力的原因、性质、严重程度和影响,为预防和补救针对家庭暴力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大法律普及,使更多的人充分意识到家庭暴力的问题,和现有的立法状况,能够在出现家庭暴力时自己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制定《反家庭暴力法》

在我国,目前为止还没有专门性的法律,而全世界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反对家庭暴力的专门法律。为了更有效的防范家庭暴力的发生,有必要健全我国的法律法规,制定一部《反家庭暴力法》加强对被害者的保护并且由政府加大反家暴的财政投入并建立庇护所。干预措施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具有强制性,是各种干预家庭暴力的措施体系中最有效和最后的手段。强化对家庭暴力的司法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将保护家庭暴力中的受害者,制裁加害者等相关条文制度化、条理化、规范化,定然能够成为反对家庭暴力的有力措施。

五、总结

人们常说:家和万事兴,家兴国昌盛。这不仅体现出家庭对于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只有和睦的家庭才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因此,在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下,我们必须反对家庭暴力的发生,制止家庭暴力的发生。反对与制止家庭暴力并不是通过法律就可以消除的问题,制止家庭暴力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家庭暴力是一个社会问题,已成为社会的公害。因此制止家庭暴力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它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让我们高举双手:为了人类平等和谐的发展托起一个没有暴力的世界!

4

[参考文献]

[1]杨大文.新婚姻法释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黄晓茜.论家庭暴力及其防范[J].内江科技,2010年,第9期.

[3]周浩.《反家庭暴力法中公力救济措施的立法研究》,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5). [4]洪碧华.试论家庭暴力的特征、成因及对策[M].法律图书馆. [5]陈晗霖.王玲.家庭暴力及其防治和控制[J].理论探索.2005(2).

[6]荣维毅.黄烈.家庭暴力对策研究与干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22. [7]巫昌祯.扬大文.防治家庭暴力研究[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0. [8]刘梦.家庭暴力[J].人民公安,2000,13.

[9]张秀玲.农村家庭暴力探析[J].甘肃农业,2007年,第4期.

5

搜索更多关于: 浅谈家庭暴力的成因危害及预防措施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浅谈家庭暴力的成因危害及预防措施 [摘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构成社会有机体的基础。家庭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与安定。而家庭暴力的产生直接造成了家庭的不和谐,它不仅使家庭成员在精神和身体上遭受巨大伤害,而且还引发各种犯罪事件,给社会的稳定发展带来极大的隐患,严重阻碍了和谐社会的发展。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关键而又特殊时期,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遭受暴力,都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它不仅影响着家庭的和睦,还关系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国内外许多研究也表明,家庭暴力对孩子日后的情绪、行为问题有影响。目击或亲历家庭暴力的婴儿或儿童,更容易出现某些发展障碍,如易受惊、渐增的恐惧和攻击性。 [关键词] 家庭暴力 和谐社会 合法权益 预防措施 一、家庭暴力的概念 家庭暴力如同社会肌体的毒瘤,毒害着人与人之间原本可以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