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导学案
【教学目标】
1.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
2.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等周期性规律。
1.掌握元素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出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微粒半径及大小比较。 【重点难点】
1元素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变化的规律
2微粒半径及大小的比较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探究能力的培养。 【学习过程】 【知识要点】 二、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性质 原子半径 金属性 非金属性 主要化合价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碱性 非金属气态氢化物的形成难易程度、稳定性 2.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判断:
① (1)金属性强弱判断方法
② ① (2)非金属性强弱判断方法
② 1.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 具有相同 的原子,其半径随 的递增而 。2.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①元素金属性递变规律:
②元素非金属性递变规律: ①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碱性强弱的变化规律是: ②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变化规律是:
5
同周期(左→右) 同主族(上→下) ③元素最高价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的变化规律是: ④元素的最高化合价的数值与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是: 网3.元素周期律 3.元素周期律 ⑴定义:
⑵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随着元素核电荷数递增发生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当堂演练】
A、B、C、D 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均小于18,其最高正价数依次为1、4、5、7。已知B的原子核外次外层电子数为2;A、C原子的核外次外层电子数为8;D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已知含氧酸中最强的酸。;
⑴A、B、C、D分别是 、 、 、 ;(填元素符号) ⑵A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⑶C、D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写化学式,并用“<”或“>”表示强弱)。 【课后巩固】 【基础练习】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高化合价不超过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B.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低化合价,其绝对值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C.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金属原子 D.最外层有1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金属原子 2.下列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 Al还原性依次减弱
( )A.Na.Mg、
D.P、S、Cl最高正价依次升高
B.I2、Br2、Cl2氧化性依次增强
C.C、N、O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3.下列微粒半径之比大于1的是 ( ) A.r(K+)/r(K) B.r(Al)/ r (Mg) C.r(P)/r(s) D.r(Cl)/r(Cl-)
4.X和Y两元素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X元素的阳离子半径大于Y元素,Z和Y两元素的原
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Z元素的原子半径小于Y元素的原子半径。X、Y、Z三种元素原子序数的关系是 ( )
A.X>Y>Z B.Y>X>Z C.Z>X>Y D.Z>Y>X
5.A、B、C、D、E五种元素的原子的原子序数都小于18且具有相同的电子层,A和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呈碱性,且碱性B>A,C和D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C>D; E是这五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它们的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 A.A、B、C、D、E B.E、C、D、B、A ( ) C.B、A、D、C、E D.C、D、A、B、E
6.HF、H2O、CH4、SiH4四种气态氢化物按稳定性由弱到强排列正确的是 ( ) A.CH4<H2O<HF<SiH4 B.SiH4<HF<CH4<H2O C.SiH4<CH4<H2O<HF D.H2O<CH4<HF<SiH4
7.下列事实是由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的结果的是 ( ) A.次氯酸的酸性比硫酸弱 B.氯能置换硫化氢中的硫 C.硫离子的还原性比氯离子强 D.硫能在空气中燃烧,而氯则不能
8.在1~18号元素中(除稀有气体元素外):①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是 ,②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
【学习心得】
6
7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