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地理考点精选精练 专题8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高频考点45 与工业相关图表的分析
14.下图为我国中部某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处应优先发展的大型工业企业是________厂,从影响工业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上看,该工业属于______指向型工业。试分析回答该工业在此处布局的区位优势。
(2)图中乙处为以服装、食品、自行车等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区,其主要区位优势是( ) A.接近原料产地 B.接近消费市场 C.运输便利 D.科技发达
(3)该城市计划建一个以电子工业为主的新型工业园区,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你认为选在①②③何处更好?并简述在此处兴建电子工业园区的主要依据。
答案精析
1.C 2.D [第1题,由图可知,该工业地域的核心企业为钢铁厂,钢铁工业所需的原料(铁矿)来自海外,所需燃料(煤炭)来自国内,说明该地原料和燃料缺乏;该地钢铁工业产品主要
5
就近销售,说明当地市场广阔;钢铁工业主要为机械化作业,所需劳动力较少。第2题,工业集聚可以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充分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获得规模效益;各企业之间的联系,主要是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各企业与钢铁厂之间都有投入—产出的联系,而钢铁厂以外的其他各企业之间则没有这种联系;该区域内的企业并非劳动力指向型,因此劳动力成本低并不是促成企业集聚的原因。]
3.B 4.D [第3题,最易出现“用工荒”的企业是劳动力导向型企业,读图可知,乙企业劳动力占80%,为劳动力导向型企业。第4题,第三产业占的比重越高,区域经济越发达,最可能发生产业转移,第一产业比重越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越低,越容易承接产业转移。读图可知,丁国第三产业占80%,为产业转出国,甲国第一产业占80%,为承接产业转移国。] 5.B 6.A [第5题,从图中看出,在Ⅰ时期原料运输费用的比重最高,其次产品运费高,为了减少费用,应该靠近原料产地,故其主导因素是原料。第6题,从上一题分析中可知,在Ⅰ时期该工业是原料导向型,在Ⅱ时期该工业是市场导向型,故从Ⅰ时期到Ⅱ时期,工业布局由原料导向型变为市场导向型。]
7.B 8.D [第7题,从表格中数据可知,劳动力成本最高,该工业部门应属于劳动力导向型。第8题,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大量由沿海转移到内地,可以加快内地工业化进程,减小与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
9.A 10.C [第9题,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图1中冶炼1吨钢所消耗煤、铁矿石量大幅减少,离不开生产技术的进步。钢铁工业逐步由煤铁复合型向临海型转变,说明该工业对原料的依赖性减小,对市场的依赖性增强。第10题,本题考查工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分析图2可知,建材厂临近钢铁基地,可以把钢铁厂的废渣作为原料,变废为宝,化害为利。] 11.CD 12.AC [第11题,浙江绍兴市各县的工业企业主要是织袜、印染、缝线、定型等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故A错误;企业多分布于小城镇或农村地区,没有工业基础,B项错;工业集聚可共同利用基础设施,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与技术协作,C对;与意大利的新兴工业相似,专业化程度高。D对。故选CD。第12题,大唐镇三星袜业公司在全球市场地位的变化,得益于袜业生产分工合作与投资环境改善、生产成本降低,A、C正确。袜业为廉价劳动力导向型,高素质的劳动力对其影响不大,B错。袜业产品价格低,现代化高速交通对其影响不大,D错。]
13.(1)技术 劳动力丰富 改革开放政策
(2)国内市场需求的增长;国家优惠政策的激励;投资环境的改善;产业的集聚效应;全球半
6
导体产业向中国的转移;国家教育科技事业的发展,“海归”回国创业等。
(3)2001~2007年,我国IC产业中各部门的产值都有大幅度增长;但产品封装的产值比重在下降,而产品设计、制造的产值比重在上升;产品封装的产值比重处于主导地位。 (4)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工业产品结构正在升级换代;我国工业正在由传统的“中国制造”向研发方向转变。
解析 第(1)题,由材料中的“IC产业(集成电路产业)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可以判断IC产业的产品设计制造属于技术导向型工业。我国IC产业的集成电路生产探索阶段为1978~1986年,即改革开放初期,结合我国的国情,可知当时该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之一为改革开放政策,且由图可知,早期我国IC产业主要从事IC封装,为劳动密集型工业。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2000年以来,我国IC制造和设计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可结合当前我国社会的现状从市场、政策、科技教育水平以及投资环境等角度分析原因。外部因素则可以结合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转移来分析。第(3)题,从图中比重和产值两个方面描述IC产业产值结构变化的特点即可。第(4)题,图中中国制造和中国设计的比重和产值都在上升,体现了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工业结构的升级。
14.(1)炼铝 动力 ①附近有煤矿、铝土矿、火电站,接近原料、燃料(能源)地;②靠近河流,水源充足;③临近公路,交通运输便利;④处在与当地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对城市环境污染较小。 (2)B
(3)③。 接近大学城,科技力量雄厚;交通运输较为便利;距重工业区较远,受污染小;地势较高,处于河流上游,环境条件较好。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靠近火电厂,能源充足,附近有丰富的铝土矿,适宜发展动力导向型的炼铝工业。第(2)题,乙处位于居民区附近,人口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且接近消费市场,适合服装、食品、自行车等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发展、布局。第(3)题,以电子工业为主的新型工业园区,属于以技术为主导因素的产业,要求环境优美,且有便利的交通和雄厚的科技力量作为保证,图中③处靠近大学城、地处河流上游,远离其他工业区,且交通便捷,是最佳选择。
7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