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楚雄州国土资源法律知识
结构调整为名,在基本农田内挖塘养鱼和进行畜禽养殖,以及其他严重破坏耕作层的生产经营活动;五是不准占用基本农田进行绿色通道和绿化隔离带建设。 2.实施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强化土地开发整理,实现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一是实施占用耕地与补充耕地相结合,实现“占一补一”,即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补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必须按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耕地开垦费实行专款专用,专项用于土地开发复垦整理耕地;二是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通过对土地后备资源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制订土地开发整理规划,采取多种方式,选择农业生产条件较好、能改善生态环境、有一定水利条件的未利用土地进行开发整理,确保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的实现。2001年至2007年我州积极向国家和省争取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并获批准实施国家和省级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48个,建设规模l7674.61公顷,预算总投资33508.76万元,可新增耕地4366.37公顷。在争取国家和省级投资的基础上,2001年至2006年州县自行组织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占补平衡)项目47个,新增耕地4809公顷,2007年实施州级投资土地开发整理(占补平衡)项目ll个,建设规模978.39公顷,预算总投资ll33.71万元,新增耕地824.6879公顷。2007年批准下达的建设规模6318.58公顷,预算总投资l3560.14万元的5个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目前正在组织实施。
3.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格执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 规划的作用在于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开发利用的合理组织,编制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开展供需预测、协调供需矛盾、引导资源合理利用,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时间上、空间上所作的总体的、战略的安排和布局。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是指国家对计划年度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耕地保有量计划指标和土地开发整理计划指标等的具体安排。它是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措施,是农用地转用审批、建设项目立项、用地审批和土地开发整理审批的依据。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城乡建设、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实行土地用途管制、落实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基本方法,也是严格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手段,在区域发展和区域空间经济布局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宏观调控作用。各类空间:规划必须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城市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达的 城镇建设用地指标。 . 4.建立资源的市场配置机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经济手段实现土地资源的市场配置,是显现土地的资产价值,合理调节土地利用结构和效率的重要手段。
(1)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征收、统一开发、统一供应、统一管理”的“五
统一”制度。坚决贯彻落实土地的集中统一管理。
(2)建立健全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和挂牌有偿出让制度。明确《划拔用地目录》,严格限定划拔供地范围。工业、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用地必须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公开出让,出让底不得低于基准地价。提高土地有偿使用和市场化配置比例。公布实施《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工业用地出让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
5.建立资源的利益分配机制,调节资源利益在各级政府间的分配 规定中央和地方土地有偿使用收益分成比例,以经济手段调控和制约地方政府以扩大用地规模和出让换取建设投入的欲望;提高土地有偿使用费、提高征收土地补偿费和提高耕地占用税,增强土地使用特别是耕地占用成本,扼制建设用地规模的过快增长。
二、为什么要保障发展?如何保障发展?
保障是一个难题,这是因为一方面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限制,国家为扼制固定资产增速过快,经济过热,扼制耕地锐减,将土地列为实施宏观调控的两道“门坎”之一,采取了很多措施,如占用基本农田报国务院审批,下达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组建土地督察局等。另一方面,我们也切实感受到象我们这样的地方,不是发展太快,而是发展不够,不发展就要落后,发展慢同样会落后。在国务院宏观调控政策下,确保地方经济发展的用地需求,势必要处理好保护和保障的关系,努力拓展我们有限的工作空间。 如何保障发展?
1.做好第二次土地大调查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
在第一次土地调查和编制实施第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查清土地底数,准确掌握各类土地的颁布利用情况,为科学编制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依据。
2.解放思想,用好用活政策
中央实施土地参与国家经济宏观调控政策还会继续,土地供应紧缺,供需矛盾效益突出,坚持“有保有压、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土地供应政策不会改变,在这样的形势下,土地供应由于受到规划的制约、指标的控制,建设用地保障的压力巨大,这就需要我们努力研究探索破解这一难题的方法和措施,不因循守旧,不死抱法律规定的条条框框,突破思维定式,千方百计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用地保障。
3.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提前介入,变坐等审批为主动审批 土地审批报件资料多,审批环节多。要真正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意识,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遵守服务承诺,认真履行职责,简化办事程序,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对重点工程和民生工程,要提前介入,当好参谋,主动提供审批服务。 4.提高项目立项门坎,争取用省级指标解决自己的用地问题 省人民政府下达我州的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有限,这部分指标只能用于解决州、县的部分项目。我们要通过提高项目的立项门坎,争取省发展和改革部门
立项,成为省级项目,用省级指标解决我州的用地问题,缓解建设用地压力。 5.做好项目选址,尽量使用荒山荒坡,不占或少占耕地
节约农用地特别是保护耕地,缓解实施占补平衡补充开垦耕地的压力,减少建设用地审批供应成本。
6.提高土地利用率
一是优化城市用地结构,实现住宅向小区集中,工业项目向聚集区集中;二是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提高城乡结合区域土地利用效率;三是认真执行国家工业用地控制指标和用地定额标准,不断提高工业用地的投入产出率。四是加快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推进中心镇、中心村建设,实施城乡一体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7.盘活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土地 对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土地,可以通过转让、改变用途、收回等方式处置盘活。 (1)对闲置超过二年的建设用地,报请人民政府批准,依法收回用地单位的土地使用权,重新安排使用;
(2)鼓励城市内部低效利用的土地通过转让,改变用途等措施进行盘活。 8.做好三项整治,突破用地指标和规划的制约
通过对空心村、工矿、砖瓦窑废弃地“三项整治”活动,复垦利用,挖掘盘活存量,增加建设用地指标,合理安排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突破用地指标和规划的制约。
总之,保护和保障是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使命,只有处理好这两者关系,才能做到保护资源更加有力,保障发展更加有方,才能促进地方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集约节约利用资源
促进楚雄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楚雄州委党校马文兵
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人类经历的漫长岁月以及可以预见的未来,地球提供的各种资源,如土地、矿产等,仍是人类开发利用的主体。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它是我们及其子孙后代唯一的家园。如果我们不能善待地球,而是毁坏环境,浪费资源,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就要受到威胁。我们强调善待地球,强调坚持科学发展观,珍惜资源、节约资源,就是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地球自然系统,尤其是节约地球母亲赐予我们的自然资源,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发展的可持续性。它关系到人类文明的延续。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而可利用的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尽管技术进步可以开拓新的资源,但总体上不能改变地球资源的有限性。资源是有限的,对于这一点,我们应该有足够的认识。如果不认识地球资源的有限性,随意浪费、破坏,无节制地耗用,资源枯竭的危机就会发生。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近年来,我州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资源需求不断上升,资源紧张的态势日益显现,资源相对不足的威胁成为一种现实,而因资源开发、使用不当造成的环境破坏也在日益加深。我州能源资源总量虽然较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关系到我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是我们当前在资源问题上需要重视认识和研究的一个问题。 一、楚雄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面临资源困境 (一)楚雄州资源的基本情况
1.地形。楚雄州地处云南中部,地形大致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州境东西最大横距017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24.75公里。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三山鼎立,二水环流”,“三山”为“哀牢山、乌蒙山余脉、百草岭”,“二水”为“金沙江、红河”。境内山区半山区占主要部分,盆地(坝子)仅占4.8%。 2.水资源。州境内主要有两大水系,金沙江与红河。金沙江、红河两个水系在楚雄州境内的主要支流有27条,如:龙川江、星宿江、万马河、蜻蛉河、礼舍江等,这些河流大多属山区性雨洪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暴涨暴落,含沙量大。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降水量偏少,雨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全州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