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一章 - - 遗传因子的发现 - 图文
高中生物必修(2)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复习资料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过程:纯种高茎和矮茎豌豆杂交,再让F1 自交得F2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F1 只表现显性亲本的性状 特点 F2 中出现性状分离,显性:隐性?3: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①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③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测交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 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 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①以纯种黄圆和纯种绿皱豌豆杂交 ②F1 全为黄色圆粒 ③F1 自交 ④F2 出现黄圆、黄皱、绿圆、绿皱,比例为9:3:3:1 粒色:黄色和绿色(由Y和y控制) 粒形:圆粒和皱粒(由R和r控制)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①两对相对性状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对自由组合现③F1 的基因型为YyRr,表现型为黄色圆粒 象的解释 ②亲本基因型:YYRR和yyrr分别产生YR,yr一种配子 ④F1 产生雌雄配子各4种,且各数目相等,即YR、Yr、yR、yr ⑤F2 形成16种基因组合,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 ①F1 与双隐性(yyrr)个体相交(测交)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 ②测交后代 表现型:黄圆、黄皱、绿圆、绿皱 基因型:YrRr、Yyrr、yyRr、yyrr 比例:1:1:1:1 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部分知识点详解
第 1 页 共 6 页
高中生物必修(2)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复习资料
知识点一:性状与相对性状
生物体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等特征称为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现解相对性状要抓住“两个相同”和“一个不同”。 “两个相同”:同种生物、同一性状;“一个不同”:不同表现类型。 如: (豌豆)的(高茎和矮茎)为一对相对性状。 ? ?
同种生物 高度的不同表现
知识点二:区分性状、相对性状、性状的显隐性及性状分离
1、性状。生物的性状是指生物体的外在表现即表现型。它可能是由蛋白质直接体现的,也可能是通过蛋白质(酶)控制代谢过程而体现的。性状的控制者为核酸,体现者为蛋白质。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山羊毛色的黑色与白色等。
3、性状的显隐性。概念:若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亲本杂交,则F1所表现出的那个亲本性状为显性性状;F1未表现的那个亲本性状为隐性性状。如纯黄粒豌豆×纯绿粒豌豆→F1 表现黄粒、则黄粒为显性性状,绿粒为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具有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后代有不同性状表现的现象即性状分离。如F1 为杂合黄色豌豆,其自交的后代中出现黄色与绿色两种性状。当具某一相对性状的亲本相交,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时,其双亲均为杂合子。
知识点三:纯合子、杂合子
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叫做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叫杂合子。
知识点四:遗传因子、性状等概念的相互关系
纯合子相同
杂合子不同 遗传因子组成组合
遗传
因子 相同位置
同源染色体
成对的 遗传因子 决定知识点五:区分杂交、自交、侧交
第 2 页 共 6 页
显性遗 传因子
决定
隐性遗 传因子
决定
决定决定
显性 性状 隐性 性状
性状分离 后代的类型有 两种或多种
表现型 构成
性状不同表现
同一性状的
相对性状
高中生物必修(2)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复习资料 杂交 自交 测交 概念 举例 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基因型相同的个体之F1 与隐性纯合子相间相交 间相交 交 DD×Dd DD×dd DD×DD Dd×Dd Dd×dd 实际应用 确定显隐性关系 ①提高纯度 ②确定显隐性关系 确定F1是纯合子还③确定是纯合子还是是杂合子 杂合子 知识点六: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实验鉴别方法
区分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关键是掌握一条原则,即纯合子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往往会发生性状分离。对于植物来说实验鉴别方法有三种:
1、与隐性纯合子相交(即测交法) 待测个体×隐性纯合子 ↓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结果分析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没个体为杂合子
2、自交法 待测个体 ↓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结果分析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没个体为杂合子
3、花粉鉴别法
粳性与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呈现不同的颜色。让待测个体长大开花后,
取出花粉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碘酒
一半呈蓝色,一半呈红褐色,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结果分析
全为红褐色或蓝黑色,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注意:当待测个体为动物时,常采用侧交法;当待测个体为植物时,侧交法、自交法均可以,但自交法较简单。
知识点七:基因型与表现型
基因型是生物的内在遗传组成,是由亲代遗传得来的基因组合,它是生物个体性状表现的内因,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因此,生物的性状表现从根本上讲是由于基因控制的缘故,即DNA决定信使RNA,信使RNA决定蛋白质,蛋白质体现性状。
表现型是生物性状的外在表现,即性状。其体现者是蛋白质。基因型与表现型存在如下关系:表现型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在同一环境中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而表现型相同时基因型未必相同,如DD与Dd均表现高茎。在不同环境中,即使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也未必相同,如同一株水毛茛,裸露于空气中的叶与浸于水中的叶表现出很大差异。
第 3 页 共 6 页
高中生物必修(2)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复习资料
知识点八:分离定律和组合定律的比较 定 项 目 律 分离定律 一对 一对 自由组合定律 两对或两对以上 两对或两对以上 分别位于两对及两对 以上同源染色体上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非等位基因之间的分离或重组互不干扰 2或n 22或2n 数量相等 42或4n 研究性状 控制性状的等位基因 等位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细胞学基础 (染色体的活动) 遗传实质 F1 基因对数 配子类型及其比例 配子组合数 F2 基因型种类 表现型种类 表现型比 F1 (测交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离 等位基因分离 1 2 1:1 4 3 2 3:1 32或3n 22或2n (3:1)2或(3:1)n 22或2n 22或2n 基因型种类 表现型种类 表现型比 2 2 1:1 子代)(1:1)n 知识点九:分离定律的解题方法归纳
较常见的解题方法分两类:一类是根据双亲的基因型推导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称为正推型;另一类是根据后代的表现型 或基因型推导双亲的基因型,称为逆推型。
1、逆推法
(1)基因填充法:先根据亲代表现型写出能的基因,如显性性状可确定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另一基因是显性或隐性,因而显性性状可用A_ 来表示,隐性性状基因型只有一种aa。写出亲代的基因型后,根据子代中一对基因分别来自两个亲本,推出未知基因。
(2)隐性突破法:如果子代中有隐性个体存在,它往往是逆推过程中的突破口。因为隐性个体是纯合子,为aa,子代基因只能来自父母的双方,因此亲代基因型中必然都有一个a基因,然后再由杂合子(Aa)表现型作进一步的判断。
(3)依据子代中相对性状的分离比来推测亲代基因型;对一对相对性状来说,当子代中显、隐性之比为3:1时,亲代的基因型为Aa×Aa;若子代中显、隐性之比为1:1时,则亲代基因型为Aa×aa;若子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即AA×AA或AA×Aa或AA×aa.
2、正推法
第 4 页 共 6 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