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数学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 说课稿
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 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中的第二节“减法”(三 位数退位减法)的第一课时连续退位减法,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万以内一次退位减法,连续进位加法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主要 是探讨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这是学生学习笔算减法的难点。 学生分析
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以及三位数减三位数一步退位减法,明白了相同数位对齐,哪位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的道理,如果将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呈现给学生,学生完全有可能通过知识的综合、迁移,自主学习掌握这一新知识。 设计理念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 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 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二、说教法:
⒈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
学生求知欲。
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⒊为学生创设从事探索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初步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三、说学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本节课主要的学习方法,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 出问题。经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的过程,获得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体验成功的乐趣。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 实际问题,感觉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理解笔算减法中连续退位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减法的估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及减法的估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及估算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及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 六、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25-8= 36-9= 42-7= 65-6= 74-8= 92-6= 2、笔算
(1)师:同学们的口算速度真快啊!你们能又对又快的笔算下面这道题吗?
(2)出示: 82-45=
(3)指名演板,并说说计算过程。
(4)师:同学们,你们能说说在做笔算减法时我们应注意什么?(相同数位要对齐;再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一当作10来减)
这些回顾性的复习不仅是对知识的回忆,更是为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作好铺垫;同时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这里面渗透了知识迁移的要素和环节,是我预设落实双基的举措。 二、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谈话:同学们,喜欢去旅游吗?今天,小精灵聪聪带你们到美丽的云南旅游去,好吗?
小朋友们,准备好了吗?我们的飞机要起飞啦。(课件播放飞机飞到昆明机场动画)
2、提出问题(课件出示书上图片):从昆明机场到石林要坐汽车,
两辆车一共有96个座位,已经座了39人。 ①从汽车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②我们全班小朋友够坐吗?
③怎样列式?怎样计算(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板演计算过程) 96—39=57(个) . 9 6 —3 9 5 7
④说说你是怎样想的?笔算时应当注意什么?(回顾减法的计算方法。)
3、今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减法(板书:减法)
用这样的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学习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有兴趣参与。这一问题的解决在生活中又有一定的意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学习例1。
(1)师:同学们解决了坐车的问题,现在我们跟着聪聪先游览美丽的石林(欣赏石林风光图片)。
(2)引导观察思考:我们在昆明游玩了石林,聪聪还要带我们到大理和丽江去,(出示主题图)从旅游图上你们看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