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年产6000吨乙酸乙酯间歇反应釜设计_毕业设计
7.3.2搅拌抽临界转速校核计算
由于反应釜的搅拌轴转速n=90r/min<200r/min,故不作临界转速校核计算。
7.4联轴器的型式及尺寸的设计
由于选用摆线针齿行星减速机,所以联轴器的型式选用立式夹壳联轴节(D型)。标记为:DN40 HG 21570—95。
第八章 夹套式反应釜附属装置的确定
8.1 人孔的选择
人孔C:选用长圆型回转盖快开人孔 人孔PN0.6, 400×300JB579-79-1
8.2 接管及其法兰选择
水蒸气进口管?108×4,L=200mm,10号钢 法兰:PN0.6 DN100 HG 20592-97 冷却水出口管:?57×3.5,L=150 mm,无缝钢管 法兰:PN0.6 DN50 HG 20592-97 进料管: 乙酸进料管
管径
v?15.783?60104?30600?0.000m3s3
d?4?0.00033.14?0.6?0.025m
根据管子规格圆整选用?30?2.5的无缝钢管,L=150mm
法兰:PN0.25 DN25 HG 20592-97
乙醇进料管 v?
管径
41.173?46?0.0007m3/s
790?3600d?4?0.00073.14?1?0.029m
根据管子规格圆整选用?40?4的无缝钢管,L=200mm
法兰:PN0.25 DN32 HG 20592-97
71.02?18?0.000m43/s
100?03600
水进料管 v? 管径d?4?0.00043.14?1?0.023m
根据管子规格圆整选用?30?2.5的无缝钢管,L=100mm 法兰:PN0.25 DN25 HG 20592-97
出料管:出料总质量流量
W?F乙酸M乙酸?F乙醇M乙醇?F水M水 ?15.783?60?41.173?46?71.02?18
?4119.3Kgh因密度??1020kg/m3,则体积流量为
411.39m2?0.0011 V?102s ?306003因进料黏度低,选取管道中流速u?1.0m/s
则管径d?4?0.00112?0.038m
3.14?1.0根据规格选取φ47×3.5的无缝钢管。
法兰:PN0.6 DN40 HG 20592-97 温度计接管:φ45×2.5,L=100mm,无缝钢管 法兰:PN0.25 DN40 HG 20592-97
8.3 支座的选择
查化工简明设计手册[6]:
内径为3000mm,厚度为8mm的16MnR的釜筒体一米重593Kg 内径为3200mm,厚度为8mm的Q235—B的夹套筒体一米重632kg 内径为3000mm,厚度为8mm的16MnR的釜的封头一米重约为550Kg 内径为3200mm,厚度为14mm的Q235—B的夹套封头一米重1270Kg 其中筒体的高度为3.9m
则: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593错误!未找到引用源。3.35=1987Kg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550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1100Kg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020?22.013=22453.2Kg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57错误!未找到引用源。632+1270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4164.2Kg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978+1100+22453.2+4164.2=29695.4Kg 由于还有电动机等一些其他设配的重量为500Kg, 则m总=30200Kg=302KN
选用三个耳式支座,则一个支座为100.7KN,选用支座本体允许载荷Q为150KN的B型耳式支座,高度为400mm,支座质量为51.8Kg.
由于反应釜在室内,所以风载荷可以忽略,为了计算方便,我们把地震载荷也忽略。
Q?m总gkn2?009.8?3?301??10?98.65KN?150KN 3式中,n为支座的数量
所以选择的支座本体允许载荷Q为150KN的B型耳式支座合[9]
结论
依据GB 150-1988《钢制压力容器》尺寸为反应器设计压力为0.44Mpa,
反应釜体积为27052m 3,反应釜高33500mm,直径3000mm,壁厚8mm,标准椭圆形封头,壁厚8mm,曲面高度为750mm,直边高度为40mm,夹套直径为3200mm,壁厚8mm,高度为2570mm,标准椭圆形封头,壁厚8mm,搅拌机功率为30KW,叶轮直径为1000mm,搅拌轴直径75mm,B型耳式支座3个。 换热量为587310.46KJ/h。完成设计任务,达到实际要求。
参考书目
[1] 谭蔚主编,《化工设备设计基础》[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4
[2] 柴诚敬主编,《化工原理》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9 [3]李少芬主编,反应工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2 [4]王志魁编. 《化工原理》[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5]陈志平, 曹志锡编. 《过程设备设计与选型基础》[M]. 浙江: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7.
[6]金克新, 马沛生编. 《化工热力学》[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7]涂伟萍, 陈佩珍, 程达芳编. 《化工过程及设备设计》[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0.
[8]匡国柱, 史启才编. 《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9]柴诚敬编. 《化工原理》[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10]管国锋 ,赵汝编.《化工原理》[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
[11]朱有庭, 曲文海编. 《化工设备设计手册》[M].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12]丁伯民, 黄正林编. 《化工容器》[M].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13]王凯, 虞军编. 搅拌设备[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14]陈国桓编《化工机械基础》[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