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8年上海高考模拟考之虹口二模作文指导
2018年上海高考模拟考之虹口二模作文指导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 网络流行词“佛系”,最早来源于2014年日本某杂志,是一种怎么都行、无须走心、看待一切的活法,一切随缘。该词一出,迅速流行,更有不少人自称佛系,有佛系追星、佛系购物,佛系恋爱、佛系员工、佛系学生等种种说法。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此的思考。
要求:(一)自拟题目;(二)不少于800字。
一、分析材料:
佛系追星:一切随缘,无须走心——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不必太较真 佛系购物:购物不要太在意——大部分物品都没那么重要 佛系恋爱:恋爱不走心,轻视情感的付出——不能佛系;
但遇到伤害、痛苦、挫折时,一切随缘——佛系一点挺好
佛系员工:工作不走心,不能全力以赴尽心尽职完成工作——不能佛系;但得不
到赏识,得不到公平对待,面对同事间钩心斗角——佛系一点挺好
佛系学生:学习不走心,浅尝辄止,落后于人——不能佛系;但面对老师的偏见、
家长的不理解,付出却没有收获——需要一点佛系
二、确立中心:
作为年轻有为、富有朝气的青年一代,佛系心态不能常有,无论是对生活还是工作都要走心;但面对巨大的压力、挫折和伤害时,佛系一点,一切随缘却能够养成豁达的心胸。
三、学会追问:
1、佛系流行的原因:社会压力大,佛系文化顺应众人想要轻松一点的心态;
面对伤害,人人都有一种自我防御的本能,很容易佛系。
2、作用价值意义: 面对伤害,一切随缘,不会被困扰很久,忘却痛苦轻松前行;
精力有限,对次要的人和事佛系一点,更能专注于重大事项; 人人都有局限、极限,佛系代表你能清醒地认识自己和现实。
3、弊端:A物质层面的危害:不走心,无法得到好的结果,各方面能力不断下降
B精神层面的危害:情绪低落,思想消极,身上散发着颓废
4、措施: A个人层面:不被流行文化所左右,不随波逐流,保持清醒,不可纵容
一味佛系思想的蔓延和肆意发展;
B社会层面:要有良好的舆论引导
四、界定概念:
“佛系”已经跟宗教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借这个符号,讲一种怎么都行、无须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
五、列举事例:
约车,司机到门口也行,自己走两步也行;双11,抢到也行,抢不到也行;饿了,有啥吃啥,凑合就行;干活,说我好也行,说我不好也行??
六、明确态度:
A、恰当地描述了某些年轻人的心态和生活方式; B、这种淡然随性挺好; C、这是懒惰,不思进取。
七、写作要点:
1、针对“佛系” “怎么都行,看淡一切”的生活哲学,谈感触与思考。
2、针对“佛系”的种种表现谈自己独到的看法。要联系现实,挖出实质,指出利弊,谈出怎样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保有健康的生活态度。
八、立意参考:
1、佛系体现的是一种平和、淡然的生活态度,不是放弃生活,也不是毫无作为。 2、这种生活哲学必然导致不求上进,漫无目的,没有目标追求,不愿背负风险,不希望承担责任,缺乏奋斗、拼搏精神,不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对于生活,无欲无求可以让我们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现实纷扰,调适心灵,保持心理健康;对于工作、理想等要努力奋斗,实现人生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
4、佛系心态,理应是阅尽人世沧桑后的长者心态,功名利禄不走心,荣辱富贵皆随缘。历尽劫波却能坦然面对,死神降临依然潇洒笑迎!青年人如若一味抱持佛系心态,只怕是阅历浅薄的消极避世,思想狭隘的目空一切。
九、写作示例:
1、最近,在逐渐走向舞台中心的年轻人中流行着一种“佛系”文化,大概状态就是不争不抢,不求输赢,所做之事全然不走心。的确,云淡风轻没有错,但是随波逐流、没有方向,在这个快节奏时代大潮中,就会不进则退,迷失自我。
2、佛系与此前曾火爆一时的“丧文化”其实是一脉相承的。面对生活的压
力,年轻人选择退回自我,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中,享受内心的平静,不与别人争短长。
3、佛系的生活态度,似乎符合古圣先哲无欲无求、顺其自然的教导。不过,如果所有人都这样生活,社会可能就停滞不前,因为一切进步往往源于人们渴望获得更加美好的生活,如果没有了欲望,就没有了动力。
4、看淡一切,用平静之心笑看云起云落,追求着一种爱与和谐的精神状态。这种“佛系”思想看似很淡然,但实际上,里面蕴藏了太多的妥协和退让。这与《论语》中的“礼之用,和为贵”截然不同。因为这种“佛系”思想只是以自我为中心,总是害怕承担责任,就更不要说以天下为己任了。而儒家则是以一颗大爱之心包容万端,是在利他的前提下利我。因此,我认为,只有以出世的态度做入世的事情,才称得上真正的佛系。
十、佳作赏析: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佛系”一词原本是日本某杂志上的噱头,如今却活跃于广大青年之口:“佛系追星、佛系购物、佛系恋爱??”,他们高举着“看淡一切,无须走心,一切随缘”的大旗,“佛系”俨然成为了人们逃避现实和责任的借口。
然而,真正的“佛系”应该是一种从容、淡定的处世态度,面对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应该是一种“谁谓河广?一苇杭之”的胆识与气魄;应该是能够看淡一切艰难险阻,却对不得而知的结果拥有一切随缘的心态。
反观现实,众多标榜为“佛系”的青年,本质是一味追求轻松舒服的生活。他们错误的认为“佛系”就是可以啃老,可以整天葛优躺,可以很“丧”??然而,这样的“佛系”青年注定难以融入当今快节奏的社会生活。毕竟,“不尚贤,使民不争”的理想社会只是一个遥远的传说,至少今天不是。那么,我们就不应该对于一切都抱持一种不争不为的态度。但更多的以“佛系”自居者,常常是把 “看淡一切”作为生活不如意的遮羞布。有的人似乎终日都在忙忙碌碌,却仍旧一事无成,只好在社交媒体上笑着调侃为“佛系”之人。究其内心,往往只是对结果耿耿于怀,却又不愿跨过坎坷,直面困难,不能从源头上查找自己失败的原因。经历一次挫折,就悲观厌世,失去继续奋斗的勇气和动力,其实质只是一个功利至上的机会主义者。这恰恰与真正的佛系背道而驰。
然而,现代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生活之河愈加宽广而凶险。于是,“佛系”自居者们来到河边眺望对岸,目之所及,茫茫一片,因此被生活之河吓退,“佛系”就成为了他们逃避苦难的最好借口。这类人往往前怕狼后怕虎,既不能直面失败,又不愿放低身段,更畏惧前路漫漫,于是就拉虎皮做大旗,假借“佛系”的名义,装作不在意不走心,其实只是对结果太上心。
因此,真正的佛系,应该是面对困境时从容不迫的淡定。我们不应该被上一次的失败,或者被下一次可能遭受失败的恐惧所击倒,不能逃避现实的残酷,因为逃避永远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众所周知,真正的佛哪怕征途坎坷,前路漫漫,纵有九九八十一难,难难都
是妖魔鬼怪,也要“普度众生”。那么,佛系之人,也应该“以天下为己任”,树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志向,然后降妖除魔,哪怕九死一生。在这种佛系思想的指引之下,即便遇到生活的急流,也不会消极怠惰。
总之,真正的佛系,应当具备“谁谓河广?一苇杭之”的胆识与气魄。纵然前路艰险,河宽水急,也要凭借一苇之舟,抵达彼岸,只为取得“真经”。
事事随大流只能迷失自我
“油腻大叔”还没走远,“佛系青年”又刷屏了。您别误会,跟宗教没有任何关系,就是借这个符号,讲一种怎么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
约车,司机到门口也行,自己走两步也行;“双11”,抢着也行,抢不到也行;饿了,有啥吃啥,凑合就行;干活,说我好也行,说不好也行??
无可无不可的“佛系”一夜风行,其实是击中了现代社会的一个痛点:累。生活节奏快、事业追求高、精神压力大已成为常态,于是,哪怕自己活不成这样,但也要给它点个赞。
这让我想起了乔布斯。同款牛仔裤、T恤衫都有十几条,脏了随手一仍,因为他不想在这方面花心思。可是,在工作上,一个细节不满意,就能把自己和下属折腾个半死。金庸笔下的张三丰也这样,一件青道袍污秽不堪,人称邋遢道人,但是大节大义不含糊。
云淡风轻、浑不着意好不好?太好了,但必须守住一条:总得有走心的地方。处处不坚持,事事随大流,那只会淹没于人潮、迷失掉自我。
有所坚持之后的“佛系生活”,本质是断舍离,是极简主义,是聚焦。是心系做实验把怀表搁锅里煮,是撞上大树还道歉。不拘小节,不理细务,是所求者大,是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到一点上,好求一针捅破天。
其实,自然界中也有“佛系动物”。殊不知,鹰立如睡,虎行似病。瞧着可随意了,可是一旦锁定目标,咔嚓一下,闪电一击,也不睡了,也不病了,往往一下毙命,本质上是抓大放小。如果真是啥也不用心,那是肯定通不过自然选择的大剪刀的。脖子上挂饼不知道转,只能饿死。
除了坚持与随意的辩证法,还有一层分寸感的道理。古人也好闲、好从容,但讲究忙里“偷闲”;若不从容,人生就太急;若太从容,生命就虚度。终日碌碌不是美好生活,但光轻轻松松,美好生活肯定也实现不了。
有人戏言,“佛系”也行,但要做一个“斗战胜佛”。西行路上,那悟空会玩耍、敢担当、勇打拼,做下偌大事业,此真有志之佛。
“佛系青年”的是与非
“佛系”已经成为互联网上最热门的词语,网友们还进一步发挥想象,造出了一系列新概念,比如“佛系恋爱”“佛系学生”“佛系游戏”等等。
所谓佛系,其本质内涵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处变不惊,平安喜乐。简单通俗点来说就是:“有也行,没有也行”,“你看着办,怎么都行”。它被用来形容一代青年人看淡一切的心态。对于谈恋爱,他们往往不主动、不拒绝,应付相亲,消费单身;对于学习深造,经常抱着“能考上就读吧,考不上就算了”的
想法;甚至对于玩游戏,也没有了争强好胜的心理,“赢了就赢了,输了就输了,下次再打上来就是了”。
这种云淡风轻、浑不着意的“佛系”心态,网友看法不一。有人认为,不是所有事都能冠以“佛系”的方式,一些生活琐事可以无所谓、不计较,但若连谈恋爱这类终生大事都不走心,那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学习不上心,又怎么出人头地?工作不努力,何以成就一番事业?对于青年人来说,处处不坚持,事事随大流,很容易迷失自我。但也有不少人认为,“佛系”一词只不过是青年人用来调节心情的自我调侃而已。在他们看来,无可无不可的“佛系”是一种旷达、从容的心态,并不像一些人形容的那样消极颓废。
“佛系”一词之所以在青年群体中迅速走红,并成为一种网络文化,其实是击中了现实社会的一个痛点:累。如果说,前段时间的“油腻”折射了中年人的危机,“佛系”一词则反映出90后青年的生存现状。如今,第一批90后大多已经走出校园,开始在职场打拼,生活节奏快、事业追求高、精神压力大成为压在他们身上的“三座大山”,也使他们更加体会到了现实生活的酸甜苦辣,焦虑、迷茫的情绪暗自蔓延。
与70后、80后不同的是,自小生活在互联网环境下的90后,更善于运用网络语言,或调侃、或自嘲,以此来描述现实的无奈,宣泄心里的压力。看待青年人的“佛系”心态,大可不必上纲上线,担心他们成为“颓废一代”。每代人有每代人的生活方式,对于很多90后来说,“佛系”心理是严肃之余的调侃、压力之下的放松,别看他们表面不紧不慢、满不在乎,实际上心里有数,不会成为“垮掉的一代”。
十一、注意事项:
1、一定要避免转移话题,忽略或无视对“佛系”的思考,架空材料谈自己的人生态度,比如由反对佛系做法引出要有生活目标(要奋进,要勤奋??),之后举大量实例论证目标的重要性,最后点题——要有人生目标。又如通篇讲什么是佛,什么是佛教,佛系青年的佛和佛教的佛有哪些不同。都属于偏题。
2、努力避免议论层次浅表化。比如大量分析佛系表现的个人和社会原因,而忽视对这种生活哲学的看法和评价;
3、不会“就事说理”。在开头稍微提到一点“佛系生活”之后,就完全在堆砌材料——“霍金”“居里夫人”“牛顿”,例子老套且不重分析。或事例毫无说服力,以自己或同学平时对于吃饭、睡觉、考试的毫不在意的态度为例,来论证这就是他理解的佛系。
4、过于追求华丽的辞藻。堆砌许多与文章主旨无关的优美词句,没有一点逻辑关系,写出一些看似辞采绚烂却空洞无物的文字。
5.结构层次不清晰。有的段落拖沓冗长,让文章整体缺乏主次区别。段落之间缺少过渡,生拉硬凑,不能够体现段与段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自然也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让阅读人看出文章的逻辑层次。
6.缺乏辩证思考;语言表达逻辑不严密;说理评论处处是漏洞,认知混乱。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