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流行病习题

流行病习题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3 2:30:43

D 回忆偏倚是研究对象不能准确、完整地回忆以往发生的事情和经历时所产生,报告偏倚是研究对象有意扩大或缩小某些信息造成的偏倚

15.某因素在病因学上与某疾病本无关联,但可引起所研究疾病的症状或体征,从而促使患者及早就

诊,提高了早期病例检出率,从而过高的估计了暴露程度,这种偏倚是 ( )

A 诊断怀疑偏倚 B 检出偏倚 C 测量偏倚 D 混杂偏倚

16.奈曼偏倚是指 ( ) A 诊断怀疑偏倚 B 入院率偏倚

C 测量偏倚 D 现患病例一新例偏倚 四、填空题:

1.流行病学研究中一般将偏倚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类。 2.混杂因素应具备的三个基本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六、简答题:

1.如何判断某因素是混杂因素?如何判断该混杂因素起到混杂作用?

2.如何控制偏倚?如何控制选择偏倚?如何控制信息偏倚?如何控制混杂偏倚? 3.试举例说明无应答偏倚及其处理方法? 4.如何对混杂偏倚进行测量? 5.试述队列研究中常见的偏倚?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B 4.C 5.C 6.D 7.A 8.B 9.B 10.B 11.B 12.A 13.B 14.D 15.B 16.D

第八章 传染病流行病学

一、单项选择题:

1.决定传染病患者隔离期限长短的主要依据是 ( ) A 潜伏期 B 前驱期 C 传染期 D 恢复期

2.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意义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 ) A 所携带病原体的型别、毒力 B 排出病原体数量的多少 C 排出病原体数量的多少

D 病原携带者的职业、个人习惯及社会活动范围

3.有季节性升高,并以儿童多见的传染病,其传播途径是 ( ) A 空气 B 水 C 食物 D 接触

4.病原体更换宿主的过程称 ( ) A 传播机制 B 传染过程 C 流行过程 D 感染过程

5.大部分感染者以死亡为结局的传染病是 ( ) A 艾滋病 B 麻疹 C 狂犬病 D 白喉

6.病原体进入机体,并与之相互作用的过程是 ( ) A 传播过程 B 流行过程 C 传染过程 D 隔离期

7.传染病传染性最强的时期是 ( ) A 恢复期 B 临床症状期 C 恢复期 D 亚临床期

8.病原体在外环境中停留和转移所经历的全过程称为 ( ) A 传播过程 B 传播机制 C 传染过程 D 传播途径

17

9.临床症状较轻,潜伏期较长的传染病传播媒介为 ( ) A 空气 B 水 C 食物 D 接触

10.传染源是指 ( ) A 体内有病原体的人

B 体内有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C 体内有病原体繁殖的人和动物

D 体内有病原体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11.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指 ( ) A 病原体能通过动物传播到人的疾病 B 以动物为传染源的疾病

C 一种疾病的病原体,不依靠人而能在自然界里产生动物中生存繁殖,并在一定条件下传给人和家畜。

D 在自然界中自生自灭的疾病

12.构成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单位是 ( ) A 疫点 B 疫区 C 疫源地 D 传染源

13.下列说法哪种是正确的 ( ) A 人群易感性增高,必须导致疾病流行 B 人群人口数增多,则人群易感性升高 C 人群易感性降低,则流行即可停止

D 人群易感性增高,只是为一次流行或爆发准备了条件

14.某单位有十余人吃了某冷饮店冰棒后感染痢疾,同时防疫站从冰棒中分离到痢疾杆菌,从而确定冰棒是 ( )

A 传染源 B 传播途径 C 传播媒介 D 以上都不是

15.下列哪一项不是水平传播 ( ) A 空气传播 B 母婴传播 C 食物传播 D 疫水传播

16.下列哪种情况可以抑制传染病流行 ( ) A 人群免疫性降低 B 人群易感性升高 C 人群数量增加 D 人群易感性降低 三、填空题:

1.传染过程的感染谱可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流行过程的生物学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形成疫源地的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传染病爆发,流行时可采取的紧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简答题:

1.举例说明感染谱的表现形式?

2.何为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病原携带者的意义取决于哪些因素? 3.何为潜伏期?潜伏期有何流行病学意义? 七、论述题:

1.试述传染源的流行病学意义? 2.试述传染源的防疫措施?

3.从疫源地角度来说明流行过程的发生与终止? 4.试述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的意义?

5.试述“三环节”和“两因素”在流行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 6.试述人群易感性与群体免疫的关系及其防疫工作中的意义?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D 3.A 4.A 5.C 6.C 7.B 8.D 9.B 10.D 11.C 12.C

18

13.D 14.C 15.B 16.D 9.×

第九章 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

一、单项选择题:

1.现代医学模式是 ( ) A 生物医学模式 B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C 基因工程模式 D 生物—心理—行为医学模式

2.所谓一级预防是指 ( ) A 早期发现 B 临床预防

C 病因预防 D “三早”预防

3.二级预防的核心是 A 早期发现 B 早期诊断 C 早期治疗 D 早期隔离

4.下列哪项措施不是一级预防 A 定期复查 B 预防接种 C 消除病因 D 保护环境

5.慢性病三级预防的二级预防中三早为 A 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 B 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 C 早发现、早报告、早康复 D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6.下列哪一项不是初级卫生保健内容 A 健康教育 B 疾病预防 C 康复 D 心理咨询

7.对症治疗应属于 A 一级预防 B 二级预防

C 三级预防 D 预防无效后的治疗

8.PHC是指 A 扩大计划免疫 B 初级卫生保健

C 全球卫生策略 D 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9.下列措施中哪个属于一级预防 A 健康检查 B 遗传咨询 C 产前检查 D 筛检

10.疾病监测采用的方法属于 A 描述性研究 B 分析性研究 C 理论性研究 D 包括以上三种

11.下列疾病中适宜开展二级预防的是 A 麻疹 B 色盲 C 心肌梗死 D 肺结核

12.下列措施中属于二级预防的是 A 产前检查 B 婚前检查 C 保健服务 D 对症治疗

13.下列措施中属于三级预防的是 A 早期治疗 B 体育锻炼 C 心理康复 D 戒烟限酒

14.疾病监测的目的不包括 A 描述疾病分布 B 检验病因假设 C 预防疾病流行 D 评价防疫措施

15.下列哪项不是疾病监测的特点

1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 属于纵向研究

B 信息反馈纵向进行 C 反映疾病动态变化

D 包括常规报告和哨点报告系统

16.不属于我国规定的检疫传染病是 ( )A 艾滋病 B 鼠疫 C 霍乱 D 黄热病

17.对于甲类传染病的报告时限为 ( )A 城镇于12小时内,农村24小时内

B 城镇于6小时内,农村12小时内 C 立即报告

D 24小时以内报告

18.对甲类传染病病人的接触者所采取的措施是 ( ) A 留验 B 医学观察 C 应急接种 D 隔离

19.不属于对易感者采取的措施是 ( ) A 医学观察 B 免疫预防 C 药物预防 D 个人防护

20.WHO提提出的EPI指的是 ( ) A 初级卫生保健 B 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C 扩大免疫规划 D 全程免疫规划

21.需要进行终末消毒的传染病是 ( ) A 麻诊 B 伤寒 C 水痘 D 流感

22.消毒是消除或杀灭停留在外界环境中的 ( ) A 细菌 B 消毒 C 致病微生物 D 病原体

23.医学观察和留验的期限依据是 ( ) A 传染期 B 潜伏期 C 带菌期 D 排菌期

24.传染病病人必须隔离治疗,否则可提请公安部门协助强制隔离治疗的病有 ( )

A 一种 B 二种 C 三种 D 四种

25.所谓的“四苗防六病”中的四苗是 ( ) A 卡介苗、乙肝疫苗、麻疹疫苗、流脑疫苗 B 流感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卡介苗

C 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乙肝疫苗 D 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

26.《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报告的传染病有 ( ) A 3类23种 B 2类32种 C 3类35种 D 2类35种

27.预防接种的目的是 ( ) A 提高人群易感性 B 降低人群易感性 C 提高人群非特异免疫水平 D 以上都不是

28.下列哪种是被动免疫生物制品 ( ) A 伤寒菌苗 B 破伤风抗毒素 C 白喉类毒素 D 卡介苗 三、填空题:

1.我国规定的国际监测传染病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监测系统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级预防的措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级预防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病人作为传染源时应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传染源接触者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EPI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搜索更多关于: 流行病习题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D 回忆偏倚是研究对象不能准确、完整地回忆以往发生的事情和经历时所产生,报告偏倚是研究对象有意扩大或缩小某些信息造成的偏倚 15.某因素在病因学上与某疾病本无关联,但可引起所研究疾病的症状或体征,从而促使患者及早就诊,提高了早期病例检出率,从而过高的估计了暴露程度,这种偏倚是 ( ) A 诊断怀疑偏倚 B 检出偏倚 C 测量偏倚 D 混杂偏倚 16.奈曼偏倚是指 ( ) A 诊断怀疑偏倚 B 入院率偏倚 <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