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新沂造石、根雕艺术家张虎

新沂造石、根雕艺术家张虎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6 23:34:54

自然主义的朴实—记新沂造石、根雕艺术家张虎

M0904010 段盛华

本文是对徐州新沂的民间工艺美术家张虎的“石头园”的一次田野考察。我的老乡王炳贝是南京视觉艺术学院的一名摄影老师,来自中国青石之乡的他对盆景根雕艺术特别痴迷。在向王炳贝学习摄影及摄像期间,王老师组织部分在宁浙江老乡去徐州采风,我也欣然前往,于是便有了对张虎先生的拜访和短暂的采访。

江苏省新沂市民间艺术名人张虎,笔名贻榕,1936年生于新沂新店镇,1959年结业于江苏省艺术学校扬州分校。他自幼酷爱盆景艺术和奇石收藏凭着个人的智慧和对艺术孜孜以求的精神,创作出一幅幅美丽而动人的生活画卷。其作品气势磅礴,景色秀丽,栩栩如生,给观者身临其境的感觉,受到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的好评。

为开阔盆景根雕艺术视野,吮吸艺术营养,四十多年来,他曾登泰山、爬峨嵋、渡三峡、游云桂,采集大量根石素材,创作出一千多件艺术品。盆景“取经”、“造化钟神秀”、“喜迎澳门”、“祖国山河一片红”等数十件作品及多篇论文发表于《中国花卉盆景》、《花木盆景》、《中国盆景艺术大观》。多次参加国家和国际级大展,盆景“西山龙门”、根雕“悟”、奇石“觅”等十八件作品分别获国家一金、六银、十一铜奖及省市级奖。艺术成果曾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农民日报、新华日报、扬子晚报、中央电视台金土地栏目等新闻谋体多次报道。经过多年的潜心钻研,其成果规模不断扩大,自费营建的“盆景园”400多平方米,集盆景、花卉、根雕及绿化为一体,每天参观的人数多达

上百人,成为美化新沂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我一直以为,像张虎那样具有深厚造诣的根雕艺术家,其成就的取得,多半与家庭熏陶有关。可是张虎告诉我,他原来是做木匠的,这使我在惊讶之余,想到了近代的一位画坛巨匠——齐白石。据闻,齐白石先生出身农民,童年因家贫而辍学,15岁后,拜同乡为师学木匠,21岁始得《芥子园画传》,自习描摹。今天的张虎自然还无法与一代大师相媲美,但其经历则颇有相似之处。张虎说,他也是出身农村,认识根雕纯粹是一次偶然的机遇,机遇本身或许不必赘述,但第一次见到根雕作品时的心灵感受,几乎可以用震撼来形容。因为眼前的美,竟然是如此的自然朴实。所以,直至今日,他所刻意追求的,用他自己的话说,仍然是那种“自然主义的朴实的美”。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老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冥冥之中自有定数”。也许,老人们心里的所谓“定数”,每每带有回顾人生时的那种偶然中似乎又如此必然的无奈。这种纯粹宿命的说法我辈不取,但张虎从一个木匠到根雕艺术家的转变,个中原委与其说是偶然的机遇,到不如说是与他性格之中潜在的美感情趣有关,不同的只是他幸运地找到了希冀的美。可以肯定地说,一个人愿意尽其所能地去完成一项事业,其驱力大多不是单纯的功利,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潜意识中的心灵共鸣,这在一些学习周期较长的艺术门类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譬如:绘画、雕塑、书法、音乐等等,当其尚未以艺术的高度被世人认可的漫长过程中,不但无功无利,反而是一种“为伊憔悴”的生命苦行。支持艺术家们一以贯之,穷毕生精力而无悔的,似乎可

以概括为比较宿命的四个字——“心灵契约”。也许,生活与环境并没有使每一个人都迅速准确地找到这种心灵契约式的终生事业,但当它突然出现在眼前的时候,生命的旅程似乎瞬间变得烟消雾散,路径通明。张虎应该就是其中的一位。

张虎说,他最初学习根雕时,除了一套刚买来的还完全不知如何使用的木雕刀具外,就只有一张寿星图和一面镜子。于是,数月之中,他除了不停地在有根艺作品展示的地方频频“偷拳”外,就是没日没夜的在那个不足十平方米的陋室之中边刻边揣摩,而当他自以为掌握了基本的雕刻技艺,可以略微呼吸一下新鲜空气的时候,工作间里的寿星雕像和对镜自雕的“胚件”已经到了令他无法驻足的地步。然后就是不停地辗转于各类根艺展和根艺家之间,学习讨教,取长补短。有人说,张虎是根艺方面的天才,我不以为然,我只相信,有的人或许的确具有某些方面的独特天赋与悟性,但决定其成就的始终是后天的勤勉。宋代曾巩在他的《墨池记》中就说了这样一段至为贴切和经典的话:“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被历代奉为书圣的王羲之尚且如此,张虎自然更不能例外。

“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这话或许有些土,也谁都会说,但大多只是说说而已。张虎则不然,在他现在拥有的400多平方米的陈列室里,错落有致的根雕作品,其品类之多、工艺之精,技法之新,绝对可让任何一个参观者瞠目结舌。鄙人也极好根艺,且自诩对传统文化研究颇多,但张虎的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历史文化的深度

与广度,的确令我叹为观止。说道“精”,张虎告诉我:“譬如弥勒和达摩,相信雕刻过的人不下数万,其形象的一般特征几乎到了令任何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地步,但极少有人在关键的细节上用心思、下工夫。弥勒是未来佛,佛最需要表现的其实是大彻大悟的圆融,因此,历代佛画和造像中,其肌肤的特征大多如年轻女子般的柔滑和舒缓,令人从直观的外在形体中看到无我无他无虑无忧的大乘境界。而有的人为了形式感的需要,却习惯性的给他加上一些皱纹或过多的线条,虽然看似多了些形式上的美感,而实际上却丢弃了佛性的精神内涵;达摩是南印度人,胡须是他形象的关键,而从古代画像中也不难看出、其特征可概括为粗、密、硬及卷曲。为了准确的表现这一细节,我研究了相当长的时间,现在已经有了专门雕刻这类胡须的工具。”谈到“新”,张虎指着一件作品对我说:“这件作品你从正面看应该和其他圆雕作品没什么区别,但我们走到它的侧面,你就会发现它的不同之处。”在张虎的引导下,我走到作品的侧面,令我难以置信的是,整件外形体量达半平方米有余的作品,其最大厚度竟然不足5cm,但其正面的视觉效果的确与普通圆雕无异。我虽然也认识几位根艺家,见过不少根艺作品,但这样的作品实在是生平仅见。对此,我不得不佩服张虎驾驭材料的非凡功力。张虎自己也说:“我从事根雕艺术创作15年,全国许多老师和同行的作品大多见过,但从来没有人象我这样雕的”。感慨之余,我笑道:你这种扁型材料压缩型技法其实是一种相当了不起的技法创新,不妨称之为“张虎雕”。

搜索更多关于: 新沂造石、根雕艺术家张虎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自然主义的朴实—记新沂造石、根雕艺术家张虎 M0904010 段盛华 本文是对徐州新沂的民间工艺美术家张虎的“石头园”的一次田野考察。我的老乡王炳贝是南京视觉艺术学院的一名摄影老师,来自中国青石之乡的他对盆景根雕艺术特别痴迷。在向王炳贝学习摄影及摄像期间,王老师组织部分在宁浙江老乡去徐州采风,我也欣然前往,于是便有了对张虎先生的拜访和短暂的采访。 江苏省新沂市民间艺术名人张虎,笔名贻榕,1936年生于新沂新店镇,1959年结业于江苏省艺术学校扬州分校。他自幼酷爱盆景艺术和奇石收藏凭着个人的智慧和对艺术孜孜以求的精神,创作出一幅幅美丽而动人的生活画卷。其作品气势磅礴,景色秀丽,栩栩如生,给观者身临其境的感觉,受到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的好评。 为开阔盆景根雕艺术视野,吮吸艺术营养,四十多年来,他曾登泰山、爬峨嵋、渡三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