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忧患意识,悲悯情怀
忧患意识,悲悯情怀 忧患是陆游的:“位卑不敢忘忧国。”;是小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是孟子的:“生与忧患,死于安乐。”;辛弃疾的:“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悲悯是杜甫的:“安的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辛弃疾的:“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的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是??
它们存在怎样的关系呢?孟子云:“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它的意思充分说明了如果只知道坐吃山空,而不拥有忧患意识,国家是绝对会灭亡的。然而后人会怎样看待呢?肯定是为感到惋惜,以一种悲悯的情怀去看待。如果当初多那么一点忧患意识的话,也就不会导致如此了。因此悲悯情怀是建立在没有忧患意识之上的。
最好的证明就是李煜李后主。在诸侯割据严重的五代十国时期,他身为一国之君,每天就知道呤诗作赋,嬉戏游玩,好不自在。竟不存在一点忧患意识!所以他的王朝如果不灭亡,这又将成为历史专家所头疼的难题。最后李煜李后主沦为大宋王朝的阶下囚。以前无忧无虑的生活全然不见,等待着他的囚犯的生活,这种极大反差使他写下了:“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最后郁郁而终。后人只能替他不值,如果当初不那么玩耍,多一点忧患,结局又会是什么呢?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有《蚂蚁和蝉》:蝉只知道玩耍,
不早点准备过冬的食物,而蚂蚁却很早的准备好了。蚂蚁劝蝉的时候,蝉却说:“急什么!还早呢!”等到冬天来的时候,蝉却没有食物。它去蚂蚁那里请求收留,蚂蚁就说:“叫你准备食物时你不准备,现在又求我,我可没有多余的食物来收留你。你自己去找吧!”最后蝉饿死了。在这个故事里,蚂蚁有忧患意识,知道冬天快要到了,要提前准备食物,最后结果是没有被饿死。而蝉却刚好相反。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悲悯情怀是建立在没有忧患意识之上的。因此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总要拥有点忧患意识。或多或少都可以使坏的结果变好点。不要让其他的人把悲悯建立在我们的身上。我们不要做李后主,不要做蝉,我们不要只知道坐吃山空。
记住,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拥有点忧患意识!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