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论文:中日关系-鹤壁综合高中-李鑫华
由“钓鱼岛”事件看中日关系
作者:赵凯瑞
自2012年日本宣布钓鱼岛“国有化”之后,中国民间反日活动盛行,中日争端再度升级,中日关系也降至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最低点。钓鱼岛的领土争端是从何而来,中日两国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为什么由两千年的友好变为针封相对的对立,是我们高中生比较关注的问题。
一、“钓鱼岛”问题的由来
钓鱼岛位于中国福建正东、台湾东北的东海海域,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及几个岩礁组成,总面积约6.5平方公里。
明朝《顺风相送》一书中,首次提到钓鱼岛。1534年,明朝第11次册封使陈侃所著《使琉球录》,完整地记录了明朝册封琉球的航海历程,再次留下了中国人首先发现钓鱼岛的证明。
实际上,在1868年明治维新之前,日本找不到独立言及钓鱼岛的文献,日本地图和历史资料中的“钓鱼岛”或“鱼钓岛”名称,都是从中国相关文献借用过来的。不仅如此,日本的地图及官方文件中均曾正式使用中国的岛名。日本人对钓鱼岛的真正发现是在日本1879年吞并琉球,并将琉球国改为“冲绳县”之后。1884年,日本福冈县人古贺辰四郎为了获取钓鱼岛上的信天翁海鸟羽毛,向日本政府申请开发该列屿。这是日本人发现钓鱼岛的最早记录,比中国发现钓鱼岛晚了400年。
依据国际法领土“发现”即占有的“先占”原则,中国对钓鱼岛拥有合法主权。如前所述,中国至迟在15世纪最先发现和命名了钓鱼岛,这已是中日两国官方和学界公认的史实。 基于以上确凿的历史事实,1971年12月,中国外交部发表严正声明: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等岛屿是台湾的附属岛屿。它们和台湾一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因此,钓鱼岛在15世纪即成为中国领土。此后数百年间,明清两朝将钓鱼岛列入疆域之内进行统治,在被日本强占之前,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一直有效存续,中国是其惟一合法的所有者。
1895年1月,日本趁甲午战争清政府败局已定,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攫取了台湾及钓鱼岛等附属岛屿。1900年,日本给钓鱼岛起名“尖阁列岛”, 1945年日本战败后,根据先前的《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的规定,钓鱼岛本应作为台湾的附属岛屿归还给中国。但是,二战后美国托管冲绳,并根据1951年的所谓《旧金山和约》把钓鱼岛划入冲绳。对此,中国政府当时发表声明:旧金山对日和约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因而是非法的、无效的。 二、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态度
二战结束后,我国领导人出于中日两国人民的世代友好,放弃了日本对华战争赔款,体现了我国作为新生人民民主国家执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72年中日建交,1978年中日签署和平友好条约,邓小平同志表示,对于“钓鱼岛”问题搁置争议,更待子孙后代解决。但是随着日本战后经济的迅速崛起,特别是1969年联合国公布钓鱼岛附近海底蕴藏着丰富的油气与渔业资源后,日本针对钓鱼岛的动作频频,且态度日趋强硬,1996年,日本右翼势力在钓鱼岛设置太阳能灯塔。2012年日本右翼势力多次登上钓鱼岛,京都议员赴钓鱼岛考
察 ,我国政府多次申明态度;希望日本尊重历史,我国对钓鱼岛的主权不容践踏。但日本置若网闻,2012年扣押在钓鱼岛海域作业的台湾渔船,扣押船长詹其雄半个月之久。特别是2010年9月,日本政府宣布钓鱼岛“国有化”,不仅是激起我国人民的反日情绪,而且欲将对钓鱼岛的控制事实化,这是对我国对钓鱼岛态度的又一次挑衅。我国政府迅速反应,外交部发言人多次发表声明:宣布我国对钓鱼岛的主权神圣不可侵犯,显示了我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的风范,“强而不霸”始终致力于地区的安定,发展与邻国的睦邻友好关系。但是不管是日本野田政府,还是安倍政府,一直鼓吹“中国威胁论”,煽动反华情绪,欺骗民众,置两国几代人构造的中日友谊于不顾,我国只有拿出证据进行反击,2012年9月10日,我国政府公布了钓鱼岛及附属岛屿的领海基线和地理坐标并向联合国递交。派出海监船在钓鱼岛海域进行巡航,保证我国渔民的安全,今年4月18日,我国北海舰队在《马关条约》签署纪念日驶入钓鱼岛海域,标志着我国三大舰队在钓鱼岛海域均已亮相,并逐渐实现海洋巡航常态化,这一系列举动再次告诫日本政府“不要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随着我国实力的提升,对于领土争端问题我国不会再仅仅是“抗议”,中国有决心、有能力捍卫自己的主权不受侵犯。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我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前提下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积极致力于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在领土争端问题上,本着共同协商的原则,但对危害主权,颠倒是非的事情要坚决打击。
总之,中日关系错综复杂,邻国与大国关系并存,合作与摩擦同在,处理中日关系必须从中日关系大局出发,有利于我国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对日不是一个“打”字那么简单,也希望日本政府看清事实,以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为大局,作出不损害中日两国人民利益的事,但从目前来看,很难实现。一旦日本触即中日关系的底线,我们也绝不再忍让,如今的中国再也不是任人摆布、听任宰割的旧中国,在主权问题上没有什么问题可以商量。
教师点评:
中日“钓鱼岛”问题是个敏感问题,却是个不应回避的问题,本文小作者从
时事出发,深入浅出,结合课本内容,阐述了“钓鱼岛”问题的由来以及在各个历史时期我国政府的态度,从而展现我国在“钓鱼岛”问题上捍卫主权的决心和努力,本文涉及中日关系,从长远来看,两千年友好是中日关系的主流,五十年对立,也是摆在两国面前的现实。如何解决钓鱼岛争端,是两国政府共同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学生小论文
由“钓鱼岛”事件看中日关系
作者:赵凯瑞
学校:鹤壁综合高中 辅导老师:李鑫华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