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润滑油的分类
润滑油的分类
A、 全损耗系统用油 B、 脱模 C、 齿轮油
D、 压缩机油(包括冷冻机和真空泵) E、 内燃机油
F、 锭子、轴承和主轴离合器油 G、 导轨油 H、 液压系统 M、 金属加工 N、 电气绝缘油 P、 风动工具 Q、 热传导
R、 暂时保护防腐蚀 T、 汽轮机 U、 热处理
X、 用润滑脂场合 Y、 其他应用场合 Z、 蒸汽汽缸
S、 特殊润滑及应用场合 API=美国石油学会
SAE=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 ASTM=美国材料试验学会
ATIEL=欧洲润滑油工业技术协会
第一章基础油和添加剂
第一节基础油
1.1润滑油基础油的原料
汽油 煤油 原油
柴油润滑油原料 渣油1.2基础油原料的分类
石蜡基原油 石蜡基基础油 生产内燃机油的优质原料
(SN:饱和烃含量70%以上,粘指80以上) 中间基原油 环烷基原油
中间基基础油(ZN:基于二者之间) 环烷基基础油(DN:饱和烃 含量不大于40%,粘指60)
生产工业油的优质原料 生产电器用油的优质原料
1.3基础油的分类
1.3.1国际基础油的分类
国际上一般采用美国石油学会(API)对基础油的分类标准,API根据基础油的主要特性:硫含量、饱和烃含量、粘度指数的大小把基础油分成I~IV类
I类油为溶剂精制基础油,有较高的硫含量和不饱和烃(主要是芳烃)含量; II类油主要为加氢处理基础油,其硫氮含量和芳烃含量较低;
III类油主要是加氢异构化基础油,不仅硫、芳烃含量低,而且粘度指数很高
IV类油为聚a-烯(PAO)合成油基础油;
V类油是除I-IV类以外的各种基础油。包含其它非PAO的合成油和粘度指数小于80的环烷烃基础油,比如酯类油等 I~V类基础油分类表 类别 I II III IV V 硫含量 % >0.03 <0.03 <0.03 饱和烃含量 % <90 >90 >90 粘度指数 VI 80-120 80-120 >120 聚a-烯烃(PAO)合成油 不包括在I-IV类的其他基础油 1.3.2我国润滑油基础油的分类—83标准
我国原润滑油基础油的标准是1983年开始执行的,其分类是根据原油的类属及其性质划分的。见下表 我国原润滑油基础油的分类及代号 基础油类别 馏分油 残渣油 低硫石蜡基 SN BS 低硫中间基 ZN ZNZ 环烷基 DN DNZ 该分类中石蜡基基础油的字母代号SN和BS分别是Solvent Neutral 和Bright Stock的英文字头,表示“溶剂精制中性油”和“光亮油”的意思
字母代号的意思中间基、环烷基基础油的字母代号是相应的汉语拼音的字头。ZN,DN分别表示中粘度指数和低粘度指数基础油,ZNZ,DNZ分别为中粘度指数重质基础油、低粘度指数重质基础油。 1.3.3我国润滑油基础油分类
该标准参照API标准按粘度把基础油分为5档,即低粘度指数基础油(LVI)、中粘度指数基础油(MVI)、高粘度指数基础油(HVI)、很高粘度指数基础油
(VHVI)、超高粘度指数基础油(UHVI)。其代号均为英文字母组成。见下表。 分类 超高粘度指很高粘度指数 数 120VI<140 通用基础油 UHVI VHVI 高粘度指数 中粘度指数 低粘度指数 VI VI≥140 ≤90≤VI 40≤VI <90 VI<40 <120 HVI MVI LVI 专用基础油 UHVI W VHVI W HVI W MVI W / 低凝深度精制 UHVI S 通用基础油和专用基础油
VHVI S HVI S MVI S / 按适用范围,把基础油分为通用基础油和专用基础油。专用基础油又分为适用于多级内燃机油、低温液压油和液力传动液等产品的低凝基础油,和适用于汽轮机油、极压工业齿轮油等产品的深度精制基础油,在通用基础油代号后加W和S表示。W为Winter的字头,S为Super的字头,表示深度精制。
第二节添加剂
2.1添加剂的主要功能
按性能添加剂可分为两大类:
1、通过物理作用影响润滑油性质的添加剂。 2、通过化学作用影响润滑油性质的添加剂。
2.2添加剂的介绍
清净分散剂——T1XX 清净剂的作用 :
在高温条件下抑制润滑油氧化变质或减少活塞环区(活塞、活塞环、缸套、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