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一上册历史教案(中华书局2016版)
第14 课 秦汉时期的文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及其撰写的《史记》的简要内容;
②说出造纸术发明和改进的过程,阐明中国古代造纸术发明的伟大意义;说出《九章算术》的成书时间、内容、特点;列举张仲景和华佗的主要医学成就。
2.过程与方法
①感知佛教传人和道教兴起的时间,调查佛教和道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了解佛教流传和道教兴起的原因,学会社会调查及处理调查结果的方法。
②感知司马迁写《史记》的背景和《史记》的体例,了解《史记》在史学上的地位,学会从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③通过观察汉代造纸图,了解造纸的工序,进一步掌握观察比较和分析事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秦汉科学技术知识的学习,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创造力和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激发爱国情感。
②通过学习秦汉时期辉煌的文化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操。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本课的重点内容是司马迁与《史记》 难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教学课时:1个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
秦汉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造纸术的发明与蔡伦改进造纸术,为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同时良医辈出,“医圣”张仲景编写《伤寒杂病论》,“神医”华佗创制“麻沸散”、编成“五禽戏”,为世界医学做出了重大贡献。正因为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所以不仅在科技方面取得了许多领先世界的成就,同时在宗教、史学和艺术等方面也获得了重大发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秦汉的宗教、史学和艺术。
新课教学
(一)司马迁与《史记》
1.杰出的史学家司马迁写《史记》
用多媒体课件投影“司马迁”像。学生阅读材料分析:司马迁写《史记》是由哪些因素促成的?学生可以单独分析,也可以分组讨论。在学生发表看法之后,师生共同总结:
客观上:①汉武帝时统一局面得到巩固,文化也发展起来,为司马迁编写《史记》提供了有利的
- 37 -
条件;②司马迁在国家藏书处阅读了大量的藏书,也到很多地方游历;③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也需要一本记载从远古到汉朝的社会发展的史书;④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曾任太史令,司马迁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有较好的学习环境。
主观上:司马迁刻苦写作,且能忍辱负重,表现出顽强坚忍的意志,同时对生命的价值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使得他最终完成了《史记》全书的编写和修改工作。
2.《史记》的体例和影响那么《史记》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它叙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3000多年的历史。全书52万余字,分12本纪、30世家、70列传和8书、10表。本纪记载帝王的事迹,世家记载诸侯王国的事迹,列传记载各种重要人物的事迹,表是春秋以来的历代帝王和侯国的大事记,书是记载典章制度的兴废沿革。本纪和列传是全书的中心,在书中所占比例最大,所以称为“纪传体”。用本纪、列传这种体裁来编写史书是司马迁的独创,《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此后,历代史学家很多都沿用这种体裁编写史书,并把用这种体裁编写的史书称为“正史”。
《史记》最为可贵的是在记史时能秉笔直书,既歌颂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的正义性,同时还敢对当朝政治予以评述。东汉史学家班固评价《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匿,故谓之实录”。同时《史记》还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学巨著。它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对人物和事件的描写栩栩如生,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它的很多篇章成为了脍炙人口的佳作,被人们千古传诵。因此,鲁迅评价《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汉书》
①东汉史学家班固写出了中国古代第一部断代史《汉书》,首开纪传体断代史之例。 ②《汉书》叙述了西汉一朝的历史。 (二)汉赋和汉乐府
1.两汉文学的特点:两汉文学,以赋和乐府诗最为突出。 2.赋的兴起与汉赋代表作
①赋是两汉时期受先秦骚体和诸子散文影响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学体裁。汉赋在创作技法上对后世很有影响。
②西汉的代表作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等; ③东汉的代表作有班固的《两都赋》等。
3.汉代诗歌
①汉代诗歌以《乐府》和《古诗十九首》为代表,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明珠。
②乐府是汉武帝时期由政府掌管音乐歌舞的机构,《战城南》、《十五从军征》、《东门行》《陌上桑》等,都是乐府名篇。
(三)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 (1)从竹简到纸的发明
前面我们讲过甲骨文。后来人们又把文字写在竹木简、帛上。帛是丝织品,比竹木简轻得多,可
- 38 -
又太贵了。使学生了解纸的发明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接着出示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1)纸是怎样发明的?2)纸的出现对人类有哪些贡献?。 2.蔡伦改进造纸术
公元105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后来为了纪念蔡伦的功绩,人们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 接着又让学生思考第2个思考题:造纸术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请同学们回答后教师归纳): 造纸术是由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到世界各地,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四)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
首先向学生点出:中国医药学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独具特色,而且有着悠久的历史。秦汉时期,中国有很多著名医学家,其中成就最突出、影响最大的是张仲景和华佗。 华佗:麻沸散——世界最早的麻醉药剂,五禽戏
“医圣”——张仲景(东汉),著有《伤寒杂病论》,在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介绍了三方面内容:史学、文化和艺术。秦汉时期统一局面进一步巩固,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一本记载以前历史的史书,于是司马迁撰写《史记》,如实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为后世做出了重大贡献。随着国家的统一、经济的繁荣,文化和艺术也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张仲景和华佗两位医学家的杰出成就等。
一、选择题
1.东汉时期改进了造纸术的是( )
A.张衡 B.赵过 C.杜诗 D.蔡伦
2.系统的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的东汉数学名著是( ) A.《九章算术》 B.《论衡》 C.《梦溪笔谈》 D.《齐民要术》 3.被后世尊为“医圣”的著名医生是( )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孙思邈 4.汉代名医张仲景的医学名著是( )
A.《伤寒杂病论》B.《千金翼方》 C.《本草纲目》 D.《备急千金要方》 5.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方法的医生是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孙思邈
- 39 -
作业布置:同步练习 教学后记:
第15课 三国鼎立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时间,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教材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 教学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播放课件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用提问的方式引出第15课“三国鼎立”(屏幕显示)
2.学习新课 (1)东汉王朝的崩溃
请学生阅读课文p76的内容,让学生说出当时的社会背景及东汉王朝崩溃的原因。(屏幕显示原因) (屏幕显示,看图说史:地图反映东汉末年局势如何?)让学生通过看地图了解当时各地出现了许多军阀割据势力。
(屏幕显示,看三国人物) (2)官渡之战
让学生阅读课文p77的内容,提问:统一北方的军阀是谁?他为什么能统一北方?
当学生回答出曹操之后导入,首先让学生自己看书,寻找官渡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后老师提出讨论问题-----(屏幕显示,让学生观看动画官渡之战)
a.曹操为什么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可以从双方心理态度入手)
b.官渡之战影响如何?(屏幕显示表格) 官渡之战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 40 -
公元200年 曹操和袁绍 以少胜多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