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3预习案: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预习案 NO.1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课程标准】 1.了解区域的含义
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重难点】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比较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发展对不同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情境导入】
《我的南方和北方》
……
我的南方和北方相距很近,近得可以隔岸相望。我的南方和北方相距很远,远得无法用脚步丈量。
大雁南飞,用翅膀缩短着我的南方与北方之间的距离。燕子归来,衔着春泥表达着我的南方与北方温暖的情意。在我的南方,越剧、黄梅戏好像水稻和甘蔗一样生长。在我的北方,京剧、秦腔好像大豆和高粱一样茁壮。太湖、西湖、鄱阳湖、洞庭湖倒映着我的南方的妩媚和秀丽。黄河、渭河、漠河、塔里木河展现着我的北方的粗犷与壮美。 啊!我的南方和北方,我的永远的故乡和天堂。
每课填图:在图中填写大致经纬度、山脉名称、河流名称,明确边界线及海岸线的走向
下图分别为东北的松嫩平原和长三角洲地区,通过对两地区的比较,思考完成下列题目: 1.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相同与差异: 相同:
差异:
(1)地理位置差异:
(2)气候条件差异: (3)土地条件差异:
(4)矿产资源条件差异:
2.社会经济不同的比较:从耕作方式、农作物、作物熟制、特色农业、工业基地类型对比分析。
3.读右图认识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经纬度位置,及地形、河流特征,分析理解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1)长江中下游地区历史上农业发展缓慢,请找出依据,并课本上进行勾画,加以理解。
(2).农业社会时期,哪些地理环境的改变时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桑蚕和棉花产地?
(3).现代社会什么原因使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粮仓”地位逐渐不及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棉花生产地位比不上新疆南部地区和华北平原。
1.下列关于松嫩平原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势平坦开阔,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实施,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B.生长季节短,适宜玉米、棉花、冬小麦、油菜的种植
C.水稻土分布广泛,因此主要发展水田耕作业,大面积种植水稻
D.受长白山的阻挡,降水量由西向东减少,东部由于降水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2.关于长三角农业发展的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处我国东部沿海中部,为雨热同期的温带季风气候 B.因河、湖众多,多为集中分布的水田 C.该地农业种植制度是一年两熟至三熟 D.该地土壤以生产力较高的水稻土为主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