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七台河锅炉运行规程修订版

七台河锅炉运行规程修订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7 13:43:25

及时汇报值长,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3、转动设备轴承温度应在允许范围内,滚动轴承温度不允许超过80℃,滑动轴承温度不允许超过70℃,润滑油温度不允许超过60℃。

4、转动设备的润滑油位计需指示清晰、正确,油位正常且无漏油现象,油位不许超过上、下油位线。如油质劣化应立即更换。

5、轴承振幅要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串轴控制在2-4mm,如振幅出现异常,应立即查明原因,并汇报值长采取相应措施。 额定转速 1500r/min以上 1500r/min 1000r/min 750r/min 振幅 0.05mm 0.10mm 0.13mm 0.16mm

6、所有安全保护装置齐全、完整、牢固,位置不得移动。

7、运行中的电机,应定期检查,外壳温度不得过高。电机无冒烟、无焦味、无异声、电流正常。如发现问题应立即汇报值长,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8、要保证设备周边的道路畅通,照明良好,地面及设备本身无积水、积油、积灰现象。

第六节 锅炉的排污

1、为了保持锅炉受热面内部清洁,保证汽水品质合格,必须对锅炉进行有效的排污;

2、锅炉汽水品质由化学专业人员取样分析,排污工作应根据化学专业人员的要求下进行;

3、锅炉排污可分为定期排污和连续排污两种;

4、定期排污的目的在于排除锅内沉淀物。定期排污从下联箱排除炉水的沉淀物,改善炉水品质。排污时应密切监视汽包水位,时间尽可能短,以免影响水循环;

5、连续排污的主要目的是排出炉水中含盐浓度较大部分的悬浮物及炉水,使炉水的含盐量不超过一定的浓度,利用排污阀来调整其排污量。排污量的大小应根据炉水化验分析的结果进行调整,具体开度由化水专业相关人员确定; 6、连续排污的操作,锅炉全开连排一次阀,然后根据化水专业人员的要求,调整连排二次阀的开度。

7、定期排污的操作,定期排污时应严格执行《电力安全工作规程》中的相关规定执行: (1)收到化学的通知单后,得到值长和司炉的允许后,方可进行排污操作; (2)排污时,先开启排污总阀,然后开启排污管道一次阀,缓慢开启二次

21

阀,时间为30s。排污后,依次关闭二次阀、再关闭一次阀。依次完成各回路排污后,关闭排污总阀;

(3)排污时,锅炉运行人员要加强监视给水压力和汽包水位的变化,并维持正常水位;

(4)排污完毕后,检查排污系统的严密性正常。 8、排污的注意事项:

(1)排污时应缓慢进行,防止管道发生水冲击。如果管道发生振动,应立即停止排污,待故障消除后,再进行排污;

(2)在排污过程中,如锅炉发生事故,应立即停止排污(水位过高和汽水共腾除外)。

(3)排污周围道路要畅通,照明良好,排污时应戴好防护手套,并站在阀门的两侧进行操作;

(4)排污前,应通知邻炉,不可两台炉同时进行排污; (5)锅炉排污时如房内发生事故,应立即停止排污;

(6)如开启排污阀发生故障,出现沉淀堵塞,水流不出等现象时,应立即将阀门关闭,并报告值长安排人员进行检修。

第四章 锅炉机组的停炉及停炉后冷却

第一节 热备用停炉

一、热备用停炉的目的:

热备用停炉是为了适应负荷变化的要求或锅炉、汽机、电气等某设备部

分发生故障,且在短时间内能检修处理完毕所采取的临时停炉方案。 二、热备用停炉的步骤:

1、 接值长令,锅炉热备用停炉。通知炉后脱硫岗位作好相应准备工作。 2、 停止垃圾给料机和冷渣机,停止返料风机和二次风机。

3、 停止给煤,控制床温度在930℃左右,待床温呈下降趋势时依次停下一次风机和引风机。

4、 停运半干法烟气脱硫设备,控制出口烟温不超过170℃。

5、 停炉后应维持汽包正常水位,停止给水时应开启省煤器再循环阀。 6、 压火停炉后应紧闭各人孔门,各调节风门及挡板,防止锅炉急剧冷却。 7、 压火停炉30分钟后,可停运布袋除尘器出灰设备。

8、 压火期间运行人员仍应监视汽压,床温及锅炉各部情况,防止床温太低和汽压回升。

第二节 正常停炉

22

一、停炉前的准备:

1、接值长停炉命令后,应将预计停炉的时间通知脱硫电气、汽机、化学及燃料值班人员。

2、停炉前对锅炉设备进行一次全面彻底检查,将所发现缺陷及时统计、记录,以便停炉后检修处理。

3、如果大修或长期备用,在停炉前应将煤仓及垃圾斗清空,并做好停炉保养的准备工作。

二、计划停炉的操作程序

1、采用正常计划停炉时,将所带负荷向邻炉转移;

2、逐渐减少给煤给料量和一、二次风量,降低锅炉负荷,解除联锁; 3、根据主气温度下降情况,关小或解列减温器;

4、给煤给料停止后,减小炉内进风量与引风量,负荷到零时,锅炉解列,关闭主汽门,解列减温器,开启向空排气阀控制锅炉压力;

5、在停炉过程中,一次风的调节不能迅速关小,待炉内燃料完全燃尽后,再关闭调节门,以防没有燃尽的燃料被抽进尾部烟道内产生二次燃烧; 6、停止返料风机、二次风机、一次风机,维持炉膛负压-100Pa左右,吹扫3—5分钟,停止引风机;

7、主汽阀关闭后,开启过热器疏水,保持汽包高水位,停止上水后,开启省煤器再循环阀;

8、锅炉停炉1小时后,停止布袋除尘器喷吹系统,3小时后,停止布袋除尘器出灰设备;

9、停炉后,应对各参数加强监视,不得急剧冷却。

第三节 停炉后冷却

1、锅炉无主汽流量后,关闭主汽阀,与蒸汽母管截断,开启过热器出口集箱疏水阀、视情况开启空气阀,以冷却过热器。汽包压力应慢慢降低,不应使锅炉急剧冷却。

2、锅炉与蒸汽母管截断后,应继续向锅炉给水,保持汽包水位。 3、停止向锅炉给水后,开启省煤器再循环阀。 4、锅炉需要进行检修时,按下列规定进行冷却:

(1)停炉4—6小时内,应紧闭所有孔门和烟道系统的有关风门、挡板; (2)经4—6小时后,可打开烟道挡板逐渐通风,并进行必要的放水、上水,但严禁边进边放;

(3)经8—10小时后,锅炉可再放水、上水一次,可启动引风机,适当增加放水和上水次数;

23

(4)停炉10小时后,床温降至200℃以下时,可开启引风机、一次风机和返料风机进行放渣冷却。

(5)锅炉压力降至0.3—0.5MPa(表压)或停炉18—24小时后,炉水温度不超过80℃,可将炉水放尽,当压力低于0.2MPa(表压)时,应开启空气阀,以便放水顺利进行。

第五章 锅炉机组的故障处理

第一节 事故处理原则

1、当邻炉发生故障时,运行人员严禁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应加强对本设备的监视。

2、当发生故障时,运行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迅速解除对人身和设备的危害,找出发生故障的原因,消除故障。

3、在处理故障时,要注意保持非故障设备的继续运行,保证正常供电、供热,切不可盲目处理,要防止事故扩大。

4、发生故障时,应及时报告值长,重大事故还应向厂部领导报告。

5、事故如发生在交接班时,应停止进行交班,由交班人员处理,接班人员协助处理。

6、要求运行人员在处理事故时,做到头脑清醒、沉着冷静、迅速判断、果断处理,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事故扩大。

7、事故消除后,应将观察到的现象,事故发生、发展过程,所采取的措施,如实记录在运行日志上。班后召开事故分析会,分析原因、提出对策、防范措施,明确责任与性质。

第二节 紧急停炉

遇下列情况,锅炉机组应紧急停炉

1、锅炉严重缺水,使水位在汽包水位计中消失时。

2、锅炉严重满水,使水位起过汽包水位计上部可见部分时。 3、炉管爆破,不能维持锅炉正常水位或严重影响运行安全时。 4、尾部烟道内发生二次燃烧,烟气温度急剧上升。 5、所有水位计失效,无法监视水位。

6、炉墙发生裂缝且有倒塌危险,威胁设备及人身安全事。 7、汽水管道严重损坏,威胁设备及人身安全时。

24

搜索更多关于: 七台河锅炉运行规程修订版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及时汇报值长,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3、转动设备轴承温度应在允许范围内,滚动轴承温度不允许超过80℃,滑动轴承温度不允许超过70℃,润滑油温度不允许超过60℃。 4、转动设备的润滑油位计需指示清晰、正确,油位正常且无漏油现象,油位不许超过上、下油位线。如油质劣化应立即更换。 5、轴承振幅要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串轴控制在2-4mm,如振幅出现异常,应立即查明原因,并汇报值长采取相应措施。 额定转速 1500r/min以上 1500r/min 1000r/min 750r/min 振幅 0.05mm 0.10mm 0.13mm 0.16mm 6、所有安全保护装置齐全、完整、牢固,位置不得移动。 7、运行中的电机,应定期检查,外壳温度不得过高。电机无冒烟、无焦味、无异声、电流正常。如发现问题应立即汇报值长,采取相应处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