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五版)
25. 以太网使用截断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来解决碰撞问题。这种算法在发生碰撞的站在停止
发送数据后,推迟(或叫作退避)一个随机时间后再重传。k=Min[重传次数,10],从0至(2^k-1)中随机取出一个数,记为r,推迟时间T=2t*r,t=51.2μs。因为k max=10,故如果帧的前64字节(2^10位)没有发送冲突,那么后续的数据就不会发送冲突。由于一检测到冲突就中止发送,这时已发出的数据一定小于64字节,因此以太网规定了最短有效帧长为64字节,凡长度小于64字节的帧都是由于冲突而一场中止的无效帧,收到了这种无效帧就应当立即丢弃。
26. 强化碰撞措施就是一旦发现发生了碰撞,除了立即停止发送数据外,还要再继续发送32
比特或48比特的人为干扰信号。以太网还规定了帧间最小间隔为9.6μs,以便使接收
缓存来得及清理。
27. 集线器工作在物理层,每个接口仅仅简单的转发比特,不进行碰撞检测。若发送碰撞则
所有接口都将收不到正确的帧。集线器有少量的容错能力和网络管理能力。
28. To为发送帧需要的时间,a=t/To=t/(L/C)=t.C/L,参数a越大,表明争用期占的比例越
大,信道利用率降低。极限信道利用率S max=To/(To+t)=1/(1+a)。 29. 以太网V2的MAC帧格式:6字节的目的地址,6字节的源地址,2字节的类型,不少
于46字节的数据报,4字节的FCS。从MAC子层向下传到物理层时还要再帧的前面插入8字节,包括7字节的前同步码和1字节的帧开始定界符(前6位+11,11才是信息)。 30. 无效的MAC帧:1.帧的长度不是整数个字节;2.用收到的帧检验序列FCS查出有差错;
3.收到的帧的MAC客户数据报字段长度不在46~1500之间。有效的MAC帧长度为64~1518字节。
31. 用网桥可以连接多个以太网构成更大的以太网,原来的以太网则可以称为网段。网桥通过内部的接口管理软件和网桥协议实体完成操作。
32. 网桥的好处:1.过滤通信量,增大吞吐量。2.扩大了物理范围。3.提高了可靠性。4.可互
连不同物理层、不同MAC子层和不同速率的以太网。
33. 网桥的缺点:1.增加了时延。2.MAC子层没有流量控制功能。3.用户数过多时容易发生广播风暴。
34. 透明网桥还使用了生成树算法确保任何两个站之间只有一条路径,从而避免了帧在网络中不断的兜圈子。
35. 源路由网桥:通过发送一个发现帧来选择最佳路由,并判断网络可以通过的帧的最大长
度。 36. 以太网交换机实质上就是一个多接口的网桥。
第四章
1. 网络层只向上提供简单灵活的、无连接的、尽最大努力交付的数据报服务。
2. 虚电路服务(VCVirtual Circuit)与数据报服务的主要区别,P109
3. 网际协议IP是TCP/IP系统中两个最主要的协议之一,也是最重要的因特网标准协议之
一。与IP协议配套使用的还有四个协议:1.地址解析协议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2.逆地址解析协议RARP(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3.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网际组管理协议IGMP(intern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
4. TCO/IP体系中,网络层常常称为网络层或IP层。
5. 网络相互连接起来要使用一些中间设备。根据中间设备所在的层次,可以有以下四种不
同的中间设备:1.网络层使用的中间设备叫做转发器;2.数据链路层使用的叫网桥;3.网络层使用的叫路由器;4.在网络层以上使用的叫网关。用网关连接两个不兼容的系统
需要在高层进行协议的转换。
6. IP地址的编址方法共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1.分类的IP地址;2.子网的划分;3.构成超
网。
7. A类、B类、C类地址都是单播地址,D类地址是多播地址。E类地址保留为以后用。 8. IP地址的指派范围
9. IP地址的重要特点:(1)IP地址是一种分等级的地址结构。分2个等级的好处是:1.
地址管理机构在分配IP地址时只分配网络号,而剩下主机号则由得到该网络号的单位
自行分配。2.路由器仅根据目的主机所连接的网络号来转发分组,从而减少了路由表所占用的存储空间以及查找路由表的时间。(2)IP地址是标志一个主机和一条链路的接口。由于一个路由器至少应当连接到两个网络,因此路由器至少应当有两个不同的IP地址。(3)网络是指具有两个相同网络号的主机集合,因此,用转发器或网桥连接起来的若干个局域网仍为一个网络。具有不同网络号的局域网必须使用路由器。(4)所有分配到网络号的网络都是平等的。 10. IP地址放在IP数据报的首部,而硬件地址则放在MAC帧的首部。在网络层以上使用的
是IP地址,而数据链路层及一下使用的是硬件地址。整个IP数据报成为MAC帧的数
据。
11. IP地址>ARP>物理地址;物理地址>RARP>IP地址。每个主机都设有ARP高速缓存。 12. IP数据报首部由20字节的固定部分和可变部分组成。最常用的首部字节是20字节,首
部长度最大字节是60字节。数据报的最大长度为2^16-1。 13. 每一种数据链路层都有自己的帧格式,帧格式中的数据字段的最大长度称为最大传送单
元MTU。 14. 标识字段的值被复制到所有的数据报片的标识字段中,相同的标识字段使分片后的数据
报片最后能正确的重装成为原来的数据报。
15. MF=1,还有分片;MF=0,没有分片;DF=0,允许分片。片偏移 16. 直接交付、默认路由、IP层分组转发算法。
17. 划分子网的方法是从网络的主机号借用若干位作为子网号,当然主机号也就减少了相应
的位数。子网掩码包含子网划分的信息,同样的IP地址和不同的子网掩码可以得出相同的网络地址。 18. 划分子网IP地址::={<网络号>,<子网号>,<主机号>} 19. 无分类域间路由选择CIDR。CIDR无分类的两级编址::={<网络前缀>,<主机号>}。CIDR使用斜线记法或CIDR记法,IP地址后面加“/”表示网络前缀所占的位数。 20. CIDR消除了传统的A类、B类、C类地址以及划分子网的概念;CIDR把网络前缀都相同的连续的IP地址组成一个“CIDR地址块”。CIDR使用地址掩码。
21. 由于一个CIDR地址块中有很多地址,所以在路由表中就利用CIDR地址块来查找目的
网络。这种地址的聚合常称为路由聚合,路由聚合也称为构成超网。路由聚合有利于减少路由器之间的路由选择信息交换,从而提高了整个英特网的性能。 22. CIDR地址块只能以/8,/16,/24为单位来分配。
23. 最长前缀匹配原则:网络前缀越长,其路由就越具体。
24.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允许主机或路由器报告差错情况和提供有关异常情况的报告。 25. ICMP差错报告报文共有五种:1.终点不可达;2.源点抑制;3.时间超过;4.参数问题;
5.改变路由。 26. 对ICMP差错报告报文不发送ICMP差错报告报文;对具有多播地址的数据报及具有特
殊地址的数据报不发送差错报告报文;对第一个数据报片的所有后续数据报片都不发送ICMP差错报告报文。
27. ICMP询问报文有两种:回送请求和回答;时间戳请求和回答。
28. ICMP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分组网间探测PING(PacketInterNet Groper),用来探测两个
主机之间的连通性。PING是应用层直接使用网络层ICMP的一个例子,它没有通过运输层的TCP或UDP。另一个应用是traceroute,用来跟踪一个分组从源点到终点的路径。 29. 路由选择协议的核心就是路由算法,即需何种算法来获得路由表中的各项目。倘若从路
由算法能否随网络的通信量或拓扑结构自适应的进行调制变化来划分,则只有两大类,即静态路由选择策略和动态路由选择策略。静态路由选择又叫非自适应路由选择,动态路由选择又叫自适应路由选择。
30. 因特网将整个互联网划分为许多较小的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一般记为AS。 31. 因特网把路由选择协议划分为两大类:内部网关协议IGP(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
如RIP和OSPE;外部网关协议EGP(External Gateway Protocol),如BGP。
32. 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选择也叫做域间路由选择,自治系统内部的路由选择叫做域内路由选择。
33. 路由信息协议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RIP协议允许一条路径最多只能包含15个路由器,可见RIP只适用于小型互联网。
34. RIP协议仅和相邻路由器交换信息;路由器交换的信息是当前本路由器所知道的全部信息,即自己的路由表;按固定的时间间隔交换路由信息。 35. 距离向量算法。P148
36. RIP协议使用运输层的用户数据报UDP进行传送。一个RIP报文最多包括25个路由,因而RIP报文的最大长度是首部4字节+路由部分20字节*25=504。 37.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SPF协议(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其最主要特征就是使用分布式的链路状态协议。OSPF不用UDP而是直接使用IP数据报传送。OSPF使用可靠的洪泛
法更新路由信息。
38. 外部网关协议BGP只能是力求寻找一条能够到达目的网络且比较好的路由,而并非要
寻找一条最佳路由。BGP采用了路径向量路由选择协议。 39. BGP发言人—TCP连接—BGP会话—交换路由信息。
40. BGP四种报文:打开报文、更新报文、保活报文、通知报文。
41. 整个路由器结构可划分为路由选择部分和分组转发部分。路由选择部分也叫控制部分,
其核心构件时路由选择处理机。分组转发部分由交换结构、一组输入端口和一组输出端口。 42. 采用专用IP地址的互联网称为专用互联网或本地互联网,简称专用网。利用公用的因
特网作为本机构各专用网之间的通信载体,则称为虚拟专用网VPN。 43. 网络地址转换NAT。
第五章
1. 运输层向它上面的应用层提供通信服务,它属于面向通信部分的最高层,同时也是用户
功能的最底层。网络层是为主机之间提供逻辑通信,而运输层为应用进程之间提供端到端的逻辑通信。
2. 运输层的两个主要协议: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和传输控制协议TCP。
3. 运输层的复用和分用。P181,IP层到运输层到应用层进程。
4. 软件端口是应用层的各种协议进程与运输实体进行层间交换的一种地址。计算机中的进程相互通信需要知道对方的IP地址和端口号。
5. 端口号分为两大类:1.服务器端口号,包括系统端口号和登记端口号。2.客户端使用的
端口号,又叫短暂端口号。
6. UDP协议传送的数据单位是用户数据报。UDP是面向报文的。UDP没有拥塞控制,首部只有8字节。
7. TCP协议的数据段是TCP报文段。TCP是面向字节流的。TCP首部20字节。 8. TCP连接的断电叫做套接字或插口。套接字socket=(IP地址:端口号)
9. 同一个IP地址可以有多个不同的TCP连接,而同一个端口号也可以出现在多个不同的TCP连接中。
10. 自动重传请求ARQ(qutomatic repeat request) 11. 连续ARQ协议,累积确认。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