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展心理学题库
参考答案
一、 简答题
1、(1)情绪易冲动 (2)情绪不稳定
2、(1)情感稳定性的发展
(2)对情感控制调节能力的发展 二、 论述题
1、(1)情绪易冲动 (2)情绪不稳定
2、(1)情感稳定性的发展
(2)对情感控制调节能力的发展 第十一章 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
一、 简答题
1、简述学前儿童意志发展的特点。 二、 论述题
1、结合幼儿游戏活动,论述其意志品质的发展。 参考答案 一、 简答题
1、(1)自觉性的发展 (2)坚持性的发展 (3)自制力的发展 二、 论述题
1、(1)自觉性的发展 (2)坚持性的发展 (3)自制力的发展
第十二章 学前儿童个性社会化的发展
二、 名词解释
1. 个性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结合。它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自我意识、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
2. 性格是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表现在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相应行为方式中的心理特性的结合。
3. 移情是对他人情绪情感状态的一种替代性的情感体验。
4. 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志向、理想、信念和人生
观等。表明人对周围环境的态度,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成分,影响心理活动进行的方向。 三、 简答题
1. 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1)游戏是适合于学前儿童的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 (2)游戏是促使儿童心理发展的一种最好的活动形式。 2.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1)从轻信成人的评价到自己独立的评价
(2)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 (3)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到比较细致的评价 3. (1)活泼好动;(2)好奇好问;(3)易冲动、自制力差;(4)易受暗示、模仿性强。
4. 学前儿童道德意识发展的特点
(1)学前儿童有了各种道德感的明显表现。
(2)在道德动机方面,学前初期儿童的道德行为的动机往往受当前刺激的制约;只有在学前晚期儿童身上,才能初步看到独立的、主动的社会道德动机,但这些道德动机基本上仍然受具体的道德范例所支配。 (3)在道德判断方面,学前初期儿童的道德判断带有很大的具体性、情绪性和受暗示性。他们在判断行为时,还不能把行为动机和效果统一起来,常常只看到行为 的效果,而看不到行为的动机,更多的仅根据行为的结果而判断行为。学前晚期儿童开始能从社会意义上来判断道德行为,比较注重人的动机、意图。 四、 论述题
1.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1)从轻信成人的评价到自己独立的评价
(2)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 (3)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到比较细致的评价 2. 学前儿童道德意识发展的特点
(1)学前儿童有了各种道德感的明显表现。
(2)在道德动机方面,学前初期儿童的道德行为的动机往往受当前刺激的制约;只有在学前晚期儿童身上,才能初步看到独立的、主动的社会道德动机,但这些道德动机基本上仍然受具体的道德范例所支配。 (3)在道德判断方面,学前初期儿童的道德判断带有很大的具体性、情绪性和受暗示性。他们在判断行为时,还不能把行为动机和效果统一起来,常常只看到行为 的效果,而看不到行为的动机,更多的仅根据行为的结果而判断行为。学前晚期儿童开始能从社会意义上
来判断道德行为,比较注重人的动机、意图。 3.(一)性格的形成 (1)性格的结构。
(2)性格的稳定性与可塑性。 (二)性格的发展
(1)学前时期是性格开始稳定和形成的时期。
(2)促使儿童形成积极的性格特征,改变其不良的性格特征。 第十三章 学龄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一三、 名词解释 1. 抽象逻辑思维 2. 观察 3. 概念 4. 路线略图知觉 5. 延缓重现 6. 学习
7. 注意集中性 8. 识字 四、 简答题
1. 小学儿童在知觉过程中,分析与综合统一水平较低的现象表现在哪些方面?
2. 简述影响写作能力形成的因素。 3. 简述小学儿童概括水平的发展。 4. 简述学龄初期儿童发展的一般特征。 5. 儿童掌握概念一般采用哪两种方式? 6. 小学儿童想象的发展的特点。
7. 简述学龄初期儿童知觉发展的一般特点。 8. 简要说明小学儿童识字的心理过程。
9. 简述学龄初期儿童的主要学习动机的两种类型。
10. 简述小学低年级儿童更多运用机械识记的主要原因。 11. 提高小学儿童的记忆能力,如何正确组织复习。 12. 简述学龄初期儿童掌握书面言语的心理过程。
13. 简述皮亚杰关于学龄初期儿童空间方位知觉左右关系发展的阶段。
14. 简述学龄初期儿童内部言语发展的阶段。 15. 简述学龄初期儿童道德意识发展的主要特点。 五、 论述题
1. 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试述儿童掌握书面言语的心理过程。 2. 结合小学儿童记忆的特点,谈如何培养儿童意义识记的能力。 3. 结合学龄初期儿童注意的特点,谈如何利用注意的规律组织小学的教学。
4. 试述学龄初期儿童学习的特点。
5. 试述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及培养。
6. 结合小学儿童概括水平发展的特点,谈儿童掌握概念的一般过程和规律。
7. 试述学龄初期低年级儿童言行脱节现象的原因及教育措施。 8. 试述小学生情感发展的一般特点及其培养。 9. 试述学龄初期儿童学习兴趣的发展。
10. 试述学龄初期儿童知觉发展的一般特点。 11. 试述学龄初期儿童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 12. 试述学龄初期儿童注意的培养。
参三、 名词解释
1. 抽象逻辑思维是正确地掌握概念,并运用概念组成恰当的判断,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的思维活动。
2. 观察是一种有意的、有计划的、比较持久的(虽然在时间上也有间歇)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态。
3. 概念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4. 儿童辨认或绘制方位图形是从自己这方面出发、或从某一个熟悉的点出发向其他有关的方位伸展。
5. 延缓重现也叫记忆恢复现象,就是在刚刚记忆材料之后,能够立即恢复或重现的东西常常不多,而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就能较好地恢复或重现。
6. 学习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义务。
7. 注意集中性是注意指向于一定事物时的聚精会神的程度。 8. 识字是儿童掌握书面言语的前提,也是掌握书面言语的初级阶段,它为阅读打下最初的基础。 四、 简答题
1. (1)在初入学儿童的知觉中,常常表现出笼统的、不精确的分析综合的特点。
(2)在初入学儿童的知觉中,也常常表现出不能看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或特征,以及事物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
2. (1)以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为基础,特别是独白言语的能力在写作能力的发展上起着重要作用; (2)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3)写作更和内部言语的发展有密切联系。
3. (1)直观形象水平 (2)形象抽象水平 (3)本质抽象水平 4. (1)儿童开始进入学校从事正规的有系统的学习,学习逐步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
(2)逐步掌握书面言语和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