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交通资源优化配置的构想 - 基于国外的经验及启示
中国交通资源优化配置的构想
——基于国外的经验及启示
摘 要:本文主要对交通运输资源的概念、类型、特征、标准、决策层次及对象、配置途径及保障体系等方面进行阐述。进而针对中国交通资源优化配置问题,并结合国外交通资源优化配置的经验,提出优化我国交通资源配置的构想及策略。 关键词:交通运输、资源配置、优化
中国一方面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资源少,生态环境脆弱;另一方面又是一
个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发展中国家,资源需求量大,生态环境形势严峻。交通运输资源更是面临许多问题,因而需要从其概念、类型、特征等方面进行整理,使得有限的交通运输资源能充分地满足社会发展前进的需要。
一、交通资源的识别与界定
关于交通资源的概念定义,各个学者有不同的角度和看法。
首先、按照约定俗成的界定,在交通运输行业中,交通资源是各种技术条件下所有交通运输方式的基础设施及其组合,交通资源的优化配置被直接考虑为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基础设施的优化组合。这种思维是基于完成政治经济及社会发展派生的交通运输任务、满足物资及人的空间位移需求而言的。但是,这种思维模式放在优化配置交通资源的系统工程观念中,就出现了认识偏差。而按照系统工程的观点,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化组合是一项决策,是决策方案的优化组合结果。
其次、有学者认为,交通资源是指形成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实体及其与运营相关的所有外部要素的组合,这些要素及其组合决定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关系和约束条件。交通资源是指形成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实体及其与运营相关的所有外部要素的组合,这些要素及其组合决定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关系和约束条件。在这个定义下的交通资源应包含以下基本要素:1、市场资
源:即经济及社会需求。2、技术资源:包括构建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及运载工具的技术资源。3、财力资源:即资金。4、空间资源:包括地形、地面(土地及国土资源)、地下、水面、水下及空域。5、动力资源:即能源,包括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核能等内容。
再者、也有学者(张宁,2007)认为“交通资源是指形成各种运输方式的实体及其运营相关的所有外部要素的组合,这些要素及其组合决定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关系和约束条件。” 荣朝和(2006)认为,对于交通资源的分析要能够体现出交通资源的主体性,而不能够把实现交通资源配置的手段和方法也纳入到交通资源本身,也不能把交通资源作为生产投入要素的形态和在运输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纳入交通资源本身。交通资源是从事交通运输活动的条件和手段,包括固定交通资源和可移动交通资源这两类硬资源,以及由运输系统中的人力、信息、组织与管理制度等构成的软资源。如果从交通资源是从事交通运输活动的条件和手段的角度来看,荣朝和教授对于交通资源的认识可以说是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交通资源的本体性特征。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交通资源是为人们出行和经济活动提供的通行能力,它表现为一定时期在空间和时间上形成的交通基础设施。
二、交通资源的类型与特征
首先,关于交通资源的类型,按照不同的研究需要有不同的分类办法。交通资源具有这样的一些类型及特性:
1、交通资源可分为直接要素及间接要素。经济及社会需求、技术、资金与空间是影响交通运输规划及建设的直接要素,在主观上能够引起我们足够地重视,能源、生态自然环境及交通安全是影响交通运输规划及建设的间接要素,在主观上难得引起我们足够重视。要维系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正确处理交通运输与此六种要素的关系。
2、交通资源可分为再生性与不可再生性要素。经济及社会需求、技术与资金是可再生性要素,它们是进入到循环经济体系之中的。能源是准再生性要素。运用循环经济,能源是可再生的,不运用循环经济,能源就是不可再生的。空间和生态自然环境及交通安全是不可再生要素,其供给是完全刚性的。
3、交通资源可分为替代性与不可替代性要素。经济及社会需求、资金与空间是不可替代性要素,是建设交通系统必不可少的要素投入,必须集约化利用。技术与能源是可替代要素,可以随着社会经济及技术的进步不断更新。生态自然环境及交通安全是准替代要素,需要在它与经济增长之间取得一种平衡,维护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交通资源具有以下几个典型特征: 1、网络性
交通基础设施具有网络经济性,网络放大效应可以带来单一交通线路所不具有的功能和非常显著的经济效益。交通网络内的点线能力协调非常重要,尤其是枢纽型站点是多条交通线的交汇点,也可能是多种交通方式的交汇点,当前在交通规划中对连通性非常重视,并且提倡“零距离”换乘的规划和设计理念,这都表明枢纽在交通网络中的重要地位。
2、层次性
交通网络是一个复杂巨系统,按照系统原理,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具有层次传递性。现实也表明,目前恰是20%的线路承担着80%的运输任务,因此在交通资源配置中要按照层次分担的要求规划合理的干支线体系。
3、稀缺性
国内外的经验表明,交通资源增长总是赶不上运输需求的增长,因此交通资源总是稀缺的。稀缺的交通资源面对快速增长的运输需求所带来的交通拥挤问题已经成为各国治理的重点,对运输需求侧管理和治理则是与交通建设并行的工作。
4、永久性
交通设施是永久性设施,对自然资源(尤其是土地)的消耗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无法恢复的,因此对交通资源的配置应当遵循科学和可行的原则,尤其在土地资源紧缺、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更应当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适量、适时发展,避免造成人为浪费。
5、规模经济性
交通设施是资金密集型设施,不仅在建设中具有规模边际成本递减的效果(如6车道高速公路比4车道高速公路的成本大约高出30%),而且在使用中具有在能力范围内边际成本几乎为零的规模经济效应。因此一方面在建设重要适度超前设计,另一方面在资本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一次建成,避免改扩建所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失。
6、不可转移性
交通基础设施具有空间和时间的不可转移性、资产专用性,而运输需求具有季节性和时段性波动需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只能按照高峰需求建设,否则就会造成交通拥挤,但不可避免地又会带来一定程度上的资源闲置,这也是交通资源配置中的难题。
综上所述,交通资源从类型上来说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和研究目的来划分,但交通资源的网络性、层次性、稀缺性、永久性、规模经济性以及不可转移性是其基本属性,这就决定了在交通资源配置中必须遵循规划先导的原则。
三、配置交通资源的标准
按什么标准来配置交通资源,既体现国家及决策人的意志,也体现参与人的行动准则,更体现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化组合及资源运用的效率。优化配置交通资源是一个多目标规划及评价问题,任何一个方案的优劣比较,必须依托于一定的评价标准及体系。我们考虑,交通资源配置的标准可以分成五个基本维度:
1、区位标准:包括时间、成本及距离等基本指标。2、服务标准:包括可及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