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宏伟初级中学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1章第3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学内容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 (2)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3)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理解蝗虫的发育(不完全变态和世代的概念)。 (4)掌握昆虫的主要特征。 (5)掌握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当地常见的软体动物的观察,使学生学会观察软体动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的能力。 (2)通过观察蝗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的小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蝗虫的外部形态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树立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统一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2)通过我国治蝗工作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感。通过了解蝗虫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农业生产的危害,树立保护生态环境意识。 教学重点 软体动物和人类的关系;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昆虫的主要特征是本课重点 教学难点) (1)确定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本课难点 ) (2)蝗虫的发育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教具准备 (1)搜集具有动物运动的文字资料、图片、录像片(2)制作PPT 集体定教 第1课时 个性补一、引入新课 教 “没有手,没有脚,背着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缩到房里头”请同学猜一下这是什么动物? 利用多媒体展示几种常见软体动物的图片,并让学生进行识别,让学生想一想,这几种动物的形态,结构是否一样?教师进一步指出: 1
这些动物尽管在形态、结构上存在着很大差异,但是它们却都属于软体动物。为什么它们都属于软体动物?它们之间有哪些相同之处?它们的存在与人类有什么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 (一)实验:观察缢蛏的内部结构 教师观察缢蛏的内部结构让学生思考: 1.贝壳的作用是什么? 2.靠什么结构运动? 3.靠什么结构呼吸? 4.缢蛏如何获取食物? 学生总结: 1.缢蛏外面有两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质贝壳,因而称为双壳类。壳内柔软身体表面包裹着外套膜,贝壳是外套膜的分泌物形成的。 2.靠足缓慢运动。 3.用鳃呼吸。 4.在吸水和排水过程中摄取食物 (二)常见的其他软体动物。 石鳖、蜗牛、乌贼 教师在观察河蚌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一步观察蜗牛和乌贼,并将观察结果填在表格中 石鳖 蜗牛 乌贼 贝壳数量,作8个覆瓦状排列一片/有退化的贝壳海用 的贝壳/保护 保护 螵蛸/支持 有无外套膜,有/保护 有/保有/保护 作用 护 身体是否柔软 身体柔软 身体身体柔软 柔软 2
足的种类 斧足 腹足 腕足 教师指导学生比较表格中三种动物的相同点。通过比较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它们的身体都很柔软,都有外套膜,都有外壳或被外套膜包被的内壳。这就是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正因为它们具备了这样的特征,它们才都属于软体动物。 (三)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学生讨论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作归纳性总结。 软体动物有的对人类有益,应加以保护和发展。有的对人体有害,应加以控制,以免造成危害。 (四)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1.水产养殖:贝类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低脂肪。 2.药用:鲍的壳(石决明)、乌贼的壳(海螵鞘)、珍珠粉。 3.螺壳和珍珠是很好的装饰品。 4.有些软体动物也对人类有一定危害:钉螺。 第2课时 一、引入新课 实物引入:教师课前将罩在玻璃瓶里的活蝗虫或蝗虫标本放在学生实验台上的解剖盘里,上课后直接提出问题:同学们看到解剖盘里的是什么动物吗,它是害虫还是益虫?学生积极观察并发言。 二、讲授新课 教具准备:活蝗虫、雌雄蝗虫标本、蝗虫模型、活蚂蚁(或蟑螂)数只、白糖5g和沙粒(或木屑)5g、解剖盘、镊子、解剖针、放大镜、胶水、实物投影仪、教学课件(或挂图和投影片)、蝗虫发育过程标本。 (一)观察与思考 观察蝗虫、七星瓢虫、蜘蛛、虾。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不同节肢动物的图片,学生观察。 教师让学生比较观察到的动物形态结构特征。
3
学生完成课本第15页表格。 动物名称 七星瓢蝗虫 蜘蛛 蜈蚣 虾 虫 体表是否较硬 是 是 是 是 是 身体是否分节,不是/是 是/是 是/是/是 是/是 同体节是否有差别 是 有无触角,触角是有/是 有/是 无 有/是 有/是 否分节 有无翅 有 有 无 无 无 有几对足,足是否3对/是 3对/4对/多对/5对/分节 是 是 是 是 试找出以上动物的共同特征 教师:上表中,蝗虫、七星瓢虫等动物的形态结构相似,它们都属于昆虫。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 以蝗虫为例,试着描述昆虫的基本特征? (二)昆虫 教师:如果条件允许,建议先用一定的时间学生自己观察和解剖蝗虫,搞清楚蝗虫的各部分结构,然后再通过两个生理小实验和两个观察实验,解决蝗虫各主要部分的生理功能。 教师:在观察蝗虫的形态结构时,教师在大屏幕或(投影仪)上出示观察提纲:看一看,蝗虫的身体表面有什么结构特点?身体分哪三个部分? 学生观察,教师用模型(或多媒体大屏幕)进行整合。接着观察蝗虫的头、胸、腹三部分。 教师出示观察提纲:蝗虫的头部有哪些结构?胸部有几对翅?蝗虫有几对足,各有什么特点?蝗虫的腹部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结构? 学生总结: (1)蝗虫的形态结构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