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宁波五龙潭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开发现状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宁波五龙潭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开发现状及对策研究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旅游的热情也日渐高涨,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以前的传统的产品内容单一,已经不能满足广大游客的需求。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既能满足旅游者实现回归自然,愉悦身心的愿望,又能保护旅游地环境及资源的旅游方式,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生态旅游为游客提供的不是一般的旅游体验,活动参与更强,为旅游者提供了一个真正体验自然,接触自然和理解自然的机会。
面对现在城市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生态旅游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求,风景名胜区旅游开发已经慢慢开始逐近走向成熟,进入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阶段。生态旅游是新兴的旅游,生态旅游开发也不成熟,现在面对的是怎样稳定现有的客源市场,开发新的客源,完善现在的旅游体制,更好的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生态旅游的开发的研究是具有很大意义的。本文以宁波龙观乡五龙潭风景名胜区为例,对五龙潭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开发现状及对策研究,为宁波龙观乡率先建设成为生态经济发达、生态环境优美、生态家园和谐、生态文化繁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乡镇提供参考价值。也为企业经营者完善景区设施,优化旅游环境,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为加强旅游规划和旅游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使其在当地旅游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对于政府而言,发展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开发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能够促进农业生态持续发展,进而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实现农业的规模经营和特色经营。
对于宁波五龙潭现在拥有的自然资源和开发状况,怎样来继续开发可以开发的生态旅游资源。分析如今五龙潭生态旅游的开发现状,存在哪些问题,有哪些对策?就具备了一定的研究意义。本课题将对宁波五龙潭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开发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提出对现状应如何采取怎样的对策。期望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和结论,并为该地区旅游发展提供有价值的研究。从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和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生态旅游的概念
1988年生态旅游的提出者谢贝洛斯.拉斯卡瑞(H.cebMlos Lascurain)给生
态旅游的定义为: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常规的旅游形式,游客在欣赏和游览古今文化的同时,置身于相对古朴,原始的自然区域,尽情考究和享乐迷你的风光和野生动物。
美国世界自然基金会研究人员伊丽莎白·布(Elizabeth.Boo)(1990)在1990和1992年分别提出下面两个定义:一是生态旅游必须以自然为基础,以学习、欣赏、享受风光和那里的野生动植物等为特定目的,在受干扰比较小或没有受到污染的自然区域进行的旅游活动。二是以欣赏和研究自然景观,野生生物及相关文化特征为目标,为保护区筹集资金,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为社会公众提供环境教育,有助于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自然之旅。
卢云亭(2001)教授对生态旅游的定义如下:生态旅游是以生态学原则为指针,以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为取向所开展的一种既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又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边缘性生态工程和旅游活动。
李绪萌(1995)认为生态旅游是在生态学的观点和理论指导下享受、认识、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带有生态科教、生态科普色彩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专项旅游活动。
张跃西(2006)教授确认生态旅游的概念,应该包括自然生态旅游、人文生态旅游与产业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协会(The Eco.tourism Society)(2002)则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以自然区域为目的的旅游,目标是欣赏环境的自然性和文化历史,维护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并使旅游产生的经济活动及自然的保护有益于当地居民。
2.2 国外生态旅游研究的现状
在国外,涉足生态旅游的学者越来越多,国际组织应运而生。Lindberg等(1996)研究伯利兹的论文,主要揭示了生态旅游业对当地社会或社区积极正面的经济和文化影响。Martha(1999)则实地调查生态旅游的利益分配。她对加拉帕戈斯群岛和Monteverde等地生态旅游发展的研究表明,当地社区的生态旅游收入很少,而城市的大私人企业则控制和获取生态旅游的利益。1990年以来,生态旅游协会(TES)主席Megan Epler Wood一直从事生态旅游评价、产业趋势和社区参与的研究。还有像Reid、Ziffern等(1989)都曾经为生态旅游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互为条件的关系做出过卓有成效的研究结论。
2.3 国内生态旅游研究的现状
1995年1月全国第一届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在西双版纳的召开, 会后有关生态旅游研究的文章在各类刊物上频频出现。国内的学者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对生态旅游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在理论研究方面, 主要是论述生态旅游的概念、内涵、特征, 发展生态旅游的意义、战略、目标等;在实证研究方面,主要有生态旅游
2
规划设计、生态旅游资源利用评价、旅游生态系统的变化规律等。到目前为止, 我国生态旅游研究尚未有一个公众认可的理论体系。
在对条件的判断上,绝大部分学者认为我国幅员辽阔,自然、人文资源丰富,具有开展生态旅游的良好资源基础,但是同时一些学者也对目前在我国一哄而上地开发生态旅游表示了担忧(张广瑞、阮美勤等)。在特定区域的生态旅游规划方面,生态旅游开发的功能分区理论、自然保护区景观结构设计与建设、生态旅游区容量、生态旅游区环境管理等问题已进入研究视野。
近年来, 随着人们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意识的增强, 自然保护区已成为开展生态旅游的理想场所, 我国不少旅游、地理、林业专家对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规划和开发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如孔凡斌(2006)等对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特殊性、未来发展趋势做出展望。熊建新(2007)等提出要立足东洞庭湖湿地保护区发展湿地生态旅游的条件, 突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价值。郑文俊(2008)等构建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框架体系, 从规划范围、性质定位、功能分区等多方面探讨生态理念在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中的具体体现。
为了使风景区实现保护—利用—增值—保护的良性循环, 许多科研工作者在风景区开发初期或中期对风景区内整个生态系统进行了规划设计方面的研究和探讨, 以使景区的建设适应原有的景观格局, 地形地貌不被破坏, 山石水体不受污染, 动植物生长不受干扰, 保证风景区内生物多样性, 使风景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发展。刘佳静(2008)以菜溪岩风景名胜区为例, 将生态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有关理论和方法运用到风景区总体规划的风景游赏规划中,实现风景名胜资源的永续利用。刘焰、蔡铂(2008)合理设计拼块的面积与数量, 对生态交错地带进行适度利用保护。吴妍、卓丽环(2008)给出了开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具体举措, 提出要在保护的前提下注重民族旅游的社会文化效益和生态效益。
国内生态旅游研究涉及的领域,大致可分为有关生态旅游理论研究和有关生态旅游实践研究两大方面。在有关生态旅游理论研究方面,最为集中的就是对生态旅游概念、特征、内容、功能以及与其他旅游概念的比较等有关内涵和外延的研究;其次,对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以及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一直以来也是生态旅游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在有关生态旅游实践研究方面,主要集中在我国开展生态旅游的条件判断和我国生态旅游开发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3.参考文献
[1]卢云亭.生态旅游学[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1:294-300. [2]李绪萌.话说生态旅游[J].中国旅游杂志,1995(2):36—37.
3
[3]张跃西.中国生态旅游建设标准研讨会纪要[EB/OL].[2006-9-25] http://www.ecotourism.org.ergnews_2.asp?id=371. [4]生态旅游协会[J].旅游调研,2002(8):34-38.
[5]孔凡斌, 王晶.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研究现状与展望[J]. 世界林 业研究, 2006, 19(5): 77- 80.
[6]熊建新, 聂钠. 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策划研究[J]. 商业时代, 2007(16): 101- 102. [7]郑文俊, 黄昭信, 王金叶. 生态理念在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中的体 现)— 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 福建林业科技, 2008, 35(2): 229- 232, 239.
[8]刘佳静. 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规划与开发探析)—以福建菜溪岩省级 风景名胜区为例[J]. 福建建筑, 2008(4): 94- 98.
[9]刘焰, 蔡铂. 基于斑廊基缘分析的中西部地区自然生态旅游产品绿色 化设计[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98- 100.
[10]吴妍, 卓丽环. 民族生态旅游规划—以大兴安岭鄂伦春民族生态园 为例[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8, 36(3): 73- 75, 80.
[11]Elizabeth Boo.the Potentials and pitfalls,WWF Washington Ecotourism. [12]Lindberg,Emriquez,and
Sproule.Eco-tourism
Questioned:Case
Studies
from
Belize[J].Ana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6(3),543—562.
[13]Martha Honey.Eco-tourism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who Owns Paradise[M].Washingdon:Island Press.1999.
[14]Ziffer.Eco-tourism:The Uneasy A11iance,inConservational Intemational[M].Washingdon:Ernst&Working Papers on Eco-tourism,1989,1—36.
二、研究方案
1.主要研究内容(或预期章节安排)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 2相关理论研究 2.1生态旅游的概念界定 2.2国内相关研究 2.3 国外相关研究
3 宁波五龙潭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开发现状分析
4
3.1 宁波五龙潭风景名胜区开发概况
3.2 宁波五龙潭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开发优势的分析 3.3 宁波五龙潭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开发劣势的分析 3.4 宁波五龙潭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机遇分析 3.5 宁波五龙潭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开发潜在的威胁分析 4宁波五龙潭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开发的对策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2.实施方案和进度计划
实施方案:
(1)文献研究。了解宁波五龙潭风景名胜区以及研究方向相关基础知识为下一步调研做好扎实的准备工作。(2)调研。本项目是研究宁波五龙潭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开发的现状和对策,其需要一定的调研资料,调研方式包括:亲临实践、当地调查等。通过以上调研收集资料,为本项目的研究奠定扎实的基础。(3)研究方法。本项目主要采用案例研究法。以五龙潭风景名胜区现在的条件为例,在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宁波五龙潭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联合开发的现状和对策。
进度安排:
第7学期第10-20周:完成外文翻译、文献综述、论文详细提纲和开题报告撰写,开题;完成详细提纲。
第7学期寒假:结合论文选题开展调查研究。 第8学期第1-2周: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写作论文。
第8学期第3-6周:参加毕业实习;开展调查研究;修改、完善论文。 第8学期第7周:进一步修改毕业论文;毕业论文定稿。
第8学期第9-11周:毕业论文答辩。
5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