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浙江省丽水市XX名校2020年语文《8份试卷合集》七上期中模拟试卷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8~19题。(5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8.“次北固山下”中的“次”的意思是,“乡书何处达”中的“书”是的意思,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3分)
19. 任选角度,赏析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不少于两点,2分) (三)背诵默写。
20.按要求默写诗文名句。(10分,每空1分)
(1) 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3) 遥怜故园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正如《论语》中所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论语》中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论语》中阐述如何正确对待别人优缺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1~24题。
香椿的味道 李红霞
①乡下老家,有许多野生的香椿树,一年一年滋生繁衍,零零散散地点缀满了乡村的各个角落。当然,最好能长在自家房前屋后,那样就可以整日看着香椿芽由小变大,然后近水楼台先摘先尝了。当春风温暖地让我彻底脱去冬衣的时候,那香椿也就该发芽了。我最爱吃香椿,总是一天三遍地看着房角那棵香椿树发呆,真想早日拿着钩子扒下嫩嫩的芽子吃个够。可我急,树不急,整日挺着干枯的枝桠在蓝天中显着它的沧桑与稳重,迟迟不吐芳香。
②一个灿烂的午后,忽然在和风中嗅到了丝丝清香。迫不及待地跑到树下,踮着脚尖,寻找蓝天中闪出的那些暗红。找到了!一簇簇短短的芽子,不知何时已经在干瘪的枝尖绽开了笑脸,从高至低,错错落落地像是给这位老者扎上了灵动的蝴蝶结,将积蕴一冬的热情完美释放在这个春天里了。那嫩嫩的芽子,被阳光穿透成靓丽的紫红,闪着淡淡的油光,在湛蓝作为底色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温情,一时间觉得香椿芽就是春天,春天就只有香椿芽。
③春风催荣了万物。不出几日,香椿芽已经长成了小丫头的冲天小辫。竖在房角的长杆终于派上了用场。用铁丝弯成一个钩,绑在长杆上,就可以去扒那些垂涎已久的香椿了。站在房顶,长长地举起杆子,将那些可爱的芽子引入铁钩里,然后猛地一拧杆把儿,只听脆脆地“叭”一声,一簇香椿就应声飘落了下来。不一会儿,香椿已散落一地。
④于是,便怀抱这些香椿,吵着让母亲给我炸“香椿鱼儿”吃。母亲先是把这些香椿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择好、码好,然后洗净,放在盆里用温水加盐腌一下。这时,母亲就可以腾出手来准备面糊了。在碗里打两个鸡蛋,放入适量的面粉和水,搅匀,直至能在筷子上拉出丝就可以了。烧开油,取出腌好的香椿在面糊里裹一下,迅速放入滚烫的油锅里,只听“吱啦”的一声,那个裹了面糊的香椿,顿时翻滚着膨胀起来,成了焦黄颜色。
⑤一直站在旁边的我,早已被锅里的香椿鱼儿惹得大咽口水了。一出锅,就用手抓起来吃,烫得我直跺脚摇手。母亲乐了,拿出碗盛好递给我。我便乖乖地坐在灶前,稀溜稀溜地吃到肚圆,抹一把嘴上的油,跑着玩去了。等回来,又会吃上一大碗。
⑥一茬一茬的香椿吃下来,夏天已近,香椿已不能用来炸着吃了,我对香椿的热情也淡了下来。可母亲却去摘那些稍微嫩一些的叶子,切碎,晒在太阳底下,说是晒干后还可以吃。我不信,这怎么吃。炎炎夏日,母亲便取出那些干香椿,放在锅里用油炸一下,然后拌在黄瓜丝里,放上醋,浇在凉水浸过的面条上,一碗清凉喷香的凉面吃过,夏日的炎热一下子就在香椿的清香消失了。这种干香椿只要保存得好,可以吃一年,直到又吃上那暗红的嫩芽。
⑦母亲知道我爱吃香椿,因此总是在春天里给我带来嫩香椿芽,有的嫩到可惜,可母亲却说这样的才好吃;过几天又会捎来一大包干香椿,于是我就一年都能吃到香椿了。生日长寿面里,浇上油炸香椿,那味道真是特别透了,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珍藏在香椿里的春天的味道。
(选自《人民周刊》2018年5期,有删改)
21.文章围绕“香椿”写了盼香椿、 A 、炸香椿、 B 四部分内容.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2分) 22.从修辞手法(任选一种)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的画线句。(4分)
23.第④段描写母亲炸“香椿鱼儿”的一系列动作,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24.第⑦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25.生活有百味,哪一种“味道”让你印象深刻呢?说一说原因。(4分)
六、写作(50分)
25.《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明灯”一词的解释是:比喻指引人们朝着光明,正确方向前进的人或事物。
请以“心中的明灯”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C 莅临lì 粗犷guǎng 攲斜qī 2.B 混为一谈
3.B A.“是否……”与后半句不对应;C.“之所以”与“……的原因”重复;D.句子缺少主语成分。 4.B “一个人只有真正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没有疑问语气,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所以只能使用“。”。 5.B “不求甚解”意思是“只领会全文大意不在字句上过分追究。现多含贬义,形容用心不专。”与“反复仔细地阅读”矛盾。
6.C C内容出自于《社戏》——鲁迅小说集《呐喊》。
7.B A错误.面对老师的问询,小华的回答无礼貌,态度粗野,不得体;B准确.明明遇到白发老人,祝贺老人健康,并用“高寿”询问老人的年龄;C有误.面对自己求助的领导,张强的话不得体,“一定”一词具有很强的命令语气;D有误.“笑纳”用于请人收下自己的礼物,敬辞.语境不符. 8.A 此语段对“朗读者”进行了描述,④开启了话题,是第一句;通过关联词及语意理角辨析①③为二三句;以董卿的角度讲“朗读者”,并接合句末的“人”理解⑤与之衔接紧密;②与上一句构成句意完整的句子,是末句.由上分析,可排序:⑥④①③⑤②⑥ 9.D 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 10.B 11.C 12.A
13.C 因:凭借
14.C “去”均解释为“离开”。
15.B “公欣然”“大笑乐”可以看出谢安与子侄们亲密无间的感情和把玩诗句的雅兴(分析,“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子侄辈)。
16.(1) 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2)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
17. ①表明谢道韫的身份,增加可信度,使读者产生名人效应.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作者对谢道韫的才华赞赏;②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
参考译文: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地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18. 次(停留)或者“到”“抵达”;“书”是“信,信件”;思念家乡。
19. 示例一:“生”“入”运用拟人手法,描写了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出,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已经闯入江南,富有情趣。
示例二:运用对偶,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 20.略。
21.扒香椿 吃香椿
22.示例一: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香椿芽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香椿芽在枝尖绽放时的勃勃生机,表现了作者看到香椿发芽时愉快的心情.
示例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香椿树比作老者,把香椿芽比和蝴蝶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香椿芽初绽时的美丽,表现了作者看到香椿发芽时愉快的心情. 23.生动传神(描写细腻),表现了母亲技艺娴熟(做事利落、勤劳能干). 24.照应题目(前文),深化主题.
25.示例一:红烧肉的味道.红烧肉是爸爸的拿手好菜,但他在外地工作不能经常回家,每次回家都给我做香喷喷的红烧肉,那里面有父亲的味道.示例二:眼泪的味道.眼泪中不只有苦涩与悲伤,它是经历风雨与挫折的见证,让我更加自信坚强. 26.作文:略。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