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浙江省丽水市XX名校2020年语文《8份试卷合集》七上期中模拟试卷
2018-2020学年七上期中模拟试卷含答案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共18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黄晕(yūn) 整宿 (xiǔ) 发髻(jì) 莅临(wèi) ....B.静谧 ( mì) 澄清(chéng) 粗犷(kuàng)脊梁(jǐ) ....C.祷告( dǎo) 搓捻 ( niǎn) 荫蔽( yīn) 感慨( kǎi ) ....D.霎时(shà) 匿笑(nì) 攲斜(jī ) 收敛(liǎn)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各得其所 疲倦不堪 截然不同 呼朋引伴 B.恍然大悟 水波粼粼 浑为一谈 人迹罕至 C.油然而生 花团锦簇 翻来覆去 人声鼎沸 D.花枝招展 喜出望外 美不胜收 不求甚解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你是否能由一只“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一切都缘于你心中拥有恒久的梦想。 B.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
C.历史伟人之所以让后人铭记的原因,在于其中蕴含的道德力量,而这种力量代表着社会的正能量。 D.随着城市街头共享单车的出现,不仅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便利,而且环保、经济。 4.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我国古代秀才四艺——琴、棋、书、画对文化的发展有重大贡献。 B.一个人只有真正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才不会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迷失方向。 C.国内的大学要求学生在一、二年级时都必须选修一门外语。 D.“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5.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上课铃响后,同学们兴奋地坐在教室里,迫不及待地想要见到新来的语文老师。 ....B.对于有些重要的文章,他总是不求甚解,反复仔细地阅读。 ....
C.连老师都做不出的题,这位新同学两分钟就算出来了,我对他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D.持续多天的低温阴冷天气,使融水县摩天岭上的雾凇景观美不胜收。 ....
6.在图书馆,新生小琳想借一本名著,你向她推荐《朝花夕拾》。下列不能作为推荐语的一项是()(2分)
A. 这本书记录了鲁迅先生的一些往事,留下了他成长的足迹,给人很多启发,值得一读。 B. 我喜欢这本书里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的是鲁迅先生入学前后富有童趣的事。 C. 这书可有意思了,比如鲁迅先生小时候和伙伴们夜半看迎神赛会后偷罗汉豆,很好玩。 D. 这书像人物画卷,有迷信而善良的保姆长妈妈,还有严谨而正直的老师藤野先生…… 7.日常交际要注重礼貌用语,选用恰当措辞。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赵老师找小华到办公室谈话,小华说:“找我有什么事?有话快说,我还得写作业呢!” B.明明晨练时遇到一位舞剑的白发老人,问道 :“爷爷,您老身体真硬朗,今年高寿?” C.强遇到困难求助领导时,他说:“请您务必帮忙,一定要帮我渡过难关!” D.芳芳送给婷婷一件生日礼物,婷婷说:“我非常喜欢这个礼物,我就笑纳了。” 8. 下列语序的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她不仅担纲节目的主持工作
②节目要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并感动于他们让观众遇见了大干世界 ③还首次以制作人的身份转型大型电视节目的幕后制作
④《朗读者》是著名节目主持人董卿20多年电视经验的一次全情绽放 ⑤董卿表示《朗读者》中的“朗读”二字重文字,“者”字重人 ⑥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另一面。
A.④①③⑥⑤② B.④①③⑤②⑥
C.⑤②④①⑥③ D.⑤②⑥④①③
9.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B. 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C.《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刘义庆召集一批文人共同编撰。是一部记述东汉末年至东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言谈轶事的书。
D.《再塑生命的人》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是海伦·凯勒,英国女作家、教育家,1964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 二、(共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10~12题(6分)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到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拼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道:“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地步。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我们就去‘仿膳’,你小时侯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地活……
(作者:史铁生)
10.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第①段中母亲说“好好儿活”和第⑦段中“我”说“要好好儿活”含义并不完全相同。
B. 第③段中写到“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说明儿子只知自己的病痛而对母亲的病痛视而不见,母亲经常为此感到痛苦和无奈。
C. 第③段中写母亲竟高兴得坐立不安是因为我的回答点燃了母亲心中希望的火花。 D. 本文既表现了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又蕴含作者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 11.第③段说:“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对母亲的这一动作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居住的是平房,门和窗在同一方向,“母亲”进门之后自然而然地站在窗前。 B.“母亲”挡在窗前,是为了挡住一些秋风。由此可见母亲对儿子的无微不至的关怀。 C.“母亲”挡在窗前,是怕窗外秋叶飘落的景象使“儿子”的情绪更加消沉。
D.“母亲”挡在窗前,目的是使儿子想象外面菊花开放的情景,提高儿子去北海看菊花的兴致。 12. 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从作者的残疾写起,以看秋菊为情节推进的主线,全文重点贯穿的是母亲和我对比似的描写,在看似平静的叙写中把故事写得高潮迭起、波澜起伏。
B. 作者对母亲的刻画以简练传神的细节描写为主,藏而不露的细节刻画细腻地写出了母亲对儿子的深情,使母亲的形象异常丰满、高大。
C. 文章的第二段虽然短小,但在全文中的地位却是不可或缺的,它是情节发展的一次重要转折,对母亲的形象也起到很好的突出作用。
D. 依景寄情、景中寓理,本文和《我与地坛》都用得极为成功,地坛古老而充满生机,秋菊凌寒而烂漫开放,启发作者真正理解了自己的母亲。 三、阅读理解(共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5题。
(甲)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 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者,诸暨①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②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亡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③。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④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注释】①诸暨(jì):县名,今属浙江省诸暨市。②陇:通“垄”,田埂。③蹊田:践踏田地。④曷:通“何”,为什么 13. 下列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大致,大体 .B. 暮归,亡其牛亡:丢失 .
C. 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因为 .D. 窃入学舍 窃:偷偷地 .14.下面各组句子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2分) A. 七八岁时 / 元方时年七岁 B. 曷不听其所为 / 尊君在不 ....
C. 冕因去 / 太丘舍去 D. 听已,辄默记 / 待君久不至,已去 ....15.下列对甲乙两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与儿女讲论文义”可以看出谢安一家其乐融融,屋外冰寒雪骤,室内谈笑风生。 B.“公欣然”“大笑乐”可以看出谢安与儿女们亲密无间的感情和把玩诗句的雅兴。 C.“未若柳絮因风起”和“撒盐空中差可拟”都运用了比喻,写出了雪花的姿态。 D.乙文选取了王冕学舍偷听读书和寺庙借长明灯读书两个关于勤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90分)
四、(共23分)
(一)阅读第一卷中的文言文,完成16~17题。(8分) 16.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17. 甲文末写道:“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你以为作者的用意何在? 从乙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