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基本途径-精选资料
是涉及政治生活方面的立法还远远不能满足现实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尽快地改变这种情况,就应抓紧落实有关公民政治权利的立法和其他有利于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立法。诸如新闻法、出版法、社团法、舆论监督法、人大监督法、政府信息公开法、公民参政法、公民举报法、信访法、申诉法等。
公民权利的保障和发展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也是依法治国方略的核心内容。当前,我国公民权利的核心是生存权与发展权,一切权力、一切工作都要服从服务于此,大力发展经济。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同时,还要按照党的十六大的精神,积极稳妥地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进一步促进公正执法。我国推进法治化建设,还主要是“政府主导”式的向前发展,政府对权力进行自我规范和约束的自觉程度决定着法治化的进程。比如,近几年推行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财政制度改革等,都是政府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自觉地规范和约束自己的权力。当然,公民维护自身权利意识的增强,对推进法治化建设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必须克服“治民”、“防民”的传统观念,树立政府的权力要受到规范和约束,公民的权利要得到保障和发展的现代法治观念。 (四)加强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基层民主建设是指广大城镇社区、乡村、企业、医院、学校和科研单位的民主政治制度建设。
基层民主发挥的程度,反映着我国民主发展的水平。基层民主制度的完善与发展,是对基层民主政权机关权力的监督,是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的基本途径。
当代世界发达国家纷纷以民主国度而自诩,许多发展中国家则视其为“政治模特儿”而纷纷效仿。然而这种模仿成功者寥寥无几,多数国家吞下的却是政治动荡、经济衰退的苦果。面对这种现状,一些学者另辟捷径,指出民主制度必须要有其赖以生长的土壤,这可能是对许多发展中国家民主政治难产的一种比较中肯的诊断。很清楚,发展中国家不是要不要民主政治,而是怎样才能稳妥地推进民主政治。十五大报告指出:“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城乡基层政权机关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都要健全民主选举制度,实行政务和财务公开,让群众参与讨论和决定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民主管理制度,组织职工参与改革和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实践证明,我国已经寻找到了通向民主政治的路径,把基层民主作为现阶段推动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突破口。我国现阶段基层民主建设的方向:一是加强城镇社区的民主化建设,拓宽公民参政议政的渠道;二是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约束基层政权机关的权力,保障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三是继续推进和不断完善村民自治。村民自治是中国特色的发展民主之路,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
与的基本途径。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