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基本途径-精选资料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基本途径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历来是中国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中国共产党一贯的倡导,是中国人民持之以恒的追求。江泽民同志把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作为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在十六大报告中,作了进一步阐述:“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提出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并将其作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是我党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新举措,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我国,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指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政府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按计划分步骤为公民参与政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提供条件,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广度、深度和效率。就我国的现实情况而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相对满足,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政治环境。在市场经济建设的实践过程中,人民群众要求自由、平等、竞争的政治意识以及以政治判断力、政治表达力、政治认同力和政治自治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政治参与素质大幅度提高,要求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愿望大大增强。怎样有领导、有秩序、分步骤地满足人民群众的这些需求,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
治建设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从我国的现实情况出发,笔者认为,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大政府行政行为的透明度,实行政务公开。我们的各级政府应彻底破除行政神秘主义色彩,实现政务的公开公正透明。目前应侧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除涉及政府秘密之外的政府以及政府各部门的信息公开,譬如政府行政的具体过程,一些非机密的档案文书及一些工程的招投标情况等的公开,及与公民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等的建立和完善;二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具体工作过程、立法过程和对政府实施监督过程公开;三是实行电子政务。它主要是指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构造更加适合时代要求的政府结构和运行方式。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共享,提高行政效率和决策水平,改善公共服务质量和增加服务内容,增加办事执法的透明度,加强政府有效监督,建立政府与人民直接沟通的渠道,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四是司法公开,如建立和完善旁听制度和重大案件公众的知情制度等。只有让公民享有知情权,才能为他们参政议政提供基本条件,从而更好地保障他们应当享有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身权利。这也有助于提高政府的治理效率。因为随着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深入,政府的治理压力也越来越大,就迫使政府采取更为科学、有效的方式来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 (二)积极推进公民对重大问题的参与和讨论,加大公民对政
府行政行为的监督力度。促进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使社会各阶级、阶层及团体,各地区代表人士,通过人代会、政协会议、各类听证会、新闻媒体等积极地参与对社会重大问题的讨论,对政府的行政行为进行监督,把自己的要求建议传递给政治系统,影响政府的决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传统的单一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新的阶层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而产生,利益主体多元化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各阶级、阶层在占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资源方面,不可避免地发生竞争。在利益多元化的条件下,只有通过广泛有序的政治参与,才能稳妥地解决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协调地向前发展。 公民对政府行政行为的监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民主党派的监督,从性质上讲,既不是法律监督,也不是行政监督和一般的社会监督,而是执政党和民主党派之间特别是民主党派对共产党通过民主的方式实行的监督,是一种高层、有组织、有着广泛群众代表性和党派性的民主监督。二是政协的民主监督。即各级政协组织对各级党政机关和司法部门的权力监督。三是新闻舆论的监督。即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新闻报刊的监督作用,使其成为公民代言人,对政府行政行为进行有效监督。 (三)加强法制宣传和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建立健全法律制度,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全体公民应努力提高自身有序政治参与的意识和基本素养。公民是政治参与的主体,但公民政治参与的程度与他们的参与意识和基本素养密切相关。
在现实生活中,相当一部分公民存在着政治冷淡主义的倾向,认为政治只是政府或少数人的事,与己无关;也有一部分公民虽然有参与的愿望或热情,却缺乏必要的知识或相应的能力。为此,我们的各级政府和公众媒体,应积极采取多种有效的形式或方式,在公民中大力倡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主体意识,使公民把参与国家事务看作是自己的分内之事和应尽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让公民学习到“公民道德”,学习到社会责任,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通过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增强公民参政议政的能力。有关权威机构的调查统计表明,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直接决定其政治参与的能力,一个人接受教育的程度越高,他对政治参与的兴趣就相对越浓,其参与政治的能力也就越强。教育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不仅有助于增强公民的权利义务观念,培养公民的政治兴趣、政治责任感和政治竞争意识以及法律意识,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公民的自信心、自治力和正确表达思想的能力。没有教育的充分发展,就不可能有公民对政治的充分有序参与。
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就必须加大立法力度,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使政府的权力得到约束,人民的权利得到保障,这是推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因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前提是“合法”,因此建立和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就显得尤为紧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立法方面取得相当大的成就。但是,重经济轻政治、重实体轻程序等现象尚未根本解决,尤其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