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备考2020】中考全国各地化学真题分类汇编19个专题全套(解析版)答案
【答案】C
【解析】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就是发出耀眼的白光,故不符合题意;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不符合题意;C、蜡烛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描述的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符合题意;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实验现象的观察主要是指用眼看、鼻闻、耳听、手感等方式得到的实验现象。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的区别、不能以结论代替现象等等。
4.【2019年山东省临沂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C.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少量氯化铵与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放出刺激性气味气体 【答案】B
【解析】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D、少量氯化铵与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放出刺激性气味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
5.【2019年四川省攀枝花市】关于下列装置使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甲装置制取氧气 B.用乙装置制取二
氧化碳
C.用丙装置收集氢气 D. 用丁装置
收集氧气 【答案】C
【解析】A、甲装置属于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可以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正确;B、乙装置属于固液混合常温型发生装置,可以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正确;C、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不能用丙装置收集氢气,错误;D、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丁装置收集氧气,正确。故选C。 6.【2019年吉林省】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燃烧时发出耀眼白光 B.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雾 C.氢气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答案】D
【解析】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错误;B、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C、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7.【2019年江苏省宿迁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 B.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C.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微粒 D.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1% 【答案】B
【解析】A、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有时能加快反应速率,有时也能减慢化学反应速率,故A错误;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溶液一定是混合物,故B正确;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则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故C错误;D、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故D错误。故选B。
8.【2019年山东省济宁市】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制取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KClO3
MnO2加热KCl+O2↑ B.2KClO3
加热 2KCl+3O2↑
C.2KClO3
加热 MnO22KCl+3O2↑ D.2KClO3
MnO2加热2KCl+3O2↑
【答案】D
【解析】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制取氧气,反应物是氯酸钾,生成物是氯化钾和氧气,反应条件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加热,化学方程式为:2KClO3
MnO2加热2KCl+3O2↑。故选D。
【点睛】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四步:一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要正确;二是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配平;三是要有必要的条件;四是看是否需要“↑”或“↓”。
9.【2019年重庆B】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4当成MnO2加入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c代表氧气
C.t1时刻,KMnO4开始分解 【答案】C
B.t2时刻,O2开始产生
D.起催化作用物质的质量一直保持不变
【解析】根据高锰酸钾加热生成二氧化锰可以做催化剂,同时生成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气判断图中a:氯酸钾,b:高锰酸钾,c:氯化钾;t1时刻,KMnO4开始分解产生氧气;起催化作用物质是高锰酸钾分解产生的二氧化锰,随着加热反应进行其质量先增大,直至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二氧化锰质量保持不变。故选C。 10.【2019年北京市】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1)高锰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说明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KMnO4(2)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1)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MnO2+O2↑。
K2MnO4+MnO2+O2↑
(2)检验二氧化碳的试剂是澄清石灰水,说明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1.【2019年山东省临沂市】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实验。
(1)A中现象:烧杯②中溶液变红。请用分子的知识解释“变红”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中集气瓶底部有少量水,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实验完毕,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这种现象说明氮气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若从烧杯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明显小于瓶内原空气
1,可能存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5一条即可)。
【答案】(1)氨分子不断运动,进入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使酚酞试液变红 (2)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体积的
(3)难溶于水 红磷量不足,没有把氧气消耗完(或装置漏气;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了止水夹。)
【解析】(1)氨分子不断运动,进入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使酚酞试液变红。 (2)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属于空气污染物,所以B中集气瓶底部有少量水,其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3)C实验完毕,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这种现象说明氮气具1有难溶于水的性质;从烧杯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明显小于瓶内原空气体积的,可能
5存在的原因是:红磷量不足,没有把氧气消耗完;装置漏气;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了止水夹。
12.【2019年广东省广州市】地球大气中存在氧气(O2)和臭氧(O3)两种含氧元素的单质,其中臭氧氧主要存在于15000-30000米的高空,能减弱高能量紫外线对地球表面的辐射。 (1)O3表示一个_____________(填“原子”、“分子”或“离子”)。 (2)高空中可发生转化:2O3化。
(3)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分子 (2)化学 (3)2Mg+O2
2MgO
紫外线3O2,该变化属于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
【解析】(1)O3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故表示一个分子。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