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专题10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第2单元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教师用书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第二单元 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
浙江考试标准 知识条目 (1)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过滤、结晶、分液、蒸馏、萃取) (2)物质的检验方法(如:试纸的使用、焰色反应等) (3)常见离子的检验 考点1|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基础知识自查]
1.固体与液体的分离提纯
图1 图2
(1)图1分离提纯方法称为过滤,涉及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 适用范围:把不溶性固体与液体进行分离。
注意事项: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上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轻靠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②若滤液浑浊,需再过滤。浑浊的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液体超过滤纸边缘。 (2)图2分离提纯方法称为蒸发,涉及的仪器有铁架台(含铁圈)、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
适用范围: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的物质,如NaCl溶液中提取NaCl固体。
(3)图2也适用于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进行晶体析出。如KNO3溶液、CuSO4溶液析出晶体。 (4)提纯含少量NaCl的KNO3固体的方法为将物质溶于蒸馏水中,蒸发浓缩,然后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2.液体与液体的分离提纯
图3 图4
(1)图3的分离提纯方法称为萃取分液,涉及的玻璃仪器主要是分液漏斗和烧杯。 适用范围:①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萃取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②分液:两种液体互不相溶且易分层的分离方法。
注意事项:①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的大;②萃取剂与原溶剂不反应、不相溶;③萃取剂与溶质不反应;④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2)图4的分离提纯方法称为蒸馏。
适用范围: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互溶液体混合物。
1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必考加试要求 要求 b c b b c c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注意事项:①温度计的水银球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②蒸馏烧瓶内要加沸石防止液体暴沸;③冷凝管水流方向应为“下口进,上口出”。 3.固体与固体的分离
图5 图6
(1)图5适用于固体加热分离法,管口朝下,防止生成的液体水回流使管底炸裂,如除去Na2CO3中混有的NaHCO3固体。
(2)图6的分离提纯法称为升华法。
适用范围:某种组分易升华的混合物,利用物质升华的性质在加热条件下使之分离的方法。如NaCl与I2混合物。
4.气体与气体的分离提纯
(1)固体吸收法——干燥管或U形管。 (2)溶液吸收法——洗气瓶。 (3)固体加热吸收法——硬质玻璃管。
[核心要点提升]
1.分离与提纯的区别与联系 分离 目的 将两种或多种物质分开,得到几种纯净物 提纯 除去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而得到纯净物质 原理 依据各组分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差异使物质分离 联系 提纯建立在分离之上,只是将杂质弃去 2.提纯的原则与要求 (1)“四原则”:一是不增加新的杂质;二是不减少被提纯物质;三是被提纯物质与杂质易分离;四是被提纯物质易复原。
(2)“三必须”:一是除杂试剂必须过量;二是过量试剂必须除尽;三是除杂途径必须最佳。
3.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经常运用的化学(反应)方法 方法 热分解法 作用原理 待分离出去的某种成分受热分解为主要成分或气化跑掉 加适当试剂使溶液中的可溶性杂质转化为沉淀 加适当试剂使溶液中的可溶性杂质转化为气体 实例 除去固体碳酸钠中的碳酸氢钠、除去固体氯化钠中的氯化铵 可加入适量氯化钙溶液使氯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生成碳酸钙沉淀 可加入盐酸使氯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沉淀法 气化法 2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通入二氧化碳可使碳酸氢钠溶液中混有的碳酸钠转化为碳酸氢钠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使碳酸钠溶液中混有的碳酸氢钠转化为碳酸钠 加入铁屑使氯化亚铁溶液中的三氯化铁转化为氯化亚铁 加入氯水使三氯化铁溶液中的氯化亚铁转化为三氯化铁 酸化法 除去酸式盐中的正盐杂质 碱化法 除去正盐中的酸式盐杂质 还原法 将氧化性杂质转化为主要成分 氧化法 将还原性杂质转化为主要成分 4.其他方法 电化学方法——电解精炼铜、电泳选矿、高压除尘等,以及离子交换法、盐析法、渗析法等。
[典型例题讲解]
(2015·浙江1月学考)下列除去杂质(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的方法
中,错误的是( )
【导学号:81640154】
A.FeCl3溶液(FeCl2):通入适量Cl2 B.CO(CO2):通过NaOH溶液洗气后干燥 C.MnO2(KCl):加水溶解后过滤、洗涤、烘干 D.SO2(HCl):通过饱和Na2CO3溶液洗气后干燥
【解析】 因H2SO3的酸性比H2CO3强,SO2与Na2CO3溶液会发生反应,故不能用Na2CO3
溶液除去SO2中的HCl杂质,应换用饱和NaHSO3溶液。
【答案】 D
(2014·浙江6月学考)欲分离某CCl4和H2O的混合液,除铁架台、铁
圈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A B C D
【解析】 CCl4和H2O互不相溶,可用分液漏斗分离。 【答案】 C
不同状态的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1)固—固混合分离型:灼烧、热分解、升华、结晶(或重结晶)。 (2)固—液混合分离型:过滤、盐析、蒸发。 (3)液—液混合分离型:萃取、分液、蒸馏、渗析。 (4)气—气混合分离型:洗气、液化。
3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
选项 A 目的 分离方法 原理 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 乙酸乙酯和乙醇的密度不同 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 丁醇与乙醚的沸点相差较大 分离溶于水的碘 乙醇萃取 B 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醇 除去KNO3固体中混杂的NaCl 除去丁醇中的乙醚 分液 C 重结晶 D 蒸馏 【解析】 分离溶于水的碘用萃取方法,但不能用乙醇作萃取剂,因乙醇和水混溶,A项错误。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用分液法,乙酸乙酯和乙醇是相溶的,不能用分液法分离,B项错误。除去KNO3固体中混杂的NaCl,用重结晶的方法,原理是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较大,题中所述原理有误,C项错误。除去丁醇中的乙醚,利用沸点不同用蒸馏法进行分离,D项正确。
【答案】 D
[题组对点训练]
1.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选用的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 )
物质 ① 硝酸钾(氯化钠) ② 二氧化碳(氯化氢) ③ 乙醇(水) ④ NaCl溶液(Na2S) A.①② C.只有②
试剂 蒸馏水 饱和碳酸钠溶液 金属钠 AgCl B.①④ D.③④
分离方法 降温结晶 洗气 蒸馏 过滤 B [②中的CO2也可以被饱和Na2CO3溶液吸收;③中的乙醇与H2O均与Na反应。] 2.下列有关实验的选项正确的是( ) A.配制 0.10 mol·LNaOH溶液 -1 C.苯萃取碘水中的 D.记录滴定终点读数为12.20 mL B.除去CO中的CO2 I2,分出水层后的操作 4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