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省青岛超银中学(广饶路校区)八年级物理10月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
青岛超银中学(广饶路校区)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质量检测
八年级物 理 试 题
(本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卷(I)(共30分) 现象·概念·结构·方法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满分18分,共9个小题,每小题2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下列现象中,属于利用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晒太阳感到暖和 B.用蒸笼把包子蒸熟 C.感冒发烧,用冷毛巾敷额头 D.给电炉通电,炉丝发热 2.下列各组材料中,均为导体是一组是:
A.塑料和铁 B.盐水和铜 C.铝和煤油 D.空气和石墨 3.下列图中所示的电学元件的工作过程中,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是:
4.下列各电路图中,能反映出L1、L2并联且开关S断开后L1仍能发光的是:
5.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比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 B.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比热容就越大
C.比热容是物质自身的性质,与质量、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无关 D.同种物质不同状态下的比热容一定是相同的 6.关于电流和电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1
A.只要电路中的电荷发生了移动,电路中就会产生电流 B.从能量转化角度来看,电源是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装置
C.串联电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并联电路中的开关只能控制部分电路 D.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正极流向电源负极 7.下列验证性小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把图钉按在铅笔一端,手握铅笔使图钉帽在粗糙的硬纸板上来回摩擦,发现图钉发热,说明物体对外做功,本身内能会增加
B.在等量的冷水和热水中各加入等量的红墨水,发现热水变色快,说明分子热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 C.给电热毯通电,电热毯会发热,说明电能可以转化为内能
D.让等质量的水和煤油吸热相同的热量,发现两种液体升高的温度不同,说明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不同
8.下列关于研究方法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根据导电能力不同,将物质分为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这是分类法 B.通过扩散现象来认识到分子的热运动,这是转换法 C.通过水流的形成来认识电流的形成,这是比较法
D.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内能是上等效的,这是采用等效法
9.甲物体的质量是乙物体4倍,当甲物体的温度从20℃升高到70℃,乙物体的温度从40℃升高到60℃时,甲、乙两物体吸收热量之比为5:1,则甲物体与乙物体的比热容之比是:
A.1:2 B.2:3 C.2:1 D.1:5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满分12分,共3个小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小题选对得2分,漏选得1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
10.下列关于物理概念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B.用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上是内能与其他形式能量转化的过程 C.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则它的温度就一定会升高
D.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热相同的热量,升高温度多的比热容小 11.下列知识结构中,有错误的是
A.固、液、气态的特征 B.串、并联电路的区别
物态 固态 液态 气态 汽化方式 相同点 不同点 发生地点 温度条件 剧烈程度 分子间距离 很小 较大 很大 蒸发 液体表面 任何温度 平和缓慢 分子间作用力
很大 较大 很小 沸腾
电路 串联 并联 并列连接 至少两条 互相影响 密度 ρ<ρ液 ρ>ρ液 ρ=ρ液 ρ<ρ液 用电器连接形式 首尾相接 电流路径 一条 用电路是否影响 互不影响 D.物体浮沉条件 物体状态 上浮 下沉 悬浮 漂浮 受力 F浮
都要吸热 液体内部 一定温度 剧烈
12.小莉同学根据下表中的数据,得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物质 密度ρ/(kg·m) 物质 熔点/℃(在标 (常温常压下) 准大气压下)
-3 物质 比热容c/[J/(kg·℃)] 2
煤油 0.8×103 铜 1083 干泥土 0.84×103 纯水 1.0×103 铝 660 水 4.2×103 铜 8.9×103 铅 328 铜 0.39×103 铝 2.7×103 锡 232
铝 0.88×103 A.用来熔化铜的器皿可以用锡制成
B.质量相等的纯水和煤油,纯水的体积较小
C.体积相等的铜块和铝块,放出相等的热量后,铝块温度降低得较多 D.质量相等的干泥土和水,吸收相等热量,干泥土温度升高得较多 13.如图所示的电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闭合S、S1,L1发光,L2和L3都不发光
B.只闭合S、S2,L1和L3发光,L2不发光 C.只闭合S、S3,L2发光,L1和L3不发光
D.闭合S、S1、S2、S3,L1和L2发光,L3不发光
卷(II)(共70分) 实验·应用·探究·推理 得分 阅卷人 复核人 专题一:热和能(本专题满分27分)
1.回顾实验与探究:将下列实验中的空格处补充完整.
(1)探究不同物质吸热的能力
器材 适量的水和煤油、两个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烧杯、 、秒表、天平 过程 ①两个相同烧杯中倒入 相等的水和煤油,用两个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加热; 与 ②使两烧杯中的液体都升高 温度,用 记录加热所用的时间; 步骤 ③对两烧杯中的液体都加热相同时间,用 测量它们分别升高的温度; ④分析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得出相应的结论. 序号 液体 质量/kg 初温/℃ 末温/℃ 加热时间/min 1 水 300 20 30 12 表格 2 水 150 20 30 6 3 煤油 300 20 30 6 4 煤油 300 20 25 3 (1)分析比较 (填序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质量和升结论 高的温度都相同时,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不同. (2)分析比较1、2和3、4两烧杯的实验记录,结合(1)的结论,然后综合归纳可得出,物体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 、 、和 有关系. 与 (1)实验中用通过 来反映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这是 法; 方法 (2)实验中还用到的研究方法是 法. 继续对烧杯中的水加热到90℃后,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并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右图.由图拓展 像可知: ①6分钟后继续对水加热,水温将 . ②实验时水的沸点是 ,说明当时气压要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标准大气压.
3
2.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如图,在玻璃瓶内盛少量水,给瓶内打气,当塞子跳起时,瓶口出现白雾,为什么? 答:瓶内空气推动塞子对外 , 能转化为 能,使空气内能 ,温度 ,附近的水蒸气遇冷 成小水珠,就是我们看到的白雾.
3
(2)计算:铝的比热容是0.88×10J/(kg·℃) ,把质量为2kg,温度为30℃的铝块加热到100℃,铝块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4
(3)计算:质量为2kg的某种物质,吸收8.4×10J热量,温度升高20℃,求它的比热容. 得分 阅卷人 复核人 专题二:电流和电路(本专题满分24分)
3.回顾探究与实验:将下列实验中的空格处补充完整. (1)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座号 请根据右边的电路图,将下面的图中的电路元件连成电路.(用笔画线代替导线,用铅笔作图) 电路图 连接 过程 串步骤 联 电路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