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播电视概论PPT
第一章 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一节 广播电视与人类传播史的革命 ·广播的定义:
---通过无线电波、线缆系统(包括电缆、光纤及将来可能发展的其他传输介质)向广大地区或一定区域有规律的传输含有节目内容的视频、音频信号,上述机构、传输的内容以及传播过程本身,可统称为广播系统(broadcast)。
1、按照传播信号来分
广播
Broadcast
声音广播电视广播 RadioTelevision
2、按照传输方式来分
(1)无线广播/开路广播 (2)有线广播/闭路广播 第二节 声音广播的发明与早期发展
·1920年11月2日,美国匹茨堡威斯汀豪斯公司建立的KDKA电台正式广播。这是美国第一个正式申请商业执照的广播电台。 一般认为,这是无线电广播事业的开端。 ·广播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国的广播发展
第三节 电视广播的发明与发展 ·1、电视的诞生
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11月2日起 定时向公众播出黑白电视节目,被认为是世界电视事业诞生的 标志。
·2、彩色电视
1954年美国正式播出彩色电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开办彩色 电视的国家。 ·3、卫星电视
1962年7月美国发射了“电星一号”通信卫星,进行了同西欧的 越洋电视传播。 ·4、有线电视 ·5、数字电视
第四节 广播电视的主要技术标准 ·无线电频率的指配与使用 ·彩色电视的制式标准
SECAM制(也称赛康制)
第二章 中国(大陆)广播电视的发展 第一节 民国时期广播事业的发展 ·民国时期广播电台的发轫
-1923年1月23日,“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正式开始播音 ·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
-1928年8月1日,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开播
-全称“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广播无线电台” 第二节 人民广播事业的诞生与发展 ·人民广播事业的发展阶段
(一)起步时期(1949年之前)
– – –
NTSC制
PAL制(也称帕尔制)
(二)初步发展时期(1949年至1965年) (三)挫折、停滞时期(1966年至1976年)
(四)复苏、振兴时期(1977年至 1980 年代中期) (五)发展、繁荣时期(1980 年代中后期至今) ·人民广播事业的诞生
-1940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在窑洞里的“播音室”开始试验播出
-这一天后来被定为中国人民广播的创建纪念日 ·建国初期的我国广播事业 ·改革开放之前的广播事业 ·改革开放以来广播事业的发展 -广播事业基础建设高速发展
-广播电台从一家综合台到多个频率,广播频率专业化改革与国际接轨
-广播的传播手段从单一到多元,广播节目形态愈加丰富且趋向类型化、专业化 -广播“受众本位”理念逐渐明晰,服务意识提高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是1940年12月30日开播的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 1958年5月1日,我国大陆上建立的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开始试验播出电视节目) 第三章 我国港澳台地区广播电视的发展 第一节 香港地区声音广播的发展与现状 ·早期的香港无线电广播
-香港最早的实验性广播出现在1923年至1926年间,由一群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组成“香港无线电广播社” 广播电视机构理论类型的比较
第二节 香港地区电视的发展与现状 ·启播时代:香港电视的早期发展
-1957年5月29日,香港“丽的映声”电视正式开播,这是全球华人地区第一个电视台;采有线方式播出。 -1967年11月19日,香港地区的第二家商营电视台——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成立,采用无线播出方式。 ·香港地区的主要电视机构 -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
-亚洲电视(香港)有限公司(ATV或aTV) -香港有线电视有限公司
-香港凤凰卫视控股有限公司(凤凰卫视)(非本地服务) 第四章 世界广播电视的体制与发展
第一节 世界广播电视的体制:三种理论模式 ·广播电视取决于社会整体的发展水平 ·广播电视组织结构与体制 - 国有/国营型广播电视机构 -公共机构经营型广播电视机构 -商业型广播电视机构
·广播电视机构理论类型的比较 我国广播电视体制
·与纯粹国有/国营广播电视体制相比,具有新的特点:
一、广播电视业广告、节目出售等商业经营收入在广播电视业中开始占据重要地位。 二、节目的制作部分以市场导向来执行;但仍主要承担着执政党和国家的宣传喉舌作用。 三、广播电视机构之间出现激烈竞争,但“优胜劣汰”或“优胜劣并”的情况尚不可能出现。 第五章 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与社会功能 第一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 ·广播电视的社会影响力 ·广播电视的特点 -传播对象的广泛性 -传播速度迅速及时
-丰富的视听语言作为传播符号,具有强烈的直观性和感染力 -接受方式的随意性和伴随性
-线性传播,顺序接收,具有强烈的“现在进行时”的视听感受
-转瞬即逝,难以保留
第二节 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 ·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
-广播电视具有传递信息、检测环境的功能 -广播电视具有连接、协调、整合社会的功能
-广播电视是现代社会民主政治过程的重要基本元素 -广播电视具有重要的娱乐功能
-广播电视是一个庞大的产业,具有强大的经济功能 -广播电视的服务功能
第六章 广播电视的传播符号 ——声音与画面 第一节 广播电视的传播符号 ·广播电视的符号种类: ---语言
·声音语言 ·文字语言 ---画面 ---音乐音响
第二节 声音语言:从广播到电视 ·广播语言:规范口语 ·电视声音语言 ---旁白 ---对白
·广播电视新闻的声音语言形态 ---新闻播音语言 ---新闻报道语言 ---新闻实况语言
第三节 广播电视中的音响和音乐 ·广播电视中的音响 ---实况音响
---(后期制作的)音响效果,又叫音效 ·广播电视中的音乐 ---音乐节目 ---节目音乐 ·标识音乐 ·间奏乐 ·节目补白 ·节目配乐 ---实况音乐
第四节 电视画面与镜头语言 ·电视画面的造型特点
---画幅的规定性 ---运动特性 ---蒙太奇
·电视画面的造型元素 ---景别 ---拍摄角度 ---运动
第五节 电视声音和画面的组合 ·声音与画面的组合方式
声画对位
第七章 广播电视节目 ——类型、市场与编排
– –
声画合一
第一节 广播电视节目的种类与发展 ·广播电视节目的基本类别
教育服务类节目
一、定义和特点
·板块式广播电视节目指具有基本固定的播出时段和周期,节目内容融新闻、信息、服务、文化娱乐等节目类型为一体,多采用主持人串联形式播出的大时段节目,也称做“杂志型节目”。 ·特点
1、板块式节目编排集中,时间长度固定 2、板块式节目子栏目内容相互关联 3、板块式节目内容多样
第三节 广播电视节目的类型化策略
·类型(Format):媒介运作与市场调查结合的产物。 ·类型化构成策略
——连续、稳定的受众流 ——板块式集中编排 ——吊床式编排 ——节日导入 ——帐篷式编排 ——无缝过渡
第八章 广播电视新闻 ——类别与变化 第一节 广电新闻的概念与基本类别 ·广播电视新闻
---通过某些特定的电子技术公开传播的政治或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信息。 ·广播电视新闻的种类和特点
——按新闻发生地:本地新闻、全国新闻、国际新闻
——按新闻题材:时政新闻、财经新闻、社会新闻、法制新闻、科技新闻、文化教育新闻、娱乐新闻、体育新闻
——按体裁:消息、深度报道、专题、评论、专访、特写、通讯
——按采编方式:口播、(电视)图像、现场报道/录音报道、现场直播 ——按播出方式:直播、录播
第二节 全球化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的新发展
·世界广播电视新闻的变化趋势
---权威性、信息量、可看(听)性的统一 ---跨境传播与社区传播的两极发展
---品牌、风格成为广电新闻媒介影响力的构成要素
第三节 广播电视民生新闻的崛起及意义 ·广播电视民生新闻的报道理念和价值取向
---民生内容 ---平民视角
---民主的价值取向
第九章 广播电视新闻新发展 ——深度报道和全新闻频率/频道 第一节 广播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发展和意义 ·广播电视新闻深度报道
——关注时事和社会重大问题
——对一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有比较深入的分析 ——对事件的影响和意义有一定的阐释
第二节 全新闻频道/频率的理念和实践策略 ·全新闻频道/频率的新闻理念
– – –
新闻类节目 文艺娱乐类节目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