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9高考语文江苏卷一轮提炼语意的提炼方法与答题要领
C.统计表明,“80后”到“00后”乘客对“互联网+”的新鲜事物更容易认同和接受。 D.专车司、乘人员都集中在一个狭窄年龄段中,表明其行业发展空间有限。 答案 D
解析 “表明其行业发展空间有限”结论错误。
解答这类题要把握两个关键: (1)读懂图表。
①注重整体阅读。做这类题目,应当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
②区别不同图表的特点。具体而言,图表式的要兼顾图表的各个要素,坐标曲线图要抓住曲线变化的规律,柱状饼式图要抓住各要素的比例分配及变化情况,生产流程图要抓住事理的时空、先后逻辑顺序等。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遗漏信息。
③重视数据变化。我们要重视图表中的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个问题,而这可能正是材料的重要之处,也是得出观点的源头。
④注意图表细节。图表中有一些细节不可忽视,它往往起提示作用。如图表下面的“注”等。
(2)比较选项要特别注意数据变化的表述。 ①注意数据变化分析与图表内容是否吻合、一致。
②注意数据表述分寸是否准确。如表示增长趋势的词语有:“增加了”“增加到”“增长了××倍”等。表示下降趋势的词语有:“减少了”“减少到”“减少了(百分数、分数,不能用倍数)”等。又如表示程度范围的概念有:“近一半(约50%)”“大部分(比例在55%~70%)”“绝大多数(比例占70%以上)”“所有”“约几成”等。
(三)徽标类转换
徽标,即徽记、标志,它言简意赅、高度凝练、意蕴丰富。一般是为某一组织、行业、机构、活动而专门设计,通过图像、形状、颜色等多种元素的组合,表现该组织、行业、机构、活动的纲领、宗旨、理念、目标等,甚至带有宣传和鼓动性质。解答徽标类图文转换题,需要深入分析图像、形状、颜色等各种元素及其组合后的内涵。因为在考题中颜色要素一般不作为重要元素来考虑,所以应重点分析徽标的构成元素分别承载的含意,各元素及其组合后所反映的主题。
1.以“弘扬竹文化,低碳先行”为主题的中国第六届竹文化节在江西宜春举办,下面是这次文化节节徽的主体部分,整个构图的色彩全为绿色。下列对其构图特征及文化内涵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图案由两片饱满的竹叶构成汉字“竹”,点明了文化节的特色内涵。 B.“竹”像两个“个”字,寓意为创办文化节“个个动手,人人有责”。 C.图案外形由变形的数字“6”构成,代表了今年的竹文化节是第六届。 D.图案色彩为绿色,彰显了“弘扬竹文化,低碳先行”的主题和文化精髓。 答案 B
解析 这个节徽很简洁,外形是数字“6”,代表了第六届竹文化节,内部是由竹叶组成的汉字“竹”;同时,题干中提到的文化节的主题和节徽的颜色也要融入进去。 2.下图是国家节水标志(底色为绿色),下列对图案及创意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
B.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JS的变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自己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
C.手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手接着水珠,寓意接水,与节水音似。 D.标志留白部分像手托起一支蜡烛,寓意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答案 D
解析 解读既不符合徽标的形状特征,又不符合节水的主题。
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以下几点:
(1)观察表象,抓住特征。观察徽标构成要素,抓住其特征是挖掘徽标寓意的关键一步。 (2)由此及彼,合理想象。
徽标常采用抽象的图案来展示其独特的创意,因此需要根据特征,展开联想,把徽标的抽象图案与其所属活动、机构或主题联系起来。
(3)抓住节点,准确选择。
看各个选项,在构成要素与寓意解读两个关节点解读上是否准确。个别徽标如注明色彩,也要关注其色彩意义。
一、提炼一般性语段及非连续性文字材料语意题 1.下列说法,不符合材料意思的一项是( )
国内的书店为何无法在专业阅读与公共阅读之间作出区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专业研究者往往不重视公共文化的培育,更不愿投入到公共写作中去,而政府与社会对于公共文化从业者的压制与吝啬,也使得公共文化雪上加霜,反倒成为一种奢侈消费。要么去听于丹,要么只能硬着头皮去读章太炎的国学。显然,这是一种深刻的公共智识危机,它不仅限制了国人的阅读乐趣,而且加深了知识鸿沟,它让专业研究者越来越远离公共的知识需求市场,并且多少还有一些带着孤傲的自鸣得意;另一方面,“无良书商”攒集着各种不可靠的鸡汤知识读本,获取丰厚的利润。
A.要消除知识鸿沟必须充分重视公共文化的培育。 B.当前图书市场出版物品种单一,限制了国人的阅读乐趣。 C.专业研究者应担负为公众提供适合的公共阅读产品的责任。 D.“无良书商”追求丰厚的利润使公众的阅读成为奢侈消费。 答案 D
解析 “使公众的阅读成为奢侈消费”是政府与社会行为的结果。 2.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内容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项对国内109所大学5.51万名毕业生求职意向的调查显示,排名靠前的4个城市为杭州、昆明、合肥和成都,全是二线城市,而期望留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人数占33.9%。二线城市由于环境比较舒适、生活节奏相对较慢、新兴行业发展迅速等因素,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另据相关统计,清华大学学生有意向到北京以外地区就业的人数已经连续3年超过50%,而在10年前,选择愿意留在北京工作的占80%左右。 A.大学生就业倾向于二线城市。 B.二线城市就业优势日益呈现。 C.大学生就业逃离“北上广深”。 D.清华大学学生多数愿离京就业。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主体反映的是大学生求职意向倾向于二线城市,B项主体对象不对。C、D两项均是对次要信息(内容)的概括,故不恰当。
3.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信息,对“年画”的定义概括最简明、准确的一项是( )
年画是民间很常见的一种图画,大多于农历新年到来时张贴。年画画面线条单纯,色泽鲜明。传统年画多为木版水印制作,主要产地有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和山东潍坊等;现
代年画则多为机器印制。年画的常见题材有合家欢、看花灯、胖娃娃、五谷丰登等,也有以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多含有吉祥喜庆的意义。年画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就有相关记载;清代中期,年画尤为盛行;至今还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A.年画是民间的一种线条单纯、色泽鲜明、木版水印、题材广泛、历史悠久的图画。 B.年画是民间的一种线条单纯、色泽鲜明、机器印制、题材广泛、历史悠久的图画。 C.年画是民间的一种线条单纯、色泽鲜明、传统木版、现代机器印制的,含有喜庆意义的图画。 D.年画是春节时张贴的,画面线条单纯、色泽鲜明,含有吉祥喜庆意义的图画。 答案 D
解析 下定义是一种老题型,首先要明确写出的定义应为判断句。然后从原语段中概括出年画的相关特征:线条单纯、色彩鲜明、传统木版制、现代机器印制、题材广泛、寓意喜庆、历史悠久等。最后择其扼要,按现代汉语语法规则,以多重定状语的形式确定答案。 4.某同学从自己摘抄的读书笔记中选出以下三组,为每组文章拟一标题,编成集子。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 )
第一组:《乡村的消逝》《天井中的魅力》《谁还在唱“二人台”》《修补时光的人》 第二组:《鸟鸣里的乡思》《月下草虫鸣》《柔橹声声醉旧梦》《麦收时节》 第三组:《寻找瓦尔登湖》《流浪者的乡愁》《美丽西藏》《我的文学梦》 A.乡村表情 心灵故乡 文化印记 B.文化印记 心灵故乡 乡村表情 C.乡村表情 文化印记 心灵故乡 D.文化印记 乡村表情 心灵故乡 答案 D
解析 第一组,“乡村”“天井”“二人台”“修补时光的人”都体现了文化;第二组,“鸟鸣”“草虫鸣”“柔橹”等都是乡村特有的东西;第三组,“瓦尔登湖”“流浪者”“美丽西藏”“我的文学梦”,都体现了“精神生活”。 5.阅读下面的文段,最接近其意旨的一项是( )
坚信一首诗的沉默比所有的扩音器加起来更清晰,比机枪的口才、野炮的雄辩更持久。坚信文字的冰库能冷藏最烫的激情、最新鲜的想象。时间,你带得走歌者带不走歌。
(余光中《青青边愁》)
A.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B.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C.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D.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答案 C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文学、文字的力量的永恒性,与C项诗意最接近。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