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性学习课程方案
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热点。为顺应教育改革的这个趋势,推动我校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本着“追求卓越,培养创造型未来人才”的目标,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研究性学习的地位与作用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提高能力的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课程是高中新课程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学科课程侧重对学生的知识教育的话,那么研究性学习则侧重对学生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的培养、研究方法的运用和创新性实践能力的提高,因而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学科课程的补充与延伸。 研究性学习以“重过程,重体验,重合作,重应用”为特征,通过学生的探究实践和情感体验,扩大学生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形成创造能力,塑造健康向上,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格。 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是我校转变教育观念,构筑素质教育模式的重要举措。
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1、 总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使学生的创造行为、能力,内化为创造意识、观念,逐步形成自觉指导创造行为的观念体系和能力体系。 2、 阶段性目标
根据总目标,以学期为单元,确立分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求知识,由传统的封闭性思维转为开放性思维,在积极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形成问题意识。 第二阶段:着重培养学生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第一阶段思维训练和问题意识培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自主地确立研究的问题,按照科学研究的方法与过程从事研究,提高学生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阶段:着重培养学生思辨与批判性
反思能力,初步形成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为学生今后科学创新奠定初步基础。 由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差异与自我发展不同的需求,研究性课程目标要考虑到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发展,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与弹性。
三、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原则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应根据其自身特点与规律,不能把它与基础教育课程等同起来,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学生主体性原则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选题,自主进行课题的探究。学校为学生的研究营造良好的氛围,提供必要的场地、设施、仪器。学生在自主研究过程中,教师是在方法、理论上提供咨询、指导和适当监督。 重过程原则 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其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其关键是能否对所学的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因而实施研究性学习应重研究过程而不是研究结果。 重全员参与、合作的原则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面临的问题越来越来复杂,需要依靠集体智慧与分工协作。为适应未来社会对人的这种要求,实施研究性学习,在组织形式上主张独立学习研究与合作学习研究相结合,既强调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又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彼此尊重、理解和宽容,因而增强个人积极参与意识,以及提高与他人协调、合作的能力,是研究性学习实施的重要原则。 四、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安排与过程管理
研究性课程的安排必须考虑以下三个方面因素:首先必须与整个教育教学大环境相协调;其次它必须与现行基础教育课程相兼相融;最后它还应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基于以上考虑,我们首先把研究性学习的思想、方法贯穿在日常教学之中,教师改变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不把学生看成知识的接受器,而是将被点燃的火炬,自己成为点火者。这样每一节课都可以变成研究性学习的传授课。第二,配合课堂传授这一主渠道,定期聘请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介绍国内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动态、最新成就,以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思路,激发学生思维。第三举办学生讲座,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做法、遇到的困难以及研究成果,从而起到自我教育、自我垂范、自我激励的作用。这样以日常课堂教学为主体,以专家讲座、学生讲座两翼配合,初步形成研究性学习课程体系。 学生研究过程的管理 学生研究过程的管理以本方案第三条“研究性课程实施原则”为指导思想,由校长室亲自领导,教研室负责方案制定、组织实施和过程管理。具体组织学生进行课
题研究则以年级组为单位,教研组相配合,分班实施。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流程如下图: 五、“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评价 、课程评价构成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评价由参与意识、过程的完整性和质量,认真品质、目标的达成度与创新性四部分组成,分优、良、一般三等。 优:积极参与研究,过程完整、规范,态度认真,对所研究问题有独立见解或观点有一定深度、广度,内容详实、资料丰富,很好完成预定目标。 良:较积极参与研究,研究过程完整,态度较认真,对所研究问题认识较深刻,较好完成了预定研究目标。
一般:能参与课题研究,并对所研究问题有所认识,有研究过程,基本完成研究目标。 课程评价操作实施
研究性课题的评价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原则,首先要求学生根据评价原则自评、互评,评出课题的等次。
在学生评议的基础上,班主任和指导教师对学生评议的课题复议,最终议定评议的等级,报送教研室。
教务处把每个班的研究课题的成绩单装订成册,登记存档。
2010年3月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