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说课稿

说课稿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3 4:41:05

《舟过安仁》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说教学内容 《舟过安仁》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它是三首古诗中的一首,《舟过安仁》以新奇的角度写渔童行舟过江,以伞作帆,张伞使风时天真、活泼的情景。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全诗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生动描写了儿童的稚气行为。既展现了两个小渔童无忧无虑、充满童稚和奇思妙想的形象;又使得杨万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从中也流露出诗人的童心不泯。 结合本单元“永远的童年”的主题,学习本首诗,一是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感知诗词大意,从而体会诗中有画、诗中有情。二是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采用的是交融式目标的拟定方法。

1、正确认识两个生字,能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这一目标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第二个环节和第三个环节。

2、通过看注释,边读诗边想象诗中情景,能感知诗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意思。这一目标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第二个环节。

3、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悟古诗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受到美的熏陶。这一目标主要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意思,想象诗中意境,感受小童形象,体会诗中情感,有感情地诵读。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古诗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受到美的熏陶。 二、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求知的欲望、能力和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学习的兴趣也更为广泛,想象力还是比较丰富的。但是他们在古诗词的积累方面有点欠缺,对课外延伸、扩展、深化方面还不够。因此,在教学中,我准备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古诗的兴趣,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体会,在难度较大的地方加于点拨,以启发、开拓他们的思维。 三、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的教学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利用学生的童真、童趣,去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意境中感悟。读、思结合,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取更多的新知。在教法学法中主要体现情景教学法、朗读品悟法、合作交流法、师生互动等特点。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组教材的特点,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 童诗接龙,引发童心

开课伊始,课件出示七句有关写儿童的古诗词,师生互动进行古诗接龙,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接着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一边让学生感受着童趣走进课堂。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课堂基调,课堂教学也因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二)、 品读诗歌,感知童心

在此环节中,重点是品读诗歌。因此我安排了学生反复读诗,抓住重点字词理解诗意,引导学生在读诗中想象画面,根据诗句想象出隐藏在诗句背后的情景,最后使学生能达到入情入境的朗读、讲解诗意。并在读诗中感悟诗人所表达的童乐、童趣。

(三)、拓展诗歌,享受童心

《舟过安仁》是一首写儿童充满童趣的诗,我想,要让学生入情入境,老师首先要进入角色,不能是一位旁观者,也应该和诗人一样拥有一颗不泯的童心。因此,在感受诗中两小童的童趣之时,我和同学们也一起回味自己的童年趣事。通过拓展诗人杨万里的另一首充满童趣的诗《稚子弄冰》,让学生进一步的感受童年的纯真与快乐,并能和诗中充满童趣的事情与我们每一位学生紧密联系起来,共享童心。

(四)、读写结合,不泯童心 此环节是一个课外延伸,做到读写相结合,让学生通过自己独特的感受去描绘出《舟过安仁》这个美丽的故事。 五、说板书设计

舟过安仁

宋 杨万里 诗中有画

童趣 诗中有情

板书是体现文章脉落的载体,通过板书可以让人明白此节课的中心。本课的板书设计我是根据本课时的教学目标而定,让学生明白诗中有画、诗中有情,本首诗主要表现了童趣横生。 六、说预期效果和教后反思

课堂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通过有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研读,以及课中注重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能使学生在兴味盎然中乐于学习,主动学习,来完成教学目标。 上完这节课,我感觉很愉悦,不仅是因为孩子们和我共同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更是因为在课堂上我也和孩子们一样感受到了令人陶醉的童趣。愉悦之余,我也为我们的孩子们感到一丝丝的惋惜,课中我与孩子们共享童心时,孩子们说没有特别有趣的事,起初我以为是孩子们怕羞,不好意思讲,于是让他们同座相互讲,可他们也似乎讲不出什么来。课后我在想,不是孩子们不愿意讲,而是现在的孩子们缺少我们孩童时代的那份无忧无虑的快乐。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都很宝贝,生怕小孩子磕磕碰碰,因此“圈养”的时候太多了。只有在宽松的成长环境里才能更容易让孩子拥有自由自在的童年,才能找到真正属于孩子们的童趣。

《舟过安仁》这一课,是新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舟过安仁》以新奇的角度写渔童行舟过江,以伞作帆,张伞使风时天真、活泼的情景。对正在经历童年的

孩子来说,童年故事应该是不陌生的。但是,诗中展现的童年故事,是穿越千年时空的。所以,教学中我利用他们的阅读期待,调动起学习的兴趣。结合教材、教参,结合本班学生的

实际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2、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

句的意思。

3、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学习重点:

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 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感受童年生活

的情趣和快乐 学习难点:

理解后两句诗并体会诗人的情感

接下来,说一下的设计意图。本节课,我设计了六个环节:知诗人、解诗题;划节奏、

读诗文;抓重点、明诗意;想诗境、悟诗情;吟诗句、诵诗篇;拓展、延童趣。

1、知诗人、解诗题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的开始,我设计了一个游戏环节,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和大家做个游戏,你们愿意和老师配合吗?

生:愿意

师:请同学们听好游戏要求:请你根据老师的提示猜一位人物的名字。猜到的同学可以

抢答

提示一:此人性别男,生于1127年,卒于1206年 提示二:此人是一位诗人,字廷秀,号诚斋

提示三:他的诗一善写田园着称,我们曾学过他的诗文:《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

子方》,他是南宋四大家之一

生:杨万里

师:很好!你们猜对了,他就是杨万里,今天,我们要学习他的另外一首诗(板书课题:

舟过安仁)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游戏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一种形式,而这样的猜诗人,也是对诗人了解的一个过程,在学生倾听竞猜的时候,她或多或少的都会记住一点,我想这要比学生说或是老师介绍,学生

记忆要深刻些。而与此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划节奏、读诗文

这一部分,让学生自主读诗,然后教师泛读,根据老师的读,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诗的

节奏,然后自由朗读,这是第一次读诗,目的是让学生对诗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抓重点、明诗意

这是整节课的第二次,读诗文,读后引导学说说自己都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是自己不懂的,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在懂与不懂的交流过程中,学生了解了诗文的意思,对诗文

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搜索更多关于: 说课稿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舟过安仁》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说教学内容 《舟过安仁》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它是三首古诗中的一首,《舟过安仁》以新奇的角度写渔童行舟过江,以伞作帆,张伞使风时天真、活泼的情景。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全诗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生动描写了儿童的稚气行为。既展现了两个小渔童无忧无虑、充满童稚和奇思妙想的形象;又使得杨万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从中也流露出诗人的童心不泯。 结合本单元“永远的童年”的主题,学习本首诗,一是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感知诗词大意,从而体会诗中有画、诗中有情。二是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采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