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阶段语文毕业复习册 - 鄂教版
把握主题,联系实际谈感受
典型习题: 一、“按要求回答问题”的类型和方法
读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还有以下两种类型: ①带有“什么”的问题。这类问题一般是要求置围绕主要内容概括要点,注意按顺序组织语言。②带有“概括”“简要回答”一类的问题。这类问题一般要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主要内容及人物、事物、景物的特点,抓住要点和重点说出总貌,同时要用准确、简洁的文字表达。
一生的戒指
⑴它不是装饰,虽然很像装饰。远远地看,在灯光或日光下,母亲的某根手指闪着光亮,那是母亲戴着戒指——顶针,缝衣、补衣、绣花、纳鞋??做针线活的时候,母亲就戴上它,戴在那根最辛苦最忠厚的手指上。
⑵最繁杂的活是为一家人做过冬的棉鞋,鞋底很厚,民间叫做“千层底”,因为晴雨都要穿,鞋底薄了不保暖还会渗水。半寸多厚的鞋底,都由碎布层层叠起,每层都用糨糊粘连,然后用密密的针线穿凿,上面纵横排列着数百上千个针眼。
⑶你能想象,在这项制造温暖的工程里,母亲的手承受着多大的压力,甚至可能受到的伤痛。针引着线,线随着针,穿过“千层”的雾,“千层”的夜色,然后到达鞋底的另一面,到达生活的另一面。针和线在紧张的穿越后,每每是颤抖着到达另一面的,这是它们的驿站,稍息之后,它们又将深入生活的底部,重往另一面,然后再返回来。
⑷在这个驿站里,迎送它们的是母亲的手指,也是那枚刚毅的顶针。 ⑸顶针,是的,是顶——针。针有时也不愿见缝插针了,生活中,飘逸的绸、富丽的缎极为罕见,更多的是褴褛的片断需要补缀,坚硬的细节需要穿凿。就这样,同样是金属做的,顶针必须去顶那根针,顶它,支援它,让它不要中途退下来;用力,再用力,到鞋底的那面,到布的那一面,到生活的那一面,去看看,再回来,认认真真缝补日子。
29
⑹顶针上密集的凹坑,是金属的伤口,它以提前预备的伤,承受更多的伤;它以先天的痛,承受后来的痛。
⑺而十指连心,顶针也是,一颗忠厚隐忍的心的造型。当命运的针线无数次穿过来,母亲的心,该留下多少密集的针眼?
⑻这沉默安详的金属,应该是世上最珍贵的器物。它,藏纳着密集的痛点,凝聚着慈祥的目光。
⑼所以,母亲即使不做针线活的时候,也戴着那枚顶针。 ⑽它是伴随母亲一生的戒指。
⑾它是重叠的岁月,随着母亲的手指往返;它是浓缩的星河,绕着母亲的手指旋转??
(作者:李汉荣 选自《青年文摘》2008年第3期 有删改) 1.如果把第(4)段中的“刚毅”换成“坚硬”,好不好?为什么?
2.第(3)段的细节描写,对刻画母亲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3.仿照第(8)段中加横线的句子,再续写一个句子。
4.读完本文,请你说说作者为什么把顶针称作“一生的戒指”。
5.生活在今天的青少年,或许已不熟悉本文所描绘的“温暖工程”,但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也浸润着父母、亲友无数的心血。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温暖工程”的体会。
二、体会句子的含义
句子含义及句子蕴含的意思。要理解句子的含义可运用如下方法:理解句子中关键词语、重点词,联系句子的上下文,多读多思。
天使给予的生命
30
走过小巷的时候,他看到的是一个自发组织起来的集贸市场。有卖菜的、卖早餐的,还有一些卖廉价衣服和小孩子的塑料玩具的摊位。这些摊位大多在地上放一块布,把出售的商品堆在上面,任凭感兴趣的人翻来翻去的挑选。
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他对这些是熟悉的,而又是发自内心的不屑的。如果不是要来找那个孩子,他也许根本不会再到这种与自己的身份不符的地方来。就在这个时候,他看到路边有一个小小的、白色塑料布铺成的摊位,上面摆着一些从一个模具里面用石膏做出来的天使,摊主正在熟练的把石膏灌入到模具中去,等待着新的作品成型。
有孩子要买,家长同意了,问了价格,两元钱。摊主拿了刻刀,说可以在天使的像上刻上孩子的名字,那个孩子看着摊主认真的刻着,嘴角露出了无邪的笑容。他马上想起了自己的孩子还躺在医院里,因为化疗头上黝黑的头发日渐稀疏,孩子很少笑过,他知道那是因为化疗的副作用带来的痛苦。他心里一动,买了一个天使,准备给孩子带回去,然后当面把他的名字刻上去。
他的孩子幸运地找到了与自己符合的配型,但捐献者是个18岁的残疾孩子,生下来就双腿扭曲得像两根麻花。当初他愿意捐血是受到了电视新闻宣传的影响,但现在找到他后,他却冷漠的拒绝了。钱已经加到了50万元,可这个残疾的孩子对钱似乎没什么概念,他不知道50万元可以在这座城市买套敞亮的房子,不用再和父母挤在十几平方米的小屋里,还可以坐着轮椅在阳台上看风景。
他这次来是最后一次努力,他想给那个残疾的孩子100万元——对,用100万元的代价来拯救自己孩子的性命。他把那个天使拿在手里,向着那个几次被拒绝的小屋走去。
小屋还是那样潮湿、阴暗。那个残疾孩子坐在轮椅里,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子,他头发蓬乱,瘦小的身体让脑袋显得很大,这对脖子来说显然是个负担。他慢慢的抬起头,看了一眼企业家。
“这是你给我带的吗?”残疾孩子的眼睛忽然亮了起来,他指着那个造型粗糙、不怎么美观的天使问。
企业家点了点头。他想:不如把这个天使送给他,也许会让他改变一些主意。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企业家用谈判时的手法说。他在屋子
31
里找到了一把放在窗台上的剪刀,然后开始认真的在天使的雕像上刻这个残疾孩子的名字。
孩子兴奋得嘴唇和身体都颤抖起来,他似乎看到了最美好的礼物。等企业家把雕像递过去的时候,他一把抓在手里,眼睛瞬间明亮起来,似乎拿着的是一件无价之宝。
这个残疾孩子的造血干细胞挽救了企业家孩子的性命。企业家带着孩子和钱再次来到残疾孩子家里,想表示对他的感谢。残疾孩子把那个天使放在了家里最明亮的窗台上,旁边还放着块湿布,他每天都把它抹得干干净净。“你送给我这个就够了。”他哽咽了一下接着说,“除父母外,你是第一个把我当成天使的人。”
1.说说你对“天使给予的生命”这个标题含义的理解。
2.企业家开始为什么要买天使?企业家后来又为什么改变了主意?
3.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当初他愿意捐骨髓是受到了电视新闻宣传的影响,但现在找到他后,他却冷漠地拒绝了。 ..
(2)等企业家把雕像递过去的时候,他一把抓在手里,眼睛瞬间明亮起来,似乎拿着的是一件无价之宝。 ....
(3)“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对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4.那个残疾孩子宁可选择一个粗糙的天使塑像,而不愿接受巨款,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三、“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按要求画句子”的要求和方法。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灵活运用各种方法:①拆合法。大多数的合成词,都可用先分后合的方法去解词。就是先把词语拆开成向个字,弄懂每个字的意思,然后把各个字的意思综合起来,组织成通顺连贯的话,就是这个词的意思。②比较法。联系学过的近义词或
3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