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路理论实验指导书(1)
实验一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与串并联的研究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建立电源模型的方法;
2、掌握电源外特性的测试方法; 3、加深对电压源和电流源特性的理解; 4、研究电源模型等效变换的条件。 二、原理说明
1、电压源和电流源
电压源具有端电压保持恒定不变,而输出电流的大小由负载决定的特性。其外特性,即端电压U与输出电流I的关系U = f (I) 是一条平行于I轴的直线。实验中使用的恒压源在规定的电流范围内,具有很小的内阻,可以将它视为一个电压源。
电流源具有输出电流保持恒定不变,而端电压的大小由负载决定的特性。其外特性,即输出电流I与端电压U的关系I = f (U) 是一条平行于U轴的直线。实验中使用的恒流源在规定的电流范围内,具有极大的内阻,可以将它视为一个电流源。
2、实际电压源和实际电流源
实际上任何电源内部都存在电阻,通常称为内阻。因而,实际电压源可以用一个内阻RS和电压源US串联表示,其端电压U随输出电流I增大而降低。在实验中,可以用一个小阻值的电阻与恒压源相串联来模拟一个实际电压源。实际电流源是用一个内阻RS和电流源IS并联表示,其输出电流I随端电压U增大而减小。在实验中,可以用一个大阻值的电阻与恒流源相并联来模拟一个实际电流源。
3、实际电压源和实际电流源的等效互换
一个实际的电源,就其外部特性而言,既可以看成是一个电压源,又可以看成是一个电流源。若视为电压源,则可用一个电压源Us与一个电阻RS相串联表示;若视为电流源,则可用一个电流源IS与一个电阻RS相并联来表示。若它们向同样大小的负载供出同样大小的电流和端电压,则称这两个电源是等效的,即具有相同的外特性。
实际电压源与实际电流源等效变换的条件为:
(1)取实际电压源与实际电流源的内阻均为RS;
(2)已知实际电压源的参数为Us和RS,则实际电流源的参数为IS?USRS和RS,
若已知实际电流源的参数为Is和RS,则实际电压源的参数为US?ISRS和RS。
三、实验设备
1、 MEL-06组件 (含直流数字电压表、直流数字毫安表)
2、恒压源(含+6V,+12V,0~30V可调) 3、恒源流 0~500mA可调
4、EEL-23组件(含固定电阻、电位器)
四、实验内容
图 10-1mAR1USVR2 1
1、 测定电压源(恒压源)与实际电压源的外特性
实验电路如图10-1所示,图中的电源US用恒压源中的+6V输出端,R1取200Ω的固定电阻,R2取470Ω的电位器。调节电位器R2,令其阻值由大至小变化,将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记入表10-1中。
表10-1 电压源(恒压源)外特性数据 I (mA) U (V) mA在图10-1 电路中,将电压源改成实际电压源,如图10-2所示,图中内阻RS取51Ω的固定电阻,调节电位器R2,令其阻值由大至小变化,将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记入表10-2中。
表10-2 实际电压源外特性数据
I (mA) mAISRSR2RSUSR1VR2图 10-2 U (V) 2、测定电流源(恒流源)与实际电流源的外特性 按图10-3接线,图中IS为恒流源,调节其输出为5mA(用毫安表测量),R2取470Ω的电位器,在RS分别为1kΩ和∞两种情况下,调节电位器R2,令其阻值由大至小变化,将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记入自拟的数据表格中。
3、研究电源等效变换的条件
按图10-4电路接线,其中(a)、(b)图中的内阻RS均为51Ω,负载电阻R均为200Ω。
在图10-4 (a)电路中,US用恒压源中的+6V输出端,记录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然后调节图10-4 (b)电路中恒流源IS,令两表的读数与图10-4(a)
(a)V图 10-3mARSUmARVSISRSRV(b)图 10-4的数值相等,记录IS之值,验证等效变换条件的正确性。
4、测定电压源串联的外特性
将电压源改成实际电压源串联,只需将图10-2中的Us用两个3V的实际电压源串联代替即可(电压源串联后应保证电压表的读数在6V左右),图中内阻RS取51Ω的固定电阻,调节电位器R2,令其阻值由大至小变化,将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记入自拟的数据表格中。 5、测定电流源并联的外特性
请读者自行将第4步中的电压源串联改接成两个电流源并联。注意电流源值、内阻等数值的设计。将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记入自拟的数据表格中 五、实验注意事项
1、在测电压源外特性时,不要忘记测空载(I=0)时的电压值;测电流源外特性时,不要忘记测短路(U=0)时的电流值,注意恒流源负载电压不可超过20伏,负载更不可开路;
2、换接线路时,必须关闭电源开关; 3、直流仪表的接入应注意极性与量程。
2
六、预习与思考题
1、电压源的输出端为什么不允许短路?电流源的输出端为什么不允许开路? 2、说明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特性,其输出是否在任何负载下能保持恒值?
3、实际电压源与实际电流源的外特性为什么呈下降变化趋势,下降的快慢受哪个参数影响?
4、实际电压源与实际电流源等效变换的条件是什么?所谓‘等效’是对谁而言?电压源与电流源能否等效变换?
七、实验报告要求
1、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电源的四条外特性,并总结、归纳两类电源的特性; 2、从实验结果,验证电源等效变换的条件; 3、回答思考题。
3
实验二 戴维南定理及叠加定理的验证
戴维南定理及叠加定理的验证:
一、实验目的
1、验证戴维宁定理、诺顿定理的正确性,加深对该定理的理解; 2、掌握测量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参数的一般方法。 二、实验原理
1、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
戴维宁定理指出:任何一个有源二端网络,总可以用一个电压源US和一个电阻RS串联组成的实际电压源来代替,其中:电压源US等于这个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UOC, 内阻RS等于该网络中所有独立电源均置零(电压源短接,电流源开路)后的等效电阻RO。 诺顿定理指出:任何一个有源二端网络,总可以用一个电流源IS和一个电阻RS并联组成的实际电流源来代替,其中:电流源IS等于这个有源二端网络的短路短路ISC, 内阻RS等于该网络中所有独立电源均置零(电压源短接,电流源开路)后的等效电阻RO。
US、RS和IS、RS称为有源二端网络的等效参数。
2、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参数的测量方法 (1)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法
在有源二端网络输出端开路时,用电压表直接测其输出端的开路电压UOC, 然后再将
U其输出端短路,测其短路电流ISC,且内阻为:
RS?UOCISC。
UOCUN 若有源二端网络的内阻值很低时,则不宜测其短路电流。
(2)伏安法
一种方法是用电压表、电流表测出有源二端网络的外
?U?I?UOIN?IISC图 11-1特性曲线,如图11-1所示。开路电压为UOC,根据外特性曲线求出斜率tgφ,则内阻为:
RS?tg??。
另一种方法是测量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UOC,以及额定电流IN和对应的输出端额定电压UN,
RS?UOC?UINN如图11-1所示,则内阻为:(3)半电压法
。
如图11-2所示,当负载电压为被测网络开路电压UOC一半时,负载电阻RL的大小(由电阻箱的读数确定)即为被测有源二端网络的等效内阻RS数值。
有源网络
+UOC有源网络RSUS
VUOCVRSUS+U2RL-图 11-2 (4)零示法
恒压源-图 11-3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