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山师附中2012级高三理综模拟题(2015.6月)

山师附中2012级高三理综模拟题(2015.6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 21:56:41

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2012级山师附中高考模拟题(即第14次理综试题)(2015.6.1)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6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

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必做,共107分)

注意事项:

1.第Ⅰ卷共20小题,共107分。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无效。 可能用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O:16 S:32 Mn:55

一、选择题(共13小题,每小题5分,共6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但磷脂与物质的跨膜运输无关 B.吞噬细胞对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处理离不开溶酶体的作用 C.破伤风杆菌分泌外毒素(一种蛋白质)离不开高尔基体的作用 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离不开中心体的作用

2.如图所示为部分人体细胞的生命历程。Ⅰ—Ⅳ代表细胞的生命现象,细胞1具有水分减少,代谢减慢的特征,细胞2可以无限增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Ⅰ—Ⅳ过程中,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的是Ⅰ、Ⅳ

B.成体干细胞能够分化成浆细胞、肝细胞等,体现了细胞核的全能性

C.细胞2与正常肝细胞相比, 代谢旺盛,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活性更高 D.效应T细胞作用于细胞1和细胞2使其坏死,此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3. 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三位发现大脑“内置GPS”的科学家,大脑定位系统的一关键组成部分是“网格细胞”,这种神经细胞的兴奋能形成坐标系,可以精确定位和寻找路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网格细胞”能释放信号分子,能与其他细胞形成较多的突触 B.“网格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外的电位表现为负电位

1

C.不同个体内“内置GPS”的性能存在差异 D.“内置GPS”上兴奋的传导都是双向的

4.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及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斐林试剂及双缩脲试剂都需要将两种液体先混合后使用

②健那绿是活细胞染液,可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染成蓝绿色

③由于叶绿体中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所以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④利用洋葱根尖分生区观察有丝分裂时,需对根尖解离,其目的是使细胞分离 ⑤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观察,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中的氧元素来自水 ⑥赫尔希和蔡斯进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分别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中的DNA和蛋白质 ⑦用样方法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时,取样的关键是在调查对象较多的地方取样

A.①②④⑤

B.②④⑤⑥

C.②③⑥⑦

D.③④⑤⑦

5.为验证生长素和赤霉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某同学将胚芽鞘尖端以下的切段浸入蒸馏水中1h,然后分别转入5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和赤霉素溶液中,同时以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作对照,在23℃的条件下培养24h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实验重复5次,结果取平均值,并绘制成下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能证明生长素和赤霉素有协同作用

B.实验组中生长素或赤霉素均应用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配制 C.浸入蒸馏水中1h的目的是排除内源植物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D.该实验结果不能说明生长素具有两重性

6.下图为甲病(A-a)和乙病(B-b)的遗传系谱图,甲、乙两病中一种为伴性遗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病的遗传方式是常色体显性遗传

B.III8和III11结婚,生育的孩子患病的概率是17/24

2

C.Ⅱ3的基因型为AAXBY或AaXBY

D.禁止近亲结婚能有效降低新生儿乙病的发病风险

7.食品安全、资源充分利用、保护环境备受关注,下列做法与此理念相违背的是 A.食品中大量添加苯甲酸钠等防腐剂,可有效延长其保质期

B.“地沟油”可以制成生物柴油,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C.发展光伏发电等高效清洁能源,缓解能源危机

D.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高汽油的质量,对减轻雾霾很有必要 8.有机化合物M的结构简式为A.M中只有两种官能团

B.1 molM最多能消耗2 mol NaOH

C.M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 D.M可以发生酯化、加成反应,不能发生聚合反应

9.X、Y、Z、R是短周期主族元素,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两倍,Y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最

多,Z元素的金属性最强,R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X原子与Z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关于M的说法正确的是

A.X与Y能形成两种常见的气态化合物

B.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Z)> r(R)> r(X)>r(Y)

C.X、Z分别与R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不同 D.含有Y、Z、R三种元素的化合物最多只有2种

10.硫酸钙是一种用途非常广泛的产品,可用于生产硫酸、漂白粉等一系列物质(见下图)。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CO、SO2、SO3均是酸性氧化物

B.工业上利用Cl2和澄清石灰水反应来制取漂白粉

C.除去与水反应,图示转化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D.用CO合成CH3OH进而合成HCHO的两步反应,原子利用率均为100% 11.在下列各溶液中,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碱性溶液中:K、Mg2、S2、ClO

3

B.室温下,pH=1的溶液中:Na、Fe3、NO3、SO42

C.加入铝粉有气泡产生的溶液中:Na+、NH4+、Fe2+、NO3D.在AlCl3溶液中:K+、Na+、HCO3、SO42

12.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A 实验操作 向两份蛋白质溶液中分别滴加饱和NaCl 溶液和CuSO4 溶液 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SO2 将湿润的红色布条放到纯净的氯气中 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NaOH浓溶液并加热 实验现象 均有固体析出 结论 蛋白质均发生变性 生成了亚硫酸钙沉淀 氯气有漂白性 证明待测液中含+有NH4

B 有白色沉淀析出 C 布条的红色退去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在管口处检验试纸变红 -1

D 13.在某温度时,将n mol?L-1氨水滴入10mL 1.0 mol?L

盐酸中,溶液pH和温度随加入氨水体积变化

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a点Kw =1.0×10

-14

mol2?L2

B.水的电离程度: b > c > a> d

C.b点:C(NH4+) > C(Cl) > C(H+) > C(OH)

D.25℃时NH4Cl水解常数为(n-1)×107 mol?L1(用n

表示)

二、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法拉第发现电流的磁效应,与他坚信电和磁之间一定存在联系的哲学思想是分不开的 B.利用v-t 图像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的方法是理想模型法

C.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用扭秤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的数值,从而使万有引力定律有了真正的使用价值

D.T?m与V?s能表示同一个物理量的单位

15.如图所示,由粗糙的水平杆AO与光滑的竖直杆BO组成的绝缘直角支架,在AO杆、BO杆上套有带正电的小球P、Q,两个小球在某一位置平衡。现将P缓慢地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两球再次达到平衡。若小球所带电量不变,

2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2012级山师附中高考模拟题(即第14次理综试题)(2015.6.1)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6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必做,共107分) 注意事项: 1.第Ⅰ卷共20小题,共107分。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无效。 可能用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O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