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代汉语古今异义字
跟“曲”或“枉”相對;品質的正質,忠直;徑直,直接;虛化為副詞:簡直的意思;當著,迎對;價值,工值;僅僅,只不過;又表示特意,故意。 194. 受:給予,接納,遭受。 195.坐:兩膝接觸於鋪在地上的席子,臀部壓在腳跟上的姿勢。和現代的“坐”有所不同,引申所坐的位置;因┅┅犯罪,觸犯法律,判罪,定┅┅罪;介詞:表示原因。 196. 完:完整,完善沒有損壞,使之完整; 修繕,修整,先秦漢語中,“完”沒有“完了,完畢”的意思。 197.陳:陳列,排列排列戰陣,擺開陣勢;名詞:戰陣;向上陳述,陳說;久,陳舊,與“新”相對。 198. 建:豎立,建立 “建”“立”“置”並列成文,都指建立,建置;設置職官;樹立,設立;建與設互文均指樹立旗旄;建造,建設。 198.因:茵席,坐垫。凭借,依靠。動詞:沿襲,因襲;虛化為介詞:由於,因為;名詞:原因,緣由連詞:於是,就。 199.致:送到,送給,獻出。(形聲)傳達,稟告;使至,道致;取得;招引,引來;歸給,交出。 200.室:古人房屋內部,前叫堂;其後隔以牆,後部中央叫室,室兩側叫房。整幢房子建在高出地面的台基上。房屋,居住的統稱,由房屋,居處引出下列意義:1.人家,住戶; 2.墳墓;3.裝刀劍的套子。 201.說:用言語說解,開導(形聲) (shuo一聲)勸說,遊說; (shui四聲):引申為勸說的話,主張,評義,評論;談說聽取了別人的主張,心情開解,也稱為”悅”,喜悅,高興 (yue四聲)後寫”悅”。 202. 邑:古義是國,又指國都古代的一種行政區域,指無宗宙的城市及周圍地域;又指封邑,分封給人一
定的地方,後來指縣;通:”悒”,愁悶不安.“邑邑”即“悒悒”,愁悶不安的樣子 203. 即:象人就食之形.(會意) 常用基本義是指接近,靠近,走向;特指就君位;從接近義引申為就在某時某處;用作副詞:表示立刻,馬上;又為就,便之類的意思;可省詞單用,表示即是,就是;用作連詞:表假設。 204. 再:作數詞:著重於行為的次數,即兩次或第二次,而不同於現在用來指行為的重復。古代表示行為的重復,相當於現代的”再”的,用用”復”;用”復”表示行為重復不限於第二次或兩次. 205. 賂贈送的)財物。名詞,可以單用(形聲) 動詞:指用財物贈送別人;現在”賄賂”一詞的意義.古代一般用”賕”字來表示;中古時 “賕,賂”可能連用同義。 206. 著: 1.讀 (zhu四聲),義為明顯,顯露;引申著述,寫作;2.讀 (zhuo二聲)義為附著,加……於上,後寫“著”;引申為:穿衣,動詞。 207. 色:現代指顏色;古代指臉色,氣色。 “作色”是臉色改變,多指發怒;又常指美色,即女色;有時也指不同色彩;古代的“顏色”是個聯合結構的詞組,指臉上的氣色,表情。“色”字在古代可以當“色彩”講,而“顏”字則不能。 208. 王:1.殷周時代對帝王,天子的稱呼;2.春秋時楚,吳,越等諸候國國君也開始稱“王”,戰國時各諸候國國君普遍稱”王”;3.從秦代開始,天子改稱“皇帝”,“王”便成了對貴族或功臣的最高封爵,即諸候王。由帝王引申為稱王,做王,統治天下,轉傳為動詞:讀 (wang四聲);也指統治某一地區。帝.王起初人和神的區別;天上和人間的區別。“帝”是古人心目中的天神,整個宇宙的主宰者.“王”是天子,即人間或天下的最高統治者;後來
“帝””“王”同步降職。“帝”即“皇帝”,“王”即最高封爵。 209. 後:起初和“王”同義。本指天子,君主。 “後”指君主的正妻大約使於戰國。 210. 穿:穿透.穿破.洞穿. 211. 錯: 1.粗磨石,用於表琢玉之類,引申為粗糙; 2. 交錯;3.通”措”安置,又為放棄。 212. 池: 今義為水塘,池塘,這個意義古漢語也有,更常用的一個意義為護城河.”池塘”連用起初是兩個詞,屬偏正詞組,池是沼,塘是堤。 213. 貨:常用意是財物,物資 引申為出賣.“貨”在中古以前沒有商品的意義. 214. 服: 1.作,從事;2.實行,用,特指穿用,佩帶;3.服藥;4.服從,順從,又為服罪,招供;5.適應;6.衣服,服飾﹐又為穿衣。 215. 怨: 1.抱怨,埋怨;2.怨恨,懷恨的意思;用作名詞,則是仇恨,怨仇的意思;在古代漢語中“怨”和“恨”的意義相反,“恨”指遺憾,不滿,埋怨.古代怨重於恨,與今天恨重於怨情況相反。 216. 常:基本意義指長久不變 引申為一定的規則,規律;又為經常;通”嘗”:曾經。 217. 眾:常用意義多數人,許多人又為集合名詞:人,人們;特指軍隊;又為一般的;由多數人引申為形容詞:多;用為使動:使…增多。 218. 志:常用義是志向,志願志還有一個意義是記載下來,記住義。 219. 圖:常用義是計慮,謀取引申為設法對付;另一個常用義是圖畫,畫像;又為動詞:繪畫;秦漢時,“圖書”連用,一是指地圖和書籍,一是指“河圖洛書”與“今”圖書”詞有別。 220. 絕:常用義是弄斷 又為斷絕;也用指人事;引申為盡;橫越,穿過;還可作形容詞,表示到了極點。 221. 勸:古義是勉力,奮力又為勉勵,鼓勵;引申為勸說;上古的勸都用於積極的鼓勵,而不用於消極
的勸阻。 222. 語:常用意義是動詞:告訴.舊讀 (yu四聲) 又為交談,談論;作名詞:指話,言論;有時也指諺語。 223. 方:與“道” “理”有同義的地方 指學問,道理,規律,道德。 224. 備:常用意義是防備,具備,準備.又為廛備 引申為:設施.措施:全.盡。 225. 法:基本意義是法則.法度 1.指法令,制度,規章;2.特指法律,刑法;3.方法,措施;4.取法,效法.動詞“法”有時表示依法處治。 226. 遂:常用意義是順利地完成,成功作為形容詞則有順利的意思;完成即為終為意.便為竟然之義;用作副詞:有“於是”“便”的意思;“遂”和“竟”在“完成”這個意義上同義,但前者強調目的完成,而後者則是過程的終結。 227. 貧(窮):貧的基本意義是寡少,一般指日常生活中衣食錢財的缺乏.”窮”的基本含義則是困迫,一般指處境困頓惡劣,走投無路。 “窮”常用來指仕途中的不得志,窮的對立面是“達”或“通”;生活中缺少吃穿,也是處境困迫的一種表現,所以“窮”有時也可以包含有“貧”的內容,“窮”還有極,盡,尋究等意義,都是由困迫引申出來的。 228. 亡:常用基本意義為逃匿.逃跑 引申有失去,消失,滅亡,衰亡;亡即無義.《漢書》中“亡”字也多作“無”用。 229. 愛(惜.憐):在古漢語中,愛與憐的意義有時相同. 愛的基本意義是喜愛;憐也有喜愛之意,兩字可以同義連文.憐的基本意義是憐憫,哀憐;愛也有憐憫,憐恤,同情的意思;愛還有愛惜,愛護,珍惜之類的意思;愛引申有:捨不得,吝嗇的意義,憐還有欣羨,羨慕之義;在愛惜與珍惜上,愛與惜同義.不過惜所涉及的對象一般都是抽象的寶貴的東西,如光陰,生命,榮譽等。而愛則一般用於衣食財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