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管理学复习题 张善之
第九章、 公共管理中的伦理
9.1 重点问题
9.1.1 伦理精神进入社会治理过程 9.1.2 公共管理伦理与管理伦理的区别 9.1.3 社会公正与科学发展观 9.1.4 公共管理的道德控权机制 9.1.5 公共管理的合作治理
9.2 关键术语
管理伦理 公共管理伦理 权力意志 法的精神 伦理精神 社会公正 可持续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 道德控权机制 道德责任 合作治理 信任 9.3 复习思考题
9.3.1 如何理解伦理精神进入了社会治理过程? 9.3.2 为什么说公共管理对伦理精神提出了强烈的要求? 9.3.3 如何理解公共管理伦理对管理伦理的超越? 9.3.4 公共管理伦理的治理功能有哪些表现?
作为一种新型社会治理模式,公共管理与以往一切社会治理模式的根本性不同是由其伦理所决定的。在一切社会治理形态中,人们对善治的追求都将在公共管理中得到实现,而公共管理伦理就是善治理想得到实现的保证。第一,公共管理伦理是“公意”不受歪曲的保证;第二,公共管理伦理是公共利益实现的保证;第三,公共管理伦理保证了公共管理体系及其活动的开放性和公开性;第四,公共管理伦理是公共管理者在合作治理过程中的自主性的保证;
9.3.5 如何理解公正对公平与效率的超越? 9.3.6 公共管理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是怎样的? 9.3.7 公共管理者的道德责任有哪些?
仁爱是公共管理者的第一项道德品质,也是一个人成为公共管理者的最为基本的品性。
实事求是和一切从实际出发既是公共管理者开展公共管理活动时必备的科
- 33 -
学态度,也是他的道德品质,概括地说,就是公共管理者的一种求实精神。
宽容是对他人的言论和行为,特别是那些与自我的信念判断相冲突的言论和行为的容忍、谅解和尊重。当公共管理者有了宽容的道德品性时,就能够对公共管理这一合作系统提供有力的支持,就能够超越一切外在的规定和约束,把合作行动转化为他自身的内在要求。
公共管理者还需要有节制的道德品性,要能够理性地面对自己的情感和物欲,在处事处人的过程中都自觉地做到自我节制。
9.3.8 如何理解公共管理的伦理机制就是公共权力的道德控制机制? 9.3.9 如何理解公共管理的合作治理体系?
9.3.10 信任在公共管理合作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哪些体现?
- 34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