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管理学复习题 张善之
第四章、 公共部门财政管理
4.1 重点问题
4.1.1 政府财政管理
4.1.2 公共财政管理财政收支 4.1.3 预算管理 4.1.4 政府审计
4.2 关键术语
国家财政 政府财政 公共财政 税收收入 非税收入 公债 规费 罚没收入 政府采购 转移支付 财政补贴 预算 国库集中支付 收支两条线 绩效预算 分项排列预算 零基预算 政府审计 审计公开制度 4.3 复习思考题
4.3.1 试论述政府财政管理转向公共财政管理的发展路径。
随着财政的发展,社会公正和公平问题被较多的注重起来,公众对财政活动的透明性,开放性要求越来越强烈,很多情况下,财政活动需要得到社会的监督,越来越多的社会工程等项目要求财政给予支持,新进出现的非政府组织也有很大一部分在开展社会治理活动的时候需要得到财政的支持,等等。所以,它呈现出来的是一种新的财政形式,可以看做是政府财政之后的一种新型的公共财政。
4.3.2 公共财政管理对收入分配差距的调节应该采取怎样的政策手段?
主要包括按照支付能力原则设计的税收制度和按照受益能力原则设计的转移支付制度,即政府可以通过征税而强制性地把财富从那些应该减少收入的人手中收集起来,再通过各种补贴或失业救济金等制度,以货币或实物等形式把这些财富转移给那些应该增加收入的人们。
4.3.3 请根据你掌握的统计资料分析我国税收收入的增长速度超过GDP增长的
合理性。
4.3.4 转移支付制度的合理性在哪里?
1、通过转移支付来求得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都得到大致平衡来解决纵向的
- 17 -
财政不平衡;2、要求富裕地区能拿出一部分资金来支援落后地区,从而为转移支付提供依据,来解决横向的财政不平衡;3、某些情况下需由中央政府出面对具有外溢性的公共产品的提供实行必要的转移支付,纠正提供公共产品上的成本与效益不对称的问题。
4.3.5 能否遵循收支对等的原则安排各级政府的收支活动? 4.3.6 社会保障制度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现代社会保障主要包含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四方面内容。主要解决社会成员在失业、年老、疾病、伤残、丧失劳动能力以及遇到其他事故而面临生活困难时向其提供必不可少的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服务。
4.3.7 为什么说公共部门预算管理是公共财政管理赖以存在的基本制度?
一方面,公共部门预算作为调节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重要控制手段,具体规定计划年度内财政体系指标平衡状况,反映国家活动的范围、政策和方向,是国家有计划地集中和分配资金,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的财政手段和财政机制,在财政活动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公共部门财政预算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必须经由政府提交国家立法机关审议通过后方能生效和执行,体现国家立法机关和全体公民对公共行政活动的制约和监督。
4.3.8 公共部门进行绩效管理的难点是什么?
第一,尽管统计技术的进步是许多最终产品可以计量,但是政府活动不同于一般市场经济活动,无法以数字标明其预期的经济效益;第二,作为考核“绩效”手段的会计制度和报告制度也随之复杂起来,其重心已向成本会计方向转移,而政府会计改革相对滞后;第三,绩效预算虽然提出较好的工作衡量制度和数量根据,却没有提出衡量决策制定是否合理有效的制度,对达到预算目标的各种目标缺乏充分的比较分析。
4.3.9 如何看待我国的非税收入管理改革?
从根本上说,推进非税收入改革,应从理顺政府间分配入手,增强中央和地方的财力,转变财政职能,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建立严格的政府非 税收入管理体制。具体看,非税收入的改革,应从两个方面采取措施:从总体上看,需
- 18 -
要对非税收入进行正本清源,还费和税的本来面目。通过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依法对非税收入进行管理。对现有各个非税收入项目根据不同的性质,采取不同的措施。这样对于非税收入中名为费实为税的项目,可通过费改税纳入税收管理;属于费的项目,仍维持收费,按非税收入进行管理;各种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的项目要在改革中予以取消;从管理上看,由于政府非税收入相当部分长期脱离财政预算管理,形成了特有的预算内外资金管理两张皮的现象。而改变现行做法,构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体系,就要对业己形成的既得利益进行重新调整,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要求,通过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将政府非税收入分期分批纳入预算管理,合理调剂,统筹安排,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综合财政预算管理。
4.3.10 你认为财政补贴作为公共支出的方式之一,其发展趋势应该如何?
根据经济实力、财政收入划分片区:实力雄厚,省级政府提供较少补贴;中等发展水平,省政府提供较多财政补贴;市省级财政补贴要给予适当的倾斜。然后,具体到区、 县存在的差异,市政府也采取类似的差异化补贴机制,利用多层次的财政补贴体系的作用,充分发挥基层财政参与的积极性。
4.3.11 怎样看待我国曾经备受关注的“审计风暴”?
审计机关的工作既受制于政府领导对审计工作的认知程度,也受制于政府领导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部门间协调不够,审计功能被严重弱化;审计问责问效制度缺乏。完善现行国家审计体系的一些想法:一是实施审计查处分离制度。二是健全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三是加大审计整改规范力度,注重审计执行跟踪督促。四是建立健全问责问效机制。
- 19 -
第五章、 公共危机管理
5.1 重点问题
5.1.1 公共危机的概念
5.1.2 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特征 5.1.3 公共危机管理的原则 5.1.4 公共危机管理的过程 5.1.5 公共危机管理机制
5.2 关键术语
风险 公共危机 突发事件 危机预防 应急准备 危机响应 灾后恢复 危机预测 危机预警 信息报送 应急决策 危机处臵 信息发布 社会动员 调查评估 5.3 复习思考题
5.3.1 公共危机的概念是什么?
公共性公关危机,是在社会运行过程中,由于自然灾害、社会运行机制失灵而引发的,可能危及公共安全和正常秩序的危机事件。
5.3.2 如何理解公共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关系?
公共危机和突发事件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当系统内的危机因素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引爆某个突发事件,这样一来,突发事件就成了公共危机开始的标志。在这种情况下,危机因素如果能被遏制,突发事件就不会发生。与此同时,突发事件也能引发一场危机。这时,突发事件是危机开始的诱因。在这种情况下,突发事件如果能够得到有效的遏制,危机就不会爆发,此外,一场危机中可能会有多个突发事件。同时,突发事件也可能对危机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5.3.3 公共危机的特征是什么?
第一,突发性和紧迫性;第二,不确定性;第三,危机的已扩散性。
5.3.4 简述公共危机管理的综合性。
综合性的公共危机管理系统是一个“工”字型结构:第一,就危机管理的主体来说,包括政府、军队、非政府组织、企业与个人等,体现了全社会共同参与、
- 20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