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20版高考地理(人教版)教师用书:第12讲 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2020 高考 物理
第12讲 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一、自然界的水循环 1.相互联系的水体
气态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
(1)存在形式?液态水:数量最大
??固态水:仅在高山、高纬度或特殊条件下存在
(2)关系:从水的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2.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及特点
类型 海上 内循环 海陆 间循环 陆地 主要环节 A蒸发→B降水 特点 循环水量最大,对全球水汽输送有重要意义 最重要的循环,使陆地淡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循环水量小,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 2020 高考 物理
内循环 (2)水循环的意义 ①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③联系海陆间的主要纽带。 ④塑造地表形态。 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1.水资源及其分布
(1)现状:目前人类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2)水资源的分布 衡量指标 特点 表现 大洲 国家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 除南极洲外,亚洲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其次是南美洲,大洋洲最少 巴西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其次是俄罗斯,我国居世界第六位 (3)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①数量上: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②时空上
a.空间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b.时间上:夏秋季较丰富,冬春季较贫乏。 (4)水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①水资源的数量会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 ②水资源的质量会影响一个地区经济活动的效益。
③科学技术促进了人水关系的发展,拓展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2.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措施
开源 ①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 ②修建水库,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配; ③跨流域调水,调节水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 ④海水淡化、人工增雨 节流 ①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 ②改进农业灌溉技术; ③提高工业用水的利用率
微点1 水循环的动力和根本原因
驱动水循环的动力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水的重力能,水循环的根本原因是水的三态变化。
2020 高考 物理
微点2 内、外流区的水循环
外流区域发生海陆间循环,又存在陆地内循环,但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内流区域以陆地内循环为主。
微点3 水循环类型的判定
一看发生的领域:位于海洋上、陆地上还是海洋与陆地之间。
二看水循环的环节:海陆间循环的环节最多,陆地内循环比海上内循环多了植物蒸腾这一环节。
三看参与水量的多少:海上内循环参与水量最多,陆地内循环参与水量最少。 微点4 受人类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
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主要表现为改变时间分配规律——修建水库;改变空间分布规律——跨流域调水。
微点5 人类活动对下渗环节的影响
人类活动主要通过对地表的改造影响下渗,这其中包括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 (1)有利方面包括农业生产活动中的坡地改梯田、翻耕土壤以及植树造林等均可增加下渗量。
(2)不利方面主要是毁林开荒、过度放牧等破坏地表植被的行为,使水分下渗量减少。 微点6 水资源丰歉程度的分析方法
(1)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蒸发量。
(2)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水资源要从两方面分析:一是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二是人口总数。
(3)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总量的多少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区域面积;二是区域内降水量。
微点7 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
(1)资源型缺水:当地水资源总量少,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形成供水紧张。 (2)水质型缺水是因水体污染而短缺的现象。水质型缺水往往发生在丰水区,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共同面临的难题。
微点8 新加坡降水丰富,淡水资源却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
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
水 循 环
(2018·高考全国卷Ⅲ)贝加尔湖(如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
2020 高考 物理
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回答第1题。
1.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 A.湖面蒸发弱 C.湖水盐度低 【图解思路】
B.湖泊面积大 D.湖水深度大
【尝试解答】 D
2.(2018·高考全国卷Ⅲ)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991年博茨瓦纳在索瓦(如图)建立纯碱厂,采盐沼地下卤水,入蒸发池,再用蒸发后的浓缩卤水生产纯碱。纯碱产品主要销往南非。近年来,由于采取环保新工艺和来自美国产品的竞争,纯碱厂常处于亏损状态。
指出索瓦附近利于卤水蒸发的地形和气候条件。 【图解思路】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